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古意清幽正宜隐

古意清幽正宜隐

作者|耿立新

七星台,位于济南市南部,属于济南后花园的重要旅游景区。这处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甚是丰富。这里景点集中,观水赏花、爬山悠闲、人文景观,游客们大可各得其所。喜水者可去九如山,看花赏叶的可去红叶谷,带着孩子想娱乐的还可去九顶塔……那么七星台景区呢?
点击查看源网页
在七星台景区,从景区大门—-武圣门,即已先声夺人。景区大门东西长近百米,横跨于往南的山脊之上,西是悬崖,东是陡坡,南去只有一条路,似屏障一般扼守。其崖坡有二十多米高,且又得地势之利,愈显高大威势,俯瞰着周围几十里。景区里的门、楼、城、阁浑然一体,堪比古之雄关,俨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相传孙武曾在此习兵操练,演绎兵法,后由齐至吴,经伍子胥力荐而受吴王重用。在公元前506年的吴楚柏举之战中,孙武曾率兵奇袭楚国,以少胜多、重创并几乎使楚国覆亡。以致战国军事家尉缭子赞叹“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一战成名易,恒久传名难。孙武总结自古以来的战争经验,综合分析战争因素,挖掘军事规律,完成了饱含哲学思想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孙武也被后人尊称“兵家至圣”、“武圣”。这武圣门便是为纪念孙武而建。见到这样壮观的大门,除了遥想当年士兵操练的盛况外,更还想一窥门里究竟呢。
进得武圣门,脚下即是一条水泥路绵延而去,道路时而蜿蜒于山脊上,时而又盘绕在山岭间,还时而穿行在绿荫里。青龙寺、四界首、瑶池、齐长城等景点,即或隐或现地散落在道路两侧。远处在视线的尽头,有一座大桥飞峙两山之间。山高,桥也高,观之,宛若一座天桥。
青龙寺坐落于天仓岭上。传说这一寺一岭都与唐王东征有关。唐太宗李世民,民间称其为唐王。当时他东征途径此地,突遇暴雨,粮草皆被冲走,将士们疲惫不堪,又无粮充饥,行军遇阻。正当唐王愁眉不展之时,一条青龙腾空而至,对李世民说:“唐王唐王,不必惊慌;山上有寺,旁有库仓;打开天仓,挖米做汤;打开地库,面蒸干粮”,说完,青龙凌空而去。李世民按照青龙所说,安排将士找到寺院,打开天仓地库,果然存有大量粮食。唐王安排兵士把米面充作军粮,埋锅做饭,将士们一顿饱餐后继续踏上了东去的征程。后来李世民得胜回朝,即下旨命令重修寺庙,并命名为青龙寺,以纪念青龙相助,寺院所在山岭后也被称之为天仓岭。据当地人说,“天仓”、“地库”在旧时也是都有碑刻记载。 史载,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以高句丽摄政王弑主虐民为由,亲率六军攻打高句丽。其后几年唐军又从陆路、水路多次进攻,从而大大削弱并控制了高句丽王朝。因此现在山东中东部,甚至冀、辽等地的许多地名都与此事件有关,如东营、唐山,又如济南章丘唐王镇的大营、徐家寨(徐茂公)等等,在沿途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像这七星台的“青龙”传说、章丘“眼明泉”的传说,即墨“饮汤湾”的传说等等。其中固然有借机造势的需要,其实就是皇帝自认是天子,所做所为都是顺天承运,因此诚有一如神助,乃是造出了诸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者昌,逆者亡”的愚民神话。再则也或反映了当时民心所向,久乱之后,人民热盼安居乐业的心理。事实上,唐王的一系列军事部署的实施,开疆拓土,也稳定了边陲,为后来的“贞观之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界首,是个地理标志。公元前221年,经十余年征讨,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当时郡县之间均立碑为界,而此地因一直处于齐鲁两国济北郡和齐郡的章丘、历城、泰安、莱芜四县交界之处,故名四界首,可谓“一脚踏四地,一步跨两国”。听着名气确实挺大,无奈自古以来,交界处其实就是四不管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只是一块界牌载明了事。 