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再提“二虎守长安”

原创 王仙娥 仙娥湖的月亮

最近,由于去了趟西安革命公园,突然对杨虎城有了极大兴趣。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去看了杨虎城纪念馆和西安事变纪念馆,买来杨虎成孙子杨瀚写的《杨虎城大传》和《杨虎城与西安事变》,把眉户剧《二虎守长安》全本从头到尾看了两遍。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戏曲,很多处看得眼泪哗哗直流。
杨虎城确实是个英雄,他是一个有思想有“虎胆”的英雄,有胆有识,信仰坚定,有超常的意志力。救国救民是他最大的政治理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时候他甘做配角,但迫切的愿望、坚实的执行力,使他又往往充当了实质上的主角,比如“二虎守长安”,比如“西安事变”。如果没有他鼓动和敦促张学良,也许不会有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全民抗日统一战线也不可能那么快形成,不知道日本在中国还要占中国多少省,杀多少人,抢多少物资,耍弄“伪满洲国”多少年。他对民族有功,对国家有功,而且是立了大功。“二虎守长安”的经过是这样的:
1926年初3月,刘振华被军阀吴佩孚任命为“陕甘剿匪总司令”,刘振华率10万镇嵩军西进,4月中旬开始围攻西安。国民革命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领西安军民奋起抵抗,坚守城池达八个月之久。弹尽粮绝之际,于右任先生亲赴莫斯科敦请爱国将领冯玉祥回国,冯玉祥将军采取“平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方针,率各路援军出兵攻打北洋军阀,西安城于1926年11月28日得以解围,史称“二虎守长安”。围城期间,西安城内因饥饿、疾病和战死的军民多大五万余人,占当时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为纪念守城死难军民,1927年3月,在于右任、冯玉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倡议下,在西安建立革命公园,由各界人士负土共同修建东西大冢,用于安葬在守城中死难的无人认领的军民尸骸,东冢安葬男性尸骸,西冢安葬女性尸骸,并修建革命厅,以此作为对革命英烈英勇无畏奉献精神的纪念。
守城伊始,杨虎城主动提出取消国民二军、三军名称,一律改为陕军,以李虎臣为陕军总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杨虎城自己为陕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师师长,田玉洁为副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邓宝珊为指挥,卫定一为副指挥兼第四师师长。杨虎城为了表示与友军一致,主动取消了他的部队多年来军帽上的红布圈(靖国军帽子上都有红布圈)。设立了西安城防司令部,负责维护城内社会秩序,成立军警联合督察处,处理各种事务、纠纷。以上措施,对坚守西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振华围城后,依仗优势兵力、强大火力和阎锡山、吴佩孚的军火、空军支援,对西安发起无数次猛烈进攻,经过守城将士奋勇拼杀,浴血奋战,粉碎了镇嵩军的企图。其中有几次比较险恶的战斗:一是1926年4月26日上午,“镇嵩军”对西安西郊红庙坡的火烧壁、张家村发动进攻。激战到傍晚,守军转败为胜,缴获枪支180余支,俘虏敌官兵60多人,粉碎了“镇嵩军”的进攻。二是5月25日,镇嵩军集中数十门大炮,以重兵对杨虎城部守卫的东关和北关发动进攻,密集炮火掩护下,大批步兵在城下准备登上城墙,杨虎城部艰苦作战,五个小时后,敌军终于因伤亡过大而撤退。三是由于守城部队经常夜袭镇嵩军,为了阻止守军的出击,刘振华部强征民夫,在西安城墙外四周再挖“长堑”围城,堑宽和深均在三米多,在堑后修筑堡垒。不仅如此,镇嵩军还在城墙下挖地道,准备爆破城墙。尽管守军想尽办法使镇嵩军难以得逞,但6月8日镇嵩军还真引爆过一次,所幸火药不是炸药,只把城墙炸坏了一小部分,把不少守军从城墙上震跌下来,但把更多的准备攻城的“镇嵩军”震晕过去,这为守城士兵修复城墙赢得了时间。另外,“镇嵩军”还采取了地道战的办法攻城,也未得逞。四是1926年7月22日晚,“镇嵩军”组成一支300多人的敢死队,准备由东北城角架云梯登城,战斗一直持续到23日下午五点,双方都伤亡严重。这是坚守西安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斗。五是镇嵩军在守军中发展了一个“内应”–戴万缢,但他左思右想,感觉自己这样做罪大恶极,经过思想斗争后,还是向上级报告了。李虎臣、杨虎城得知此情况后,决定将计就计,从各自的警卫中抽出150人组成“吊敌队”。9月18日晚11时左右,守军诱吊敌人100多人,吊上来后有专人封嘴、捆绑、看管。期间因一人反抗,枪支走火,使城下敌军发觉,互相开火。这一仗镇嵩军伤亡惨重,丢下尸首百余具,当晚缴获枪支400多支,第二天还在护城河里捞出200余支。这是守城后镇嵩军伤亡最大,守军缴械最多的一次战斗。
1926年6月初,城外麦子成熟,为了断绝城内粮食,刘振华命令下属放火烧毁麦田,十万亩即将收获归仓的麦子付之一炬。围城五六个月后,先是粮价不断攀升,后来是有价无市,拿着钱也买不到粮食。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李虎臣、杨虎城等将领将自己心爱的坐骑交给士兵宰杀充饥。民众也到了无以果腹、“掘鼠罗雀”的地步。形势异常艰难,但战斗一直没有停止。为了减轻城内粮食压力,守军曾组织了几次掩护群众突围逃生的行动,都没有成功。此外,1926年吴佩孚空军曾到西安上空低飞示威,投掷炸弹,发散传单,以10万、5万分别悬赏李虎臣和杨虎城人头。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五原誓师,孙良诚任援陕总指挥,方振武为副总指挥,部队经宁夏入甘,十月初入陕,经过四十多天的奋勇作战,1926年11月27日晚刘振华率部仓皇东逃,28日西安解围。西安城西北的“玉祥门”,就是为了纪念冯玉祥将军1926年解西安之围而开凿。

