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湮灭》:文明之外,遗落南境

“这种效果若不是身临其境很难体会,那其中的美同样难以理解。而当你从颓废中看出美感,你的内心便发生了变化。颓废会试图占据你。”

文丨小托

编丨稳稳

颓废之美,大概也是从《湮灭》的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都贯穿其中的东西了。与由《你一生的故事》改编而成的《降临》相似,本片的原著《遗落的南境》也并非绝佳符合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方式,不仅仅是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片段式叙述,还有不断交叉着X区域的恐怖世界与回忆中冒险前的孤独生活,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界限,而故事也更显苍凉之感。再加上女性第一人称下细腻又敏感的视角,又单单以科幻角度而言,这本曾击败《三体》而获星云奖的《遗落的南境》,也实在太过柔情与感伤了。

但亚历克斯·嘉兰的改编也并没有打算完全忠实于原作,而是用视觉叙事来把原作中对未知之物不可知的恐惧呈现出来。《湮灭》与嘉兰上一部作品《机械姬》中有着相近的母题,前者是在未知奇幻空间中基因重组的恐惧,而后者则是人工智能下的赛博格焦虑,但同样也是对人类存在方式及主体性的质疑。

电影《机械姬》壁纸

或许单论情节而言,本片并没有复杂到“烧脑”的地步,简而言之就是女主的丈夫从X区域执行秘密任务后以诡异方式回到家中,还吐血重伤被遣送至监测所,女主也加入了女探险家队伍步其丈夫后尘进入南境调研探险,其间见到大量未知的变异生物,最后队友全灭,而女主发现了X区域中基因重组的秘密,又在一系列自然异变的挟卷下以一个开放性结局重返现世。

电影的结局也没有小说中——女主在海岸线永远行走探寻下去的结尾那般,不留余地的残酷和孤单,而是在对基因、科技和自然的谜题之下保留了妥协的空间。而结尾里,南境监测中心的画面干净又洁白,Lena与丈夫牵手相拥,眼中闪过诡异之光,与其说是对南境中万能未知的造物力量的恐怖刻画,更不如是重生的一个可能。

当两个“复制人”在现实的世界重遇,一个新的可能出现,也新世界也随之诞生。当然,嘉兰在这里还留下了关于X区域无数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还是他对原文本的改写,在银幕上用视觉重新创造了X区域,这个文明开外的迷幻世界。

01
生命困境,温和逃避

全女性的探险队伍,也确实是本片亮点之一,但也并非噱头而是以轻描淡写的态度放置于剧情之中。也有不少人称其为女性主义电影,毕竟还是挣脱了父权交换体系符号的女性们,又冠之以科研工作者身份,哪怕其中关于亲密关系的刻画也是平等又开放,女主的婚外情感也缺少传统道德观下负罪感的描写。女性角色的妆容和灯光都突显其坚毅的面部线条,有着冷静又理性的科研者形象,只不过对于本片,其意图并非强调性别平等,嘉兰是用女性驱动的叙事,共享了人类群体均有的失落、遗憾和恐惧之感,而用女性的角度讲述出来,会有种坚韧之中的柔情和敏锐。

倒不似嘉兰前作《机械姬》一般,借助被物化的性别与被异化的机器去书写后性别话语,本片更注重的是个体与外界的冲突。

其中角色们的困境是建立在对生命的疑惑之上,均是存在生命缺憾之人:癌症患者、自虐倾向者、丧女之母,以及亲自目睹丈夫异变的女主,而影片也一直借此细节来强调到底何为存在之实感,对现实生命状态与形式的不断质疑。幻境般的X区域勾连起角色们残缺遗憾的人生,反倒在诡异恐怖的南境里萦绕着怅然若失的伤感。有着自虐倾向的Josie在某个清晨甘愿变成树人,永远立在荒废院子的背后,与自然交融而死,有着种诡异的浪漫与诗意。

大概也是嘉兰的改编策略之一吧,从原作中大篇幅的心理刻画中抽取出核心元素——颓靡无望的现实生活、神秘未知却又异常吸引的南境。女性群像在边界外日常生活中的困顿与边界内与世隔绝不真实的幻梦色彩交相辉映,仿佛是晴天暴雨后折射出奇妙光泽,虚幻的彩虹。

而影片在视觉呈现上也多次出现彩虹一物,且视为秩序、人性和自然怪力碰撞下的某种隐喻。毕竟文明社会中,彩虹这种在自然界里毫不起眼的存在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但实际上在影片里在南境外被文明压抑的种种情感,各种自我毁灭、偏执悲观的情绪被南境无人界的“闪光”给折射和重造。

