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电影影评】《TENET信条》:新鲜却又熟悉无比的诺兰作品

在这疫情肆虐的夏天,大概只有克里斯多福诺兰的《TENET天能》(Tenet,以下简称《天能》)具有足够的号召力突破困境,因为来自这位重量级导演的《天能》不但是最适合在全球票房复苏中打头阵的科幻大片,更是一部能够提醒观众戏院体验美好之处的大胆作品。

《天能》的故事聚焦在由John David Washington饰演的CIA探员「主角」(The Protagonist,片中从未指出姓名)身上,他以卧底身分参与一场在基辅歌剧院中抢夺不明物品的任务,但他的身分最终被同行俄国人识破。这场卧底任务结束后他又被招募到另一项神秘任务中,并得知先前的不明物品与一种能够「逆转时间」的未来科技有关,因此他与新伙伴Neil(Robert Pattinson饰演)合作,以阻止这项科技落入敌人手中。

在克里斯多福诺兰执导较为写实风格的《敦克尔克大行动》与《星际效应》之后,《天能》标志着他再度回到如《全面启动》般的「高概念」科幻作品。《天能》在许多方面也的确与《全面启动》相当类似,将不可思议的科幻设定融入颇有007味道的跨国间谍故事之中,但《天能》科幻概念的复杂程度(并不代表深度)则相对上高出许多,如同两面刃般挑战观众的接受程度。

「颠覆时间」的科幻设定无疑是《天能》全片的基石,片中最为令人大吃一惊的想当然是逆转时间的动作场景,以及时间线交融时所产生的无比新鲜感,诺兰与合作多次的摄影师Hoyte Van Hoytema将这些不可思议的概念化为一幕幕极具震撼感的华丽画面,极少运用电脑动画的实际特效也让这些动作场景更加震慑人心,虽然整体效果并比不上《全面启动》及《星际效应》般戏剧化又目眩神迷,但也散发出一股相当真实又内敛的魅力。

众所皆知诺兰时常以扭曲时间挑战观众的理解,而这次《天能》的主题更是时间本身,因此也有些诺兰2000年作品《记忆拼图》的味道,但《天能》并非仅仅使用非线型叙事方式,或者应该说,主角眼中的故事大体上其实还是一条直线,只是故事进行中的事件往往会在后续被重新「诠释」,让许多细节更加值得玩味,其中也埋下相当多的伏笔(Foreshadowing),大大增加重复观赏的价值,然而这些伏笔也让《天能》的故事有时意外地容易预测。

在某种程度上,《天能》可以说是一部既新鲜却又熟悉无比的作品,新鲜之处在于以「颠覆时间」创造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场景及叙事方式,但在这些科幻包装底下却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典型诺兰电影,有着超级大片该有的大场面、快步调的剪辑及以层层谜团呈现的大胆创意,其中也少不了一些诺兰作品常见的缺点,例如角色普遍生硬以及故事缺乏细腻情感。

相较于《星际效应》、《全面启动》或是其他诺兰电影,平板的角色刻划在《天能》中格外明显。担任主角的John David Washington及Robert Pattinson都是相当杰出的实力派演员,饰演女主角Kat的Elizabeth Debicki先前在《寡妇》中也有着令人刮目相看的演出,如此强劲的演员阵容自然能为《天能》增添不少火力,但他们的角色都较为偏向推动故事的工具,而非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作为反派的Andrei Sator(Kenneth Branagh饰演)则更是屡见不鲜的老套坏蛋,这些平板的角色刻画导致层层谜团下并没有太多深厚的内容或情感,也减少了让人探究谜团的动机。

总而言之,《天能》在骨子里是一部完全仰赖「概念」的科幻电影,也并非写实科幻(毕竟片中并未详细解释逆转时间的机制与条件),整部片的叙事方式以这样的概念多向并行,复杂的故事结构有时难免会令人感到疑惑,但不至于让人迷失方向(配乐在这方面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或许最好的理解方式就如同片中一句台词「感受它,不要试着去理解它」。然而这类「概念」作品最脆弱之处便是在科幻概念之外只剩下乏善可陈的空洞故事,《天能》似乎也难以逃脱这样的宿命,但新鲜的科幻概念与让人大开眼界的动作场景始终能让人全神贯注,复杂的故事结构也能够引发激烈讨论,无疑是一部极度称职的科幻动作大片。

好看
尽管并非最佳的诺兰电影,《天能》仍能以新鲜的科幻概念与超乎想像的动作场景征服观众。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电影影评】《TENET信条》:新鲜却又熟悉无比的诺兰作品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