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秋风生姜水 落叶满散关

原创 威风 长稔塬上

秋雨淅沥,绵绵不绝。这场发轫于中秋节的秋雨持续了两个多星期才停住,远处一直云遮雾罩的秦岭显露出了本来面目,因得了秋雨滋润的山色愈发显得含烟苍翠,郁郁葱葱。我想,那些高山峡谷里或许和身旁的渭河一样,平日纤细的河床突然间宽阔了很多,水量也大了许多,看似温柔的河水也有些咆哮的模样了吧。
一山分南北,两岸景不同。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两岸的气候人文等差异明显。秦岭以南坡势平缓,群山毗连,峰峦叠嶂,其间分布一些山涧平台、盆地,降水丰沛,气候湿润。秦岭以北坡势险峻,山形陡峭,千崖竞秀,主要以平原、高原为主,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和渭水东流到黄河不同,发源于宝鸡一带秦岭峡谷里的河水却流向了不同方向。向南流的河水汇聚成了嘉陵江,最后在重庆流入长江;而向北流的河水在流出秦岭后,汇聚成了姜河,再汇入渭河,流到黄河。

姜河,也是宝鸡人的母亲河,古名姜水。《凤翔府·古迹》中记载:“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 《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因有氏女,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即此”。据传,华夏始祖炎帝生于宝鸡长于姜水,并在此开始了最原始的农业种植。姜河,从华夏龙脉的秦岭山中发源,流过了铁马秋风的大散关,流过了扼守川陕门户的益门堡,流过了炎帝陵所在的常羊山脚下,流过了仰韶文化的遗址姜城堡……,姜河一路行走四十多公里,在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宝鸡市西部尽头拐弯,汇入关中的母亲河渭河,滔滔向东流去。
仲秋时节,来到姜河之畔,目力所及的地方都是山峦,山势挺拔险峻,壁立千仞,重重叠叠,目无边际。山间植被繁茂,遍生美树嘉木。行走其间,宛如游走于一幅青色的画卷里。脚下草木依然葱郁,杂树生于其间,随地势起起伏伏,高低错落,别有一番风味,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相传当年老子过函谷关时被府尹尹喜强行留下,停留了两个多月,写下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后在楼观台升坛讲经,七十岁左右的时候,他来到了姜河水畔的大散关,看着层峦叠嶂的山势和山上繁茂的草木,看着姜河水不舍昼夜,滚滚北去,不禁感叹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说完这句话,他继续骑着青牛西去,在夕阳的余晖里晃动着身影,弃离滚滚红尘如弃敝履,没有丝毫留恋之意。

大散关古称崤关,在秦岭北麓,姜河之畔,是八百里秦川的西北门户,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秦蜀襟喉之称。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战役,楚汉相争时刘邦在这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汉中攻下咸阳;三国时诸葛亮从这里北伐,自汉中出散关,围陈仓城;北宋吴玢、吴磷置兵大散关,大战于和尚原,打败金兀术;明末农民军李白成出汉中,过散关,一夜尽杀“安插官”,重举起义大旗。大散关,这座著名的关隘,在起起伏伏的历史中看过了太多的杀伐征战,见过了太多的朝代更迭。
自古以来,大散关也是文人骚客、达官显贵观光游览之地,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东汉曹操在《晨上大散关》诗中写到“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慨叹了大散关之险和翻越途中所经受的艰难。唐代王维《大散关诗》云:“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唐代罗邺《大散岭诗》道:“过往常逢日色稀,雪花如掌扑行衣。”清代邑令乔光烈《大散关》诗云:“秦地川原苍莽间,蜀人从此送残山。平时战伐今何在,落日秋风大散关。”无数的文人墨客,站在散关素砖浆缝的箭楼上,远眺着群山重叠、翠林累累的秦岭山脉,近看着滔滔不绝的姜河水,一声声叹息,一句句佳作喷薄而出……。
谈到大散关,不能不提到陆游,一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让无数人为之慨叹。宋孝宗干道五年(公元1169年),在家赋闲达三年之久的陆游被任命为夔州通判,陆游在夔州任上不到三个月,就受王炎之聘赴南郑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王炎,字公明,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市)人,当时抗金的领袖人物之一,孝宗乾道五年三月,以中大夫参知政事改任四川宣抚使。王炎一到职,就将治所由绵谷(今四川广元市)迁往抗金前沿的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并在南郑沿线积极布防,搜集情报,积粟练兵,延揽人才,图谋恢复大计。
陆游得到王炎的召唤后,觉得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来了,他没有迟疑,立刻辞官前往南郑,加入了王炎的幕僚团。他们经常一起在帷幄中商议军事,陆游曾受王炎委托,草拟了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这就是著名的《平戎策》。除此之外,陆游还经常到骆谷口,仙人塬,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 在大散关一带,陆游把报国之志和满腔热情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为此,身着戎装的陆游率领将士戍守在大散关头,在风雪之夜布置骑兵突袭敌营,活捉俘虏,以摸清敌情,他还参加过强渡姜河和大散关的遭遇战,领兵与金兵展开战斗,也取得了几次战役的胜利。一时间,身着戎装的陆游,踌躇满志,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意气奋发的年轻时期,“是时意气快,岂复思江乡。”

然而,陆游的抗金事业正在顺利进展的时候,南宋中央决策却发生突异的变化。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九月,朝廷下诏王炎还朝赴都堂治事,后正式下命以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王炎离开了汉中,幕府星散,陆游也又不得不继续去“书剑飘零”了。至此,陆游短促的军旅生涯到此终结。
尽管这段军旅生涯只有短短的八个月时间,但却是陆游一生中惟一的一次亲临前线抗击金兵,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他刚从南郑撤回,在返成都途中,心情一直极为悲痛、十分深重。他在刚得到撤散的消息上路时,就预感到恢复失地已渺然无望:“渭水函关元不远,着鞭无日涕空横。”他想以此“一洗穷边恨,重招去国魂”,但毕竟是 “今朝忽梦破,跋马临漾水。”陆游的悲愤之情可见一斑。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陆游因被人诬陷“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而遭到罢免,正闲居在越州山阴(今绍兴)的家里,在六十二岁时不待我的年龄里,目睹着国土沦陷,山河破碎,自己却有心报国壮志难酬,每日揽镜自照,当年的豪气不知何时已成双鬓斑白,“报国欲死无战”,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再回想当年在姜河之畔夜雪瓜洲、铁马秋风的英雄豪壮,于是,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秋风生姜水,落叶满散关。站在散关之上,举目远眺,苍莽的秦岭犹如一道屏障,横亘东西,绵延千里;清澈见底的姜水宛若一条银色飘带,由秦岭山脚下直奔渭河,而我的脑海里却出现这样一副绝美的画面:北风呼啸,叶落缤纷,风雨交加,山林陡峭,一线进山的泥泞小道上,一干手持刀枪剑戟的士兵在秦岭山中跋涉,准备开赴前线,秋风吹散了士兵的衣袂,胯下的战马扬蹄嘶鸣,远处,诗人站在散关高耸的箭楼上,目送着士兵远行……。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秋风生姜水 落叶满散关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