于是各个角色有了自己的归宿,有人注定葬身于怪兽獠牙下,有人注定变成花草,有人是为了给灯塔献祭。就如同女主Lena一开始义无反顾地决定前往南境时,也不止是由于莫名其妙受重伤的丈夫,更是受到一种宿命的指引,仿佛是被南境召唤而至的。不过留有遗憾则是付诸于角色塑造方面的笔墨实在有限,只言片语难以展现出角色过往的千疮百孔,无法立起真正具体的形象;又或者死亡的归宿能和其过往稍微有所勾连,就更好了。

但不管怎样,比起像《异形》那样残酷狠厉的死亡,影片中的终结则安详无比,角色的逝去有着和自然相融的和谐之感,反倒像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了,回应了小说中女主的话“当时我寻找的是遗忘,寻找一种并非死亡的死亡。”,关于生命状态的迷思。与在角色对话中被描绘得过度不堪的现实相比,远离文明的南境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是乐园一样的存在。而且在表现南境时多用较为绚丽明亮的颜色和光,尤其显现出自然之美,而角色们则像是逃进神秘的梦境一般。

02
无人之境,怪力乱神

另外,杰夫·范德米尔的原著中不可或缺的还有探索地下塔时悬疑阴森气氛,以及对于未知神秘力量的恐惧。而嘉兰在改编时,则侧重于通过视觉效果来叙说这种恐怖。

显然,基因重组、自然复制的秘密也并不是影片最恐怖的部分。

先别说电影中并没有解释为何X区域会莫名地出现基因重组的超自然现象,而是真正深刻又永恒的恐惧是源于未知事物的不可知。Lena最后到达灯塔,发现了基因重组的秘密,甚至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复制人凭空生成,却无从得知其原理来由。而复制人诞生的过程,伴随着诡异的合成音效和过于离奇古怪的视觉特效,一个新生命通过撕裂和毁灭Ventress博士而诞生,这是不可解、非逻辑、反伦理的。

基因重组的背后是克苏鲁式的恐怖,在科学禁域内藐视人类的常识、情感和道德。而从这个层面,也正好能解释大多数探险队员进入南境后非疯即傻、自相残杀的血腥现象,与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集》中人类的下场有着对应之处。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人类文明在浩瀚无垠的神秘宇宙间,不过是如浮游于天地间一般。因而必定会有超自然、非科学能解释的庞大力量出现,当人类文明与之相碰撞时,前者是如此不堪一击,只能湮灭殆尽——而且甚至不知自己为何而死,在神秘未知的怪物面前,只能归结为天命难违(恐怖宗教式的死法)。

如同Ventress博士之死就宛如宗教献祭式的,其脸上还带着难以言喻的顺从和悲悯的表情,诡异力量从身体喷涌而出,就像异教仪式一样。观众和女主Lena一同看到此场面时,也无从得知博士到底和什么东西达成协定,才落得牺牲献祭这一下场。当然,谜底永远也是不可得知的、无法阐述的,这才是克苏鲁式的恐怖之处。

洛氏的克苏鲁神话体系在美学上也呈现出巴洛克风格,奇特古怪异变的怪兽形象,大概也正因神秘造物主的“不可描述”所以才显得凌乱繁杂。而在此意义上,影片多少也继承了其美学特征,一种狂野放荡的巴洛克风格。光怪陆离的森林幽暗处、海滩上的玻璃银树、“被感染”的灯塔底部繁乱混杂的花纹——更有种淫秽之感(恰好灯塔也是基因异变、无性繁殖的中心地带)。至于在灯塔前,白色骸骨被整整齐齐地分类放置,有着祭祀未知神灵的意味。自然中狂乱与不和谐之处,在影片中以一种颓靡而俗丽的方式显现。

影片中呈现基因分裂重组的视觉特效也颇为有趣,异变的视觉效果像是人类大脑视觉皮层的电活动模式变化时产生的运动光幻视效果,以旋转的效果呈现。又或者是,令人联想到致幻剂作用下产生幻觉光斑。仿佛南境的经历就是一场视觉皮层下的迷梦。再加上,探险队员腹中出现的蠕动着盘根错节的肠子、怪兽口中传来Sheppard的呼叫声,人和非人的界限也被模糊。人体改造的情节暗藏在影片的角落,大概导演也是意欲通过人体畸变和生物性扭曲来增添惊悚感吧。

也如前文所说一样,导演在改编重写时,留下了关于“新世界”无数的想象空间,关于生命存在状态的思考在后人类社会中也还难有答案。不过肯定的是,嘉兰确实在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觉审美理念。和《降临》里相似,非善非恶的造物力量(或外星生物)的出现,大概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审视自身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湮灭》:文明之外,遗落南境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