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亲近济水

亲近济水 | 作者:李秀森

说起济水,我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曾多次奔波往返于洛阳与济源两座城市之间,崇尚的山水和可敬的人们早已融于我的血液里,成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从云南边陲部队调到驻古都洛阳的国防科研部队,从事我军某类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任务。当时,正值试验基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孟州斗鸡台、上(下)坡头到济源机场一线,全面启动了国防工程建设项目。

一个团站的营房搬迁建设项目,正好选在济源沁园路东侧。那时济源城市建设框架还没有拉大,城区街道狭窄拥堵,基础生活设施陈旧老化。工地方圆几公里都是庄稼地,施工人员生活甚是艰苦,工程进度缓慢滞后。不久,我跟随基地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领导到施工现场检查时,才发现开挖楼盘地基不到一米深处时,就出现了大量的明水,致使作业难度加大。最后采用了两台大功率抽水机,边抽水边加大施工强度,才确保了建设项目如期完工。

“这地基莫非是挖在了河床龙脉上,要不怎么出这么多的水?”当地年长的老人介绍说:“济源乃济水之源头,古有江、河、淮、济并称为‘四渎’,城北建有‘济渎庙’,以祭祀天生济水,恩泽千秋。济水是一条古老神秘的河流,发源于王屋山,东流至温县一带与黄河相交。清者自清,岂能随波逐流与黄河同流合污?便一头潜入地下成为地下河,与黄河立体交错而过,‘三洑三现’在黄河南岸‘涌’出形成丰盈的荥泽,然后便一路欢歌独入渤海。”在与老人的攀谈中,第一次让我切身感悟到济源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情不自禁地把脚下这座灵动的水城与济宁、济阳和济南等地域连为一体。

领悟济源山水之静美,是在2001年初秋。受王屋乡一位好友相邀,我们一行三家人乘坐一辆依维柯前往王屋山观光赏景。车子曲里拐弯地行驶在山间林荫路上,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满山的红叶似彩霞映遍山野,洁净的溪水在山涧流淌,明媚的阳光透过山隙照进车窗,让人感觉浑身暖洋洋的,真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惬意。我们坐索道去往山顶途中,天气突变下起大雨,整个山峦笼罩在白茫茫的雾霭中,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让人的精神一下子爽朗明快起来……

结识济源的文朋诗友,是在2005年盛夏。那时,我刚到驻孟州团站,担任政治处主任不久。由于对文学的喜好和对济源这座美丽城市的偏爱,在一个周末下午,我带着自己的几篇散文和诗歌,到《济源日报》“济水源”文艺副刊部当面请教编辑老师。当时,接待我的就是市作协主席、社会专题部主任葛道吉先生,他态度和蔼为人谦逊,给人一种无以言表的亲和力。当晚,葛主席约几个编辑同我一起,在沁园路邻近湨河边的一家餐馆就餐。餐桌紧靠岸边,凭窗而望小河穿城而过,水面波光粼粼,彩色的霓虹闪烁倒影水中,岸上车水马龙……那晚谈得尽兴醉得淋漓。自那以后,便有了一份情谊在,大家你来我往已近二十个年头。

真正接触济水文化,是在2010年仲春。纪念济源籍已故诗人王怀让座谈会上,市作协邀请了数名河南知名作家、诗人(如马新朝、张鲜明、高旭旺、吴元成、史乙成等),我应葛主席之邀,作为军人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我有幸聆听了各位文学大家的发言,满怀激情地跟随大家朗诵了王怀让老师的遗作《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心灵甚感震撼!翌日,我跟随会议代表到小沟背采风。那时的小沟背还没有被商业化开发,处于半原始状态。车子刚到景区门口,我便被小沟背的溪流、青山、桃花震惊,大家在美景中沿溪而上,欢快的说笑声在峡谷中回荡。我也是那时才知道,这里的山水草木都是有故事的,且历史久远——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抟土造人、神农炎帝和鳖背神峰等,每一个神话都积淀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

其后,借参加河南省作协在济源举办的第八届散文诗年会之机,我参观了“最美乡村”大峪镇东沟村,了解到大峪镇境内水源丰盈充沛,青萝河、砚瓦河、仙口河、三岔河四条河流交错穿过;了解到这里有充满神话色彩的林仙村、董岭村、槐姻村等,它们是黄梅戏《天仙配》的发源地;了解到这里依托自然人文环境、田园景观和农业特色产业等优势,正逐步建成以太阳能、风力和水力发电“三位一体”的能源开发基地,形成以山、水和爱情为主题的文化景观……这一切令我对济水文化愈加亲近。

近年来,济源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品牌,将丰富的自然资源注入了文化主题,使这里的山水一下子灵动起来,迸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勤劳善良的济源人民不仅想到了,而且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实现了山与水、历史与现代、生态与人类、城镇与乡村的和谐统一。愚公精神被这里的一代代后人不断传承丰富和发扬光大!

白居易诗云“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站立悠悠济水之源,感悟灿烂华夏文明,我怎能不感慨万千!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亲近济水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