在界牌右侧,有石阶路可登顶,上面有处望乡亭,传说是秦琼随唐王李世民东征时,随军在此地驻扎。秦琼将军的家就在山下不远的历城,可是由于战事在身,他过家门而未入,只是在此处曾伫足遥望。后人敬其重责守纪而建亭。 此望乡亭,五柱支撑,飞檐悬挑。亭内石桌石椅,亭外几株黑松错落有致。环绕四周,那浓密的翠绿,扫一眼都是心醉。仰头细看,不知树上是雾凝成的露,还是微雨积聚的雨滴,一颗颗晶莹地挂在下垂的松针上,似珠如泪,欲坠又不舍,象极了征人的滴滴清泪。台阶两侧,黑松或直立或斜倚,不规则地散落两旁,俨然倦极的士兵一般。史载,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仕隋朝,后奔瓦岗,从王世充处与程咬金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于贞观十二年(638年)早于唐王东征而病逝,何来随军东征呢?由此看来,演义或传说总是夸大着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原是不必认真的。而且毕竟秦琼与尉迟敬德作为千年门神一直护佑我们久矣,就让这英雄般的古史人物,在家乡人心目中的形象更高大一些吧!
初听唐王东征从这深山峻岭里走,还有点不可思议,及至看到山上的齐长城,想起周边散落的那些东征的传说,可以猜测东征的路线,或在山东境内至少有一路是走齐长城沿线的。齐长城始建于春秋、完成于战国。它西起平阴孝里铺南广里村的岭子头,东沿齐国边境山地,一路依山势而建,经大石关、锦阳关、青石关、穆陵关等至琅邪台入海。 作为“四塞之国”的齐国,齐长城的军事作用主要体现在防御南边的鲁国,也可以出而进攻,还可以作为交通干线调动部队,就象这东征。当然,七星台所看到的齐长城,却是作为旅游景点而重新开发和建设的。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来七星台时,天有点阴。没有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登高望远的开阔,自然也不用怵头烈日当顶而汗流浃背了。乌云昏暗之中,远山如影,只见蜿蜒起伏的轮廓,一片朦胧、隐约,也是别有情调了。
从望乡亭下来,我朝着对面的“人间仙境”走去。一条小路高高低低,连着这头的槐树林和山脊上的黑松林,两侧是浓密的野草铺展开来,间或有不知名的黄的花、蓝的花。花、草混合的味道,氤氲开来,浓淡相宜。闭上眼猛吸两口,这肺里、胃里吸入的氧气,也都该是这大自然的馈赠了!这是栖息在城里、“久在樊笼里”的人轻易体会不到、体味不着的。
点击查看源网页
通天谷是一处山垭口,东西的山谷里都是绿草丛丛,树荫凄凄,森森然不知深浅。此时两边山谷里的烈风吹过来,在谷口相遇,随着呜咽的风势,枝摇草低。紧走几步,来到一个圆台处,称作“接仙台”,中间立着一个葫芦,指示牌上说是铁柺李的酒葫芦,还有赤脚大仙的脚印、猪八戒的铁耙耙出的痕印。据说每年王母娘娘做寿开蟠桃会时,各路神仙从通天谷走来,在此小憩。往上走有个六柱飞檐鎏金瓦的亭子,名聚仙亭,神仙们从接仙台上来,多在此小聚,然后结伴前往蟠桃峰。神仙的地方,我们俗人可是不能随便进去的呢,人神殊途啊。望着这聚仙亭,我想古往今来,多少人羡慕神仙生活,不愁吃穿,不忧生死,不食人间烟火,可那又有什么好呢?有苦才有甜,有愁事也才有盼头,有生死才懂得敬畏生命! 不远处便是蟠桃峰,黑松围拢的一个小广场。只这神仙聚会的地方并无高大、庄严的亭台楼阁,竟有些寒酸。自此往下不远,松林间掩映着一个牌坊,近了始知上书“天门”。天门往下的台阶狭窄而且陡峭,到半山腰右拐,其下更是悬崖,真“逼仄归来竟忧死”(王安石),不攀着两侧的铁栏杆是断然不敢下的。看来“人间仙境”止于天门。天门下,就不是随便什么人也能下的了。右面是一潭碧水,拘谨地镶嵌在莽莽苍苍的山岭间,在秋来渐起的肃杀之气中,精致地如珍珠一般。山、树倒映在潭的四周,天也被揽进了潭里。这七星台的天气真的有些魔幻,此时似有几缕阳光照射下来,潭水波动,这折射的阳光也随着晃动起来,陡然有了灵性和活力。及至下到山下一处拦水坝上,始知这潭叫瑶池,西王母的雕像正是伫立池中。神话传说中瑶池位于昆仑山上,为西王母所居之地。《史记》中有“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其上有醴泉、瑶池”。《山海经校注》载“西王母虽以昆仑为宫,游息之处,不专注一山也”。那就不差这一山一池,显然不能与传说中的仙境同日而语了。
