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聊电影:《杰出公民 El ciudadano ilustre (2016)》 -又名《超荣誉市民》

《超荣誉市民》

8.0/10

.

完整文章

.

大量剧情讲述,建议斟酌阅读。

. . . . . . . . . 《超荣誉市民》的观影过程可说是倒吃甘蔗,电影讲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丹尼尔,因为一封故乡表示将颁予他一项「荣誉市民」奖的邀请函。丹尼尔因此踏上四十多年没回去的家乡,没有经纪人陪同,没有礼车接送,也没有乳胶床垫。

.

电影以丹尼尔接受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做为开场,场面本来就够热闹了,不料,丹尼尔一开口就犀利的表达出自己对此奖项和艺术冲突的见解,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艺术的坚持。这场戏台上聚光灯的照射,配上台下的掌声,彰显出丹尼尔在名气上的成就和胜利,随后配上音乐,更为之过瘾。但在这短短的开场里,无论是丹尼尔本身的角色塑造,还是形式上的设计,都为中后段的发展打下基底。

.

导演贾斯东杜普拉特和马利安诺柯恩几乎整部电影都使用手持摄影机拍摄,除此之外,风格极为写实,大多场景中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打光效果,电影顺序叙事,就像是个纪实性的影片一般。. 《超荣誉市民》引导出丹尼尔对三种生活要素的观点,第一个,「艺术」,这我们在开场就看到了,而他那些向往保护作品纯粹性的言论,坚定、勇敢,甚至有点激进,也正因为他在人群中的独特,引领出观众对他的好感,此外,相信大多数艺术创作者、或想成为艺术创作者的观众,都多少会对他的言论产生认同。第二个,「生活」,在开场的颁奖典礼结束后,镜头立刻转到他某日早晨悠闲慢跑的画面,而他回到故乡之后,每次有人要开车载他,丹尼尔总是拒绝,并喜欢悠哉的在乡间小路漫步着。表示出他清净无虑的生活态度。第三个,「名望」,丹尼尔是个有钱有势的人,究竟回到发展较为落后的家乡时,会产生怎么样的事情?虽然电影前段透露他对这三种态度的顺序是艺术,生活,最后才到名望,然而名望和其他元素的冲突才是本片事件的导火线。

.

《超荣誉公民》让这位充满权势的作家进入家乡小镇,从前段饱受乡民爱戴,甚至纷纷上街欢迎他,剧本不但让丹尼尔看乡民制作的影片看到哭,随后还破例开放合照,接着到当地简陋的摄影棚录节目(旁边年轻工作人员甚至不清楚他是谁),然后超级粉丝打出父亲牌邀约丹尼尔来家里用餐,被要求拥抱时他也再度破例配合这包含在他「禁忌事物」表单的项目。电影到这里进行了一半,导演塑造出平和的气氛,乡民们的热情,和丹尼尔的亲民,因为在他本人愿意破例的前提下,我们都可以视他是在守着自己原则下,与乡民们共乐。然而接下来编导做的,正是要让他逐渐的失去对事态度和原则的坚持,使他走入绝境。. 主演奥斯卡马丁尼兹在诠释这角色时,靠的就是有别于其他村民的气质,不管是他在讲台上分享学问,或是餐桌上的闲聊,甚至是在无比寻常的街道上散步,那种厉害是浑然天成的,没什么表演具爆发性的戏码,但他维持住的气质,高调带点傲慢、个人禁忌多,但交手时不忘礼节,教养的存在,正是每场安静的冲突戏中背后最重要的成分。片中他对不同人物(尤其是朋友)时,态度的差别、碰到尴尬问题时稍显紧张的含糊带过,到最后心有忌惮的恐慌,更与前段的无忧无虑做出完美对比,奥斯卡马丁尼兹全方位的演活了这个角色,他的自然更使得本片手法上的实验效果成功。

.

电影中依序抨击到的「三大原则」则与出现顺序相反,当丹尼尔进摄影棚录节目完,被主持人轻易的请走,孤零零的离去,可以看出脸上有一点失望。而「名望」正是从这里开始被击破,开始有人不像前面的乡民一样,对他恭敬如神。回到饭店后,一位父亲带着坐轮椅的儿子来向丹尼尔求助,希望可以提供近一万美元帮助他行动不变的儿子,但这场戏的关键在于「这点钱对你来讲应该不算什么」。电影到这里,我开始发现导演在这之前成功的将观众带入丹尼尔的生活里,并让我们喜欢他、支持他,但从这时开始,他在剧本中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讨厌的对象,不过对观众而言,丹尼尔却又是有理的。

.

面对「这点钱对你来讲应该不算什么」的无理,让他感受到了自己不被尊重,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身分不再管用、不再使人臣服。两场令他失望的戏中,编导安插了超级粉丝的示爱,并拿出死去的父亲与丹尼尔的著作连结,感谢丹尼尔将故事人物取材自他父亲(虽然丹尼尔整部片都宣称没有此事,但这件事一直到后段美术协会画家闹场时,依然隔空帮着丹尼尔讲话)。虽然丹尼尔没有给予超级粉丝太多的回应,但破例接受拥抱也很够了,这里同时纳入「名望」的抨击和注入,缓和了电影的节奏,带出必要的层递效果。

.

