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不如放下

江苏|金峰

今夜春风习习,月光皎洁。外面的世界一片寂静,你内心却颇不宁静。
千头万绪,何去何从?——你不止一遍在问。
回答你的问题,请让我先从一个小故事开始: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众人都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都不能像平常那样游得远。他的同伴们问:“你平时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千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
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的向他喊叫道:“你太愚蠢了!被金钱蒙蔽了!性命都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呢?”这个人又摇了摇头,结果淹死了。

这个故事改编自柳宗元的《哀溺文》。故事虽然简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越多,你越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内涵。

我又想起莫言讲到的一个事例: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
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但人又有“放下”的智慧吗?

我还记得曹雪芹在《红楼梦》十二回中讲到,贾瑞迷恋上了王熙凤,结果却被王熙凤害惨了得了大病。就在这时来了一个道人,带来了一面宝镜,说能治好贾瑞的病。
道人告诫贾瑞,这面镜子专治邪思妄动之症。但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正面是凤姐,反面则是吓人的骷髅骨,而因贾瑞色欲太重无法控制住自己依然去看正面,结果只留下了惨死的悲剧。
以上这几个故事均形象地说明――也正如佛家所说,贪欲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生诸般痛苦的根源。
而佛教一直试图用“万事皆空,万物皆无”来扼制人的贪欲。

几年前,我有幸认识了一位大师。我问他:“凡人俗子如何做到“空”呢?”
他说:“‘空’并不是遥不可及,其实每个人在现实生活都有‘空’的状态,比如上学时老师一直讲要聚精会神;再比如当年诸葛亮在《训子书》中专门说:‘夫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当我们聚精会神或心完全静下来后,工作或学习那种忘我的状态就是‘空’。
而佛家讲的‘空’则是更长久更深层次的境界,所以要靠人长期去修行才能实现。”

听完这些,你突然问:“你说的修行是要我看破红尘去寺庙做和尚吗?”
我说其实人生处处在修行。
比如我们的老祖宗对于日常生活所要求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在修行。
我们所说“放下”,不是看破红尘,是要人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放下私心杂念,这样才能让我们轻装上阵。
天又已不早,今天就以丰子恺的话作结尾共勉吧: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这样,人生!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不如放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