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中国十六个文学典故 (下)

中国十六个文学典故 (下)
编撰;义博云天

高山流水、庄周梦蝶;
倾国倾城、凌波微步。
破镜重圆、咏絮才高;
人面桃花、秉烛夜游。
白云苍狗、青梅竹马、
绿叶成荫、镜花水月、
闲云孤鹤、春秋笔法。
读:章台柳,听:无弦琴。

在看剩下的还有:庄周梦蝶、凌波微步、咏絮才高;白云苍狗、闲云孤鹤、章台柳、无弦琴这七句,这些在普通人当中少有鲜见,更不知道这七句成语典故里的委婉的故事。因为,无论在报端、还是在学堂的语文书里,都很少这几句文学典故的解释。在大学文科语言学、古典文学里,不是学相关专业分支的,夜未见得看到详细的论述。

庄周梦蝶
庄周在梦中幻化为蝴蝶,在天地间遨游,逍遥自在,不知
何为庄周。忽然醒来,发觉自己仍是庄周。典出《庄子·齐物论》。后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
在《齐物论》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故事虽然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
回到现实人生,好多事情你是无法抵御的,红尘滚滚来来去去,你经常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但有一点是可以预知的,那就是勤奋自立,到任何时候都是前行的基石,立足社会的根本就是踏实诚恳,善良博爱,是金子总会发光。人生的价值体现是你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奉献!不要沉浸在庄周的梦里不肯自拔。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相传甄宓为洛神。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
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并于次年郁郁而死。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委婉不已。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女儿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似。”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状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富有诗才为“咏絮才”。
后来,咏絮才高用来比喻才女的一句口头禅,一直流传千古,但现今社会高速度频节奏的生活,让大家离古典文学的意境越来越远,咏絮才高常常被“靓女”代替了,实为可惜。

白云苍狗
西周时代,周穆王在位。南方徐国的国君酒后临幸了由北方狄戎国跑来的宫女,十个月之后,宫女生下了一个肉蛋……肉蛋剖开之后,有着犬神血脉的婴儿徐蛋,成为日后传说中的徐偃王。徐蛋去镐京学习周礼,结交朋友,谈恋爱,陪周穆王北征狄戎,西游昆仑山,他面对的除了自己人性与狗性混杂的血脉,强劲的恋爱对手之外,还要面对文明与蛮夷冲动的巨大难题,在师父鹄苍的帮助下,他的神性苏醒,将历史弄得面目全非,又狗血沸腾……书中有一只从肉蛋里孵出来的小狗狗,他是身份尊贵的蛮夷小王子,又是刚出生就失去母亲被父亲遗弃的小可怜。
小时候,玉树临风受到各兄弟的凌辱叫他徐蛋,说他是一只只知吃喝胆小懦弱的小胖狗;用母狗给他喂奶,还带他去河里险些淹死;嫌他蠢骂他呆,小公主叫他苍苍,以为他只是一只平常的白狗狗;是年徐国国王爸爸叫他徐诞(赶赴镐京前,在宗庙时,徐澄为其改名徐诞。至此,徐诞方被承认,记名宗策,拥有徐国的皇族纹身——鹰),将他作为替补,送往遥远的周国。
但是他,又是何其的幸运啊!所有人都爱他, 漂亮刁蛮的公主是他的青梅竹马,君子如玉的公子是他最好的兄弟, 风姿潇洒的哥哥为他赴汤蹈火,神龙化身的师父替他从容赴死……
就是这只天然呆,憨憨然,挂着两条蛋壳眉的小傻狗,无知无觉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改写了千万人的命运, 替我们留下一段神奇的、令人不可抗拒的故事。——白云苍狗,世易时移, 唯一不变的, 只是变化本身……

闲云孤鹤
意思是漂浮的云,孤飞的鹤。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出处是宋·文莹《续湘山野录》。
宋—尤袤《全唐诗话.僧贯休》:“〔贯休〕姓姜氏,守德隐,婺州兰溪人。钱镠,自称吴越国王,休以诗投之曰:‘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勤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莱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镠谕改为四十州,乃可相见。(休)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遂入蜀。”
此事又见宋—阮阅《诗话总龟》卷三十引《古今诗话》。
五代吴越钱镠称王后,僧人贯休曾以诗投谒。颔联尤为佳妙。但钱镠看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认为“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于是“闲云孤鹤”,飘然入蜀而去。后以此用为自由往来不受羁绊的典故。

章台柳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唐人韩翃,颇有才名,家境虽贫寒,但结交的多是名流。邻居一人姓李,颇慕其才名,便把一姓柳的歌妓赠给他。才子佳人,如鱼得水。韩翃考中进士后,就职于淄青节度使侯希逸衙前为从事。因世道纷乱,未便带家眷。三年之间,二人以诗书赠答,极表思慕之情。“(韩)题诗曰:‘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复书,答诗曰:‘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后柳居佛寺,被番将沙吒利夺去。韩去都城,偶遇柳氏。柳赠以香膏,哭诉永别。韩在一次酒会上,遇到少年虞侯许俊。许知情后,慨然相助,突入沙吒利府,将柳氏接回。侯希逸本参沙吒利,代宗皇帝准奏御批,韩柳终于破镜重圆。章台是汉时长安的街名。街旁多植杨柳。上述故事中,章台柳语意双关。后以“章台柳”、“章台折柳”常比喻离别。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莺莺俏似章台柳,纵使柔条依旧,而今折在他人手。”

无弦琴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
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

无弦琴乃是没有上弦的琴,无法弹奏的琴。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则抚弄以寄其意。”可见陶渊明为弹无弦琴的始祖,又可见弹无弦琴非为品赏乐曲,乃为寄意,寄托自己的情感。和陶渊明一样,此诗作者止翁也蓄有一张无弦琴。他未必像陶渊明那样嗜酒,而且每喝必醉,但他也会时常抚弄自己的无弦琴。止翁用无弦琴弹奏无声之曲,寄托自己孤寂的情怀,打发自己悠闲的时光。
止翁,南宋时期南方诗僧。法讳不详,止翁为其字号。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230年前后在世。诗写得很好,当时颇为有名。诗风沉雄雅健,言近意远,极有意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
可见,无弦琴其义与子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间也有同工异曲之妙!

(全稿终结)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中国十六个文学典故 (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