丹尼尔回房后,年轻女粉丝进房献身,前一秒他还镇定的在门边请女粉丝离开,但镜头马上剪到女粉丝半裸与丹尼尔坐在床上的画面,这紧接而来的情节,就是「生活」规则崩裂的开始。包含下一段丹尼尔与已婚旧情人艾琳在车上不小心吻了彼此,也是生活态度的改变,这一切的结果,回应于后半段丹尼尔在街上被人以车逼人,以及最后所住的饭店外散布不利告示,这些都与他之前每次悠哉的散步产生对比。导演利用「散步」时间,展现出他生活受影响的程度,造就出后段散步变的越来越不易不易且混乱。

.

先前小镇里的文化部门邀请丹尼尔担任绘画比赛的评审(但他是作家),而在评选过程中,旁边另一位似乎对自己没什么自信的男评审每幅画都随着丹尼尔的决定评断。就算他最后摆出一道个人的解释,选出一幅令其他人嗤之以鼻的画作为冠军,男评审随后也表示同意丹尼尔,展现出丹尼尔的权势、名望无形中感染、支配力的强大。

.

丹尼尔的画作选择,先不论他的专业与否,他有自己的道理,相信自己的选择,这是他对自己艺术眼光的信心。因为他坚持的纯粹,导致参赛者之一的艺术协会会员不满呛声(以下称为愤怒参赛者),选完画后,丹尼尔被逼车、雕像被泼漆,愤怒参赛者甚至跑去大闹丹尼尔的课堂,人们开始对他不敬(名望的支撑开始无力),而意图攻击、恐吓的行为影响了「生活秩序」的规律。

.

此外丹尼尔与已婚旧情人艾琳的相遇,造成她先生安东尼欧的嫉妒,因此给他一个礼貌性的警告,安东尼欧的礼貌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看见任何事发生,再来就是两人是老友的关系以及丹尼尔现在的身分地位。丹尼尔的反应平和且故作镇定,但知道事情真相的观众一定看的出他内心的慌张,似乎被抓住把柄的他,面对眼前老友装着礼貌,对方说中了他犯下的错误,简直是被一剑穿心。之后安东尼欧在餐桌上类似宣示主权的行为,更像是把丹尼尔当作手中猎物。而当他发现献身少女茱莉亚就是艾琳与安东尼欧的女儿时,面对他们全家人和她粗壮的男友时,那种道德上的羞耻、尴尬和焦虑不安,正是他让生活规则被破坏的后果。这些丹尼尔的烦恼,其实都不是什么实际具威胁性的行为,只是心理因素罢了,而原因都来自安东尼的高自尊和习惯被尊敬的个性,和艾琳轻吻跟与跟茱莉亚的亲密关系两事都不会直接对他人产生威胁,俗话说有自尊就有羞耻,羞耻背后受自尊心理谴责的「人格」和「道德」,才是真正使丹尼尔不安的,由此更可以看出编导是如何从角色性格发展出冲突和威胁。

.

《超荣誉市民》使丹尼尔的坚持分为三个面向,其中三方影响着彼此,环环相扣导出最后的结果—宣布画作得主的那场戏。面对协会最后并未按照他的选择颁奖,他就像开场一样,对麦克风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这次他放弃了自己的奖项,而台下暴怒的镇民们,更与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为丹尼尔鼓掌的那些穿着华丽的人产生讽刺对比。后段这场的呼应再度强调了他对艺术的坚持,也是自己不愿妥协的最后一个区块。. 奥斯卡马丁尼兹将这角色心理上的变化转变的几近毫无痕迹,他的姿态逐渐从前段豪放的骄傲,转为后段的低调,前后具对比,但风格自然不强硬,相当厉害!

.

电影最后跳脱了原本的故事线,丢出了艺术作品存在与否、虚实区分与作品和艺术家关系的讨论,这也对应了后半段形式上的改变。在得知茱莉亚就是艾琳和安东尼欧的女儿后,两人到酒吧续摊,在这之前整部电影都朝着记录风格的方式拍摄,手持镜头贴身的跟着丹尼尔,我们基本上都是由客观的角度去看事件。但到了安东尼欧在酒吧跳舞时,镜头剪到丹尼尔在吧台旁看第一人称视角,并以定镜拍摄,音乐出现后几乎完全盖过背景声音,影像和声音都违背了电影前面的写实手法。丹尼尔离开酒吧后导演更加入了一连串人拿着枪的蒙太奇剪辑,留下更多「创作」的痕迹。接着当丹尼尔像前段一样站在车上被载着时,却是看到那些对他失望的人,这里导演加入了他们曾说过的话,成为画外音,再度「脱离写实」,最后,草地上的高潮戏时,镜头变成枪手看着的夜视狙击镜视角的绿色画面。一连串脱离电影前面的写实,增加「手工」痕迹,藉由安东尼欧内心的不安提升而改变,这样手法的改变,在片中除了增加尾段的戏剧张力和危险感外,也推演出片尾「真实与否」的探讨和理论的证据。

.

《超荣誉市民》精湛的利用角色设定去发展冲突,抓住为电影中心的艺术观点、态度,使主角丹尼尔的规则一一崩裂。电影大部分维持着写实感的手法,除了考验了导演的调度能力外,也看到了奥斯卡马丁尼兹可以自然的演出傲慢高调,也可以演出焦虑不安,在形式的限制下,成就出不少看似平淡但表面下激烈的冲突戏。虽然我有些怀疑电影最后再搬出另一个探讨点的理由是否够力及必要,但它确实使中后段安东尼欧和茱莉亚线中过度刻意制造的戏剧化发展有个解释,且足以带领观众走进更激烈的情境中,满足了我们对于故事反扑的期待。

. 8.0/10

电影爽度:8 故事剧情:8 气氛营造:8 演技表现:8 题材鲜度:8

赞(1)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聊电影:《杰出公民 El ciudadano ilustre (2016)》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