但每每想起革命公园内东西那两个“大冢”,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八个月,五万多鲜活的生命啊!它确实有力地策应了国民政府从广州发起的北伐战争,但八个月坚守的最后阶段,粮食殆尽,战马杀尽,油渣充饥,树皮剥净,这是怎样艰难的日子!城内饿殍满目、白骨累累,惨不忍睹。我非常痛恨军阀刘振华的犯陕。
毫不掩饰地说,我开始时对“二虎守长安”的意义曾持否定态度,认为如果不死守八个月,西安也许不会死难这么多人?但随着资料的丰富,了解的深入,我不再忍心谴责“二虎”,谴责杨虎城了。坚守西安,并不是杨虎城一人的决策,而是集体议定的行动。据杨虎城后来回忆,西安告急时,“原在靖国军的许多进步将领和进步人士,聚集三原,和我商议,认为我们是一支训练有纪律的部队,要求我们与李虎臣联合起来,保卫西安,我召集了孙蔚如等高级军官会议,对当时国内军事政治形势作一研究,一致认为保卫西安,打击‘镇嵩军’对声援广东革命政府北伐,有重要战略意义。决定顺应全国革命趋势,拯救陕西,进军西安。”其中一起商议的人里就有陕西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魏野畴。我想确实也别无选择,最初的决定并没有失误,任何忠民爱国人士都会这么决定。守城期间,杨虎城始终立场坚定,成为守城的领导核心。但面对最后阶段的惨状,他内心也有斗争,毕竟他最大的政治理想也是救国救民。

杨虎城为守城尽了最大努力,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是甘居人下。杨虎城(时任国民二军第三师师长,5000人)主动推举比自己势力弱的杨虎臣(时任西安军务督办,3500人)做陕军总司令,自己只做副司令。二是律己忍让。为了让二虎联盟坚如磐石,使守城行动不致半途而废,他总是委屈忍让,对自己的手下更严厉。手下上尉副官赵文魁违反军规,被他削首示众。三是倍受煎熬。守城部队,总共也就8500人,号称一万,而刘振华的“镇嵩军”有十万之众,用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中的话说,就是一个娃要跟十个娃打,谈何容易。守城后期,百姓挨饿、死难众多,他也深感内疚。1927年2月25日,社会各界在革命公园举行了隆重的革命大祭会,杨虎城送挽联“生也伟大,死也伟大,功满三秦,怨满三秦”,表达了杨虎城对西安人民配合守城的感恩,自认为没有安好民的歉意,还有对民众埋怨的理解。四是杨虎城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他的第一任夫人罗佩兰,尽管当时身在三原,但心在西安,为西安城的粮食供给和早日解围也做了很多努力,然而西安城“围”尚未解,她却于1926年10月24日病逝。
再退一万步来说,刘振华的镇嵩军,劣迹斑斑,即使一开始就放他入城,西安城会遭到多大破坏?结果也无法估量,因为镇嵩军西进犯陕的动员口号就是“打到西安去升官发财”。守城五六个月后,换任何人也是“骑虎难下”,守也不是,弃也不是,坚持下来本身就很不容易。再说久攻城不下的镇嵩军已成“饿虎恨狼”,放他们入城,很可能会把西安城洗劫一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也只能以大局为重。当时的大局就是“北伐”,北伐胜利了,中国就统一了,人民就安宁了。“弃城”也能解西安民众一时之饥,却对北伐无益,对中国革命的成功无益。心痛归心痛,也只能如此,又能如何?只能说这是西安人民的劫难,劫数难逃!
1929年陕西全省发生大旱灾,死25万人,出逃40万人,被拐卖妇女30万人,空前劫难持续了三年,据说发生过“人吃人”惨剧!
我终于也明白,为什么现在西安人不愿过多地提及“二虎守长安”那段历史,还有那把人性考验到极限的连续三年“陕西大旱”… …。人祸、天灾,一次次考验了西安人!
回首有时候也有害无益,只有朝前看。如今,我们总算走进了和平、安宁、幸福的新世纪,惟有珍惜,再珍惜,珍惜这太平盛世,珍惜这蔚蓝如洗的纯净天空,珍惜这水草丰美的辽阔大地!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再提“二虎守长安”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