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高铁远观秦岭云

高铁远观秦岭云

作者|冀楠临

西北今秋多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人百之,我千之”没日没夜濛濛潇潇的秋风秋雨,以其久久为功的坚韧、缠绵和柔软,将层林尽染的千峰万壑涵养得更加绚烂,异彩纷呈。中华民族传统纪年月亮历八月二十八日,我乘高铁由兰赴京时,天空的云海还很不均匀的白一阵黑一阵、重一阵轻一阵、厚一阵薄一阵、动一阵停一阵,满天秋云就那么闲散飘逸的随时变换着。云田朵海白云苍狗在分秒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云层笼罩的地面上,就见慢悠悠移动的云影厚重不一致,云影带来的阵雨密集程度也不一致。这些阵阵秋雨,是那么多愁善感、多情敏感、脆弱伤感,不算冰凉的雨滴就那么陆陆续续、断断续续、稀稀疏疏、似有若无地降落下来,成为无尽的雨帘雨雾。这些大大小小的雨点,斜点在飞驰的列车窗户上,窗户就出现各种无有规则的河道般雨花雨印迹痕。透过这些雨痕看窗外,不觉增添了视觉的濛濛感、清凉感和暮秋感。车过宝鸡,朝列车南边的秦岭望去,感到窗外真的没有下雨,天空似有阳光,车窗的玻璃则格外明净,但远行人朝远处看,不是为了看车窗的玻璃吧!

时令虽为深秋,但毕竟才是夏历的八月底吧,还没有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那个程度呢。列车在秦岭山下飞龙般驰骋,映入我眼帘的一座座青山,是满目满意的青山。那些山高大突兀、层叠苍翠、洁净清爽。由于久经山风激荡、雨水洗涤、秋云映衬、岁月沧桑,那群山就更显山的峰梯、层次、厚重和伟岸,就更显山的灵动、古朴、包容和博大。这样想的时候,列车渐渐距山有了更多距离,此时再看山时,就看到了山上集中的云们,这是鹤的故乡吗?猛然一看,巨龙般蜿蜒游动、白鹤般绅士洁净、散文般形散神聚的那一带山岚,就不高不低地飘落在山的胸部位置。说她们是雾吧,明显具有云的特征;说是云吧,又在山里有根,真不知道该叫她们为云还是雾。抑或,地上的是雾天空中的是云,而在高大清丽的山间,云就是雾,雾就是云吧。再仔细看,缠绕山腰的巨型雾岚,其之下是明净得水洗出浴的那种青翠,之上山豁峰壑则孕育和储备着涌动不竭的云源。靠近山巅的层林中,就强调着秋的主体色调!原来,春天的气息是从山下启蒙的,秋色的提示则是从山之高处开始的。缠绕山腰的那道白岚,应该是红叶与青山的一种过度吧。而那些隐藏于山的雾源,大概就是秋叶吐露的寒气所致吧。

列车朝东向飞弛,乘车人来不及细看远山景色,那些魅力无限的秋艳就转瞬别过了,这是中华民族祖脉秦岭中的流云动雾。这些数千万年以来孕育秦岭草木生灵的云雾,一直就是这样聚散转合的。透过这些厚重气质的云雾,似乎能看到西岐的先祖在推进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巨大脚印,似乎能听到秦人举戈征战的万马嘶鸣,似乎听见李白在吟诵“西上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诗句,似乎听到韩愈也在吟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抑或看到大药学医学家孙思邈采集秦岭灵气而著的《千金方》,这本书惠及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发展呢。秦岭山云雾的确是有根有源的,其本身就是数千万年历史的云烟!这样想的时候,列车已近潼关,天色已是黄昏。朝南山望去,夕阳正真点燃了整个雾色,映照得整座山都成了雾山。透过彩色的云雾,能看到那山的真实和屹立,山与雾相融、雾与山相谐、雾与山一起。在隐隐绰绰的云雾中,那些巧夺天工的山山们,峰峰威武雄壮、峰峰大气磅礴、峰峰厚重静默,点染着祖国西部的绝好河山,昭示着西北人敦厚大气的个性特色。再看,一抹夕阳就加深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的文化印象。车进中原飞驰在夜色中,我还在想,那些秦岭深处的云雾夜间也该休息一下吧,或许云雾有云雾的作息规律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高铁远观秦岭云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