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幸福的秘诀 ——《象与骑象人》第一部分解读:为什么你会感到不幸福?

原创 小蜗在旅行 阳光下的豆豆花儿

前几日,望着工作的场景,眼前逐渐浮现出一头大象,眼神透着些许忧伤,看起来不知所措。紧接着,头脑里有一个问题浮现:象与骑象人是如何相处的?骑象人是要怒目瞪眼,挥鞭驭象么?骑象人如果关爱的抚摸大象,看到它眼中的忧伤,抱抱它呢?这个问题一出现,久不散去。随即画了这幅画,而那问题却不经意间总会浮现。

带着问题,翻开了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
海特结合东西方文化,心理学,哲学,宗教,人类学等理论,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文明的人类,却拥有共同的课题:如何寻找到幸福与生命的意义?

如今物质充沛,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鸡汤和道理廉价泛滥,人们越发焦虑迷茫:我们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鸡汤类的图书只是告诉人们“想要幸福,就要学会爱”,至于为什么,不知道。海特寻根找源,关于“幸福快乐”的启示。有心理学根源的科学探索(为什么),也有落地的方法(如何做)。

人象对峙的心理运作
人的心理分成若干部分,有时彼此互相冲突。海特指出人类需要用比喻来思考。历史上人类一直和动物生活在一起,也一直想操控动物,于是古代人经常拿动物做比喻。佛陀曾把人的“心理”比喻为野生大象。柏拉图把“心灵”比喻成马车。

人为什么明知道一堆道理、好处的前提下,还是控制不了自己,总是做出明知对自己不利的选择呢?比如,有工作或学习任务要完成,却借故一再拖延,一会儿看看微信、微博,一会儿看看淘宝、抖音,大数据时代的吸引眼球儿的推送,搞笑、八卦视频……让大脑认为自己很“开心”,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又开始懊悔刚刚被自己浪费的时间。又比如心里明明不想参加一些塑料社交的聚会,却“勉为其难”还要去,让自己身心难受煎熬。暗下决心,下次再也不去了,下次到来的时候,还是“违背”自己“内心”去参加。
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之所以被高分热评,也是因为主人公大岛凪之前的状态,曾是某个场景的我们自己吧!

海特在思考人的意志为何总是那么软弱时,想到了骑在大象背上的人,手里握着缰绳,要指挥大象转弯、停止或往前走。但是人并没有多大的力量,只有大象自己没有欲望时,才指挥得了,一旦大象真的想做什么,人根本斗不过体态庞大的它。

人的心理是好多部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各部分经常不是意见统一一致的,它们彼此意见相左,各行其是。回想我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或选择时,内心经常会有两个小人儿在打架:一个小人儿主张正向的,有利于自己的,却可能要经历一番艰苦努力的行为。另一个小人儿,不想费力气,不想让自己“受苦”,不想离开舒适区,不想先认错,不想……

人的心理有2套处理系统在运作。控制化系统(骑象人)和自动化系统(大象)。
骑象人无法在违背大象本身意愿的情况下命令大象。​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曾说道:“理性,应该只是激情的奴隶,除了服从之外,没有其他可能。”
骑象人是顾问,是仆人,他不是国王、总裁,也不是能紧握缰绳的马夫。他是有意识的,控制后的思考。相反大象是骑象人以外的一切,大象包含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这些都是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件。
大象和骑象人各自拥有聪明才智,配合良好,便可造就出杰出的人类。

为什么你会感到不幸福?
大象和骑象人并不会配合的很好,状况百出。仅仅是下定决心要做什么,骑象人是无法命令大象朝新的目标大步向前的,改变要持久,唯一的方法是重新训练大象,但这非常困难。

我们对人生的想法其实是在无意识中快速形成的。大象依本能反应,引导骑象人抵达新的目的地。
大象是悲观的,从物种进化角度,物竞天择,所有动物对坏事的反应要强于对好事的反应。对威胁及讨厌事物的反应,比对机会及喜好事物的反应更快、更强烈、更难以克制。有些人天生就有负面情感风格,不可避免的悲观特质受到基因因素影响。

你认为生命本身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如同《被讨厌的勇气》中阐述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不在于世界如何,在于你如何看待世界。
发生的所有事情,只有通过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才能影响到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情的认知,想法,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这里我联想到了情感ABC 理论。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其原因是B,你的信念和看法儿。
同样是一次考试,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总结经验,迎难而上。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放弃到一蹶不振。

如何让象与骑象人和睦相处呢?
海特指出:想要重新训练大象,要用对方法,要一步一步慢慢来。他提出了3个有效的方法:冥想,认知疗法,百忧解。

冥想: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想法,专注凝神,头脑放空。冥想一开始非常困难,头几个礼拜你会一再失败,但这是在教导你心中的骑象人如何学会谦卑与耐心。冥想,就是要改变自动化思考过程,驯服你心中的大象。一旦你解除心中的依恋,就表示你以驯服了你心中的大象。
认知疗法:教导骑象人如何训练大象,而不是直接跟大象说理,把大象打败。它训练人掌握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指出扭曲之处,之后找出替代方案及更正确的思考方式。

回到开篇处,使我翻开这本书的疑问在书中的第一部分就解开了:
象与骑象人是如何相处的?
他们的关系是整体,是分裂,是合作,是对立的。他们是我们的正常“心理”运作方式。
骑象人是要怒目瞪眼,挥鞭驭象么?
绝大部分时候,象为主导,骑象人使出全身力气也推不动大象去做它不愿做的事儿。甚至于大量心理学试验证明,把大象“麻醉”了(大脑额叶皮层部分功能受损),骑象人便不知所措了。即理性依赖于复杂的感性,因为只有当充满情绪的大脑运作顺畅时,理性才得以运转。
骑象人如果关爱的抚摸大象,看到它眼中的忧伤,抱抱它呢?
骑象人是顾问,是引领。先要了解大象,知道大象的想法(正念于心,专注的看见自己),再找到大象能接受的、适合大象的训练方法。互惠,才能一起前行,从而更好的成为自己!
想要幸福,首先要
看见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爱自己!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幸福的秘诀 ——《象与骑象人》第一部分解读:为什么你会感到不幸福?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