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双面真相】读后感 - 为了遗忘而记忆,或者为了记忆而遗忘

【阅后即感】为了遗忘而记忆,或者为了记忆而遗忘——双面真相

原创 Knight everynight任意说

“经历组成人生。我们的记忆并非生命中每时每刻的客观积累,而是根据特定时刻编排的故事。即使跟别人一起经历某件事,我们构造的记忆也绝不会相同:因为个性差异,我们每个人选择特定时刻的标准不同。我们各自注意到吸引我们的细节,并记住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由此构造的记忆再反过来塑造我们的人格。
但是,我也感到疑惑。如果每个人都记住所有的一切,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否会被抹除?关于自我的感觉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对我而言,既然未经剪辑的监控录像无法被称为故事片,那么,全方位的视频记录也不能算是记忆。”

关于真相在自传中扮演的角色,评论家罗伊·帕斯卡写道:“一方面是事实的真相,另一方面是作家感受到的真相,两者在何处相一致不能由外界凭证提前决定。”

虽然说小说的标题是“双面真相”,虽然说上面两段来自书中的引述更偏向一方,但泰德·姜也在片尾写道“我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时代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其实他认为人们果然还是需要去和时代一同进步的。

记忆是暧昧的,这是不知多少年前从哪些书中或经历中自我总结或者印象深刻的理解,就好像一种事实论证一样让我去解释很多事情或者不去解释很多事情。人们究竟是“为了遗忘而记忆,或者是为了记忆而遗忘”呢?可能这才是所谓的双面真相吧,因为对于这两者而言,人们都是会去做的。我们当初书写的日记是真实的吗?我们拍摄的照片角度有没有先入为主?我们的视野所见和上帝视角所差几何?我们是否真的能相信自己或者自己之外的人的记忆?

阴谋论为什么会一直有市场并能引起人的兴趣呢?因为凡是逻辑正确的事情至少都可以编出一段能让人愿意相信的故事,而故事的真实性则要看听故事的人的意愿。人们为何会对真实性始终存疑?因为人们无法全知全能,或者其实也不相信所谓地全知全能。这是身而为人天生自带的矛盾性。我们愿意相信自我的认知,但我与此同时我们又深知自我认知的局限,我们愿意相信人类是万物之灵,但我们也明白人类不会是唯一的智慧生物。我们相信的自己同时也在深刻地否定自己,就像记忆一样,我们相信的与我们所见的不会一直同步,而即使真相如斯,我们也不会随时就范。

技术的变革,时代的进步,人类认知的变迁一直在川流不息地进行,但人类始终是人类,人类还是会像古老的祖先那样尽可能地保留自己的无知与局限,即便那样没有更多的正面意义可言。所以技术发达究竟需要到达如何的境界,才能让如泰德·姜这样的科幻作家不再这般为难地思考人类的未来呢?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双面真相】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