回到正常的电瓶车游览线路,老天爷再次吝啬地收回了金色的阳光。山路弯向东南,大桥在即。这桥名鹊桥,全长约近三百米,桥下深渊一般。所谓鹊桥,原是传说因被牛郎织女的真挚爱情而感动的喜鹊,为他们一年一次的相见而搭的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可这样的生活,喜也?悲也?一年见一次,遥遥有期又无期?与易安居士齐名的朱淑真曾深有同感地写道:“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愁恨泪”。 完整的旅游路线应该是过桥,然后乘索道返回。由于因疫情而停开的索道到现在一直没有恢复。我站在桥头,眺望对面山上的一片苍翠,却少有人迹。道是这桥头过门上的对联清晰入目:“北斗耀星空普照七星锦绣,银河渡鹊桥缔结人间情缘”,不由得也在心里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希望已结人间情缘的人们坚守一份真感情。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来时,看那鹊桥虽是远在天边,可还有路边的景点,以及背后的传说、故事可以分散注意力。而回望来时的武圣门,天阴的几乎已是看不清了。倦意上来,腿如灌了铅,没想到里面的路这么长,据说单程六、七公里,也没想到天气又这般云冥冥兮昼欲阴,乃是不敢做短暂的停留。再远的路,也得回,别无选择,也不期盼帮助。暂且也算是一种修行吧!
点击查看源网页
七星台景区因“七峰竞秀,势若北斗”而得名,也就是说有七个山峰依次相连,空中看呈北斗一样摆布。星象之说,自古就与道家玄学有扯不断的联系。细想这景区面积不可谓不大,总面积竟达近20平方公里;山高林密,最高海拔870米,森林覆盖率95%以上。黑松槐林,佳木成荫;清流碧潭,云山幻影;环境清幽,藏风聚气,真是别有洞天,而且少有人工雕凿的痕迹。数说这一处处景点,无一不连系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 这远离了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城市喧嚣,远离了是非、名利,不正是最宜隐居、清修的地方吗?。
《道德经》云:“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千百年来,多少先贤审时度势,或见好就收,或知难(灾难)而退,或视名利如浮云,隐于乡野,纵情山水,独善其身,安之乐道。老子践行了其倡导而归隐、修炼于老君山;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旦醒悟,立马辞官归卧林泉,采菊东篱,成了隐逸的诗人之宗。还有那曾写出“千古咏梅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林逋,终生不仕不娶,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乐得逍遥。寄情山水,何不融入山水?王维身在朝廷,心存山野,“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成“天下文宗”;谢灵运纵马山水,却心恋庙堂,最后“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悔之晚矣!
过了经世的年龄,就该考虑安身立命、修身养性。“终年无客长闭关”、“门前学种先生柳”,岂不很好?经此次这幽幽古意的七星台一游,不禁想起了许多往事,也让人放下了许多不快,从此不起妄念,静以养心,“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干净、高尚地活出阳春白雪的样子!

作 者 简 介
耿立新,笔名孤村,男,山东大学本科毕业,经济学学士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古意清幽正宜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