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我是清都山水郎 - 宗璞的散文《报秋》

文学作品 | 肖艳玲:我是清都山水郎

我是清都山水郎

年少时读过宗璞的散文《报秋》,印象颇为深刻。而我对此文印象深刻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此文中引用的一首词《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初读此词便颇为惊艳:作者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人生阅历,方能写出如此这般满含看透一切的淡然洒脱情怀的词作?近日重读此次,心中油然生出对作者的向往,遂查阅了作者生平阅读了作者部分词作。掩卷而思,感慨颇多。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与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朱敦儒一生经历很是丰富。

出身豪门的朱敦儒早年生活放旷任性张扬,鲜衣怒马的公子哥任气洒脱。洛中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好。虽然不是京城,但曾经的东都此时依然富庶。优越的物质生活使得朱敦儒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生活。

他喜欢游山玩水,曾“乘风游二室,弄雪过三川。”“射麋上苑,走马长楸”;他常狎妓冶游:“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家世与才情有着难以掩藏的光芒,朱敦儒名声大噪。有人向朝廷举荐了他,但他以清高自许,不愿为功名所累。为此,他写了那首著名的《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有人说他的这首诗中集中了“李白的仙气、苏东坡的烟火气、孟子说君王而藐之的霸气、更有陶渊明时就山水之间的隐士精神”。细品此词,心中会油然而生出一股压制不住的气——一股豪壮气、狂放气。似乎你面前的并不是一位儒生,而是如吕纯阳般仗剑执酒的仙人。功名利禄算什么,我只爱这种自在洒脱的生活。此词一出,瞬间将那些汲汲于名利的众人比照的鄙陋不堪。

然而,此时的北宋已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无论人们多不愿意承认接受,北宋的繁华还是迅速地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靖康之变是一个朝代的转折,亦是无数人命运的转折。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后,朱敦儒一改之前的人生追求,他开始入朝为官。同许多爱国诗人一样,他亦是热切盼望南宋朝廷能够重振雄风、收复中原失地。他同许多的主战派人士站在一起,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和朝廷的努力来实现重回中原的梦。

人生的巨变自然影响到了朱敦儒的词作,所以读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明显可以感受到他那溢于言表的沉痛与悲伤。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词人多么盼望能够重回故土,那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啊!那里有他最美好的记忆,有他思念的亲人。

临江仙 · 直自凤凰城破后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十四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满怀希望等待,而等待他的却是每每的满怀失望。
或许,人生当真是一场大梦,梦醒后才发现,无拘无束无碍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或许是失望太多,他看穿了世情,看透了官场。晚年的朱敦儒俨然一位不问世事的隐士,他以钓鱼为生,闲看风月:

好事近 · 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一篮锦鳞换酒,醉度朝夕,任东西南北。他杖筇挑月,无憎无碍无牵无挂;他看透虚空,不蕲仙不佞佛,阖门睡,高枕笑浮生。

偶尔他也会回想起当年在洛中的情形,回首往事,再看看当下,他大概会微微摇首,然后说上一句“领取而今现在”吧。这其中,许是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释然吧。

作者简介:
肖艳玲,原阳县实验高中语文教师。简单做人,认真做事,于平凡之中觅精彩,在喧嚣之中寻安宁。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我是清都山水郎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