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你要读的童话书不止一本《小王子》

女主角多萝茜 非中文系女生

前几天当当大促,于是我一口气买了三本童话故事。每一本的封面位置都被显著地印有“语文新课标必读”字样,上架建议上也赫赫写着“教辅”,这些标识“不怀好意”地一遍遍提醒我——这是给小孩子读的书,你已经不是小孩子。每次拿起书看到这几个字,都像是在偷窃别人家的东西一般觉得胆怯。

你最近一次读童话书是什么时候?想必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陷身于这纷繁的尘世劳作中而不自知,难得有心情抽身去读一本略显“幼稚”的童话。

我们曾经在语文课上认真学习过很多童话故事。此刻不假思索直接述说几篇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海的女儿》表现了美人鱼崇高的精神境界,《丑小鸭》揭示了西方社会的歧视和偏见,《卖火柴的小女孩》揭露了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此刻,我合上《绿野仙踪》,打开豆瓣,其中一篇名为《少女的成人礼》的书评点赞量极高,作者郑重其事、引经据典的对整本故事的主旨、寓意以及每个人物都做了缜密的分析和象征的推测……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授并且习惯这样读童话,但是你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

电影《绿野仙踪》壁纸

重新审视,仿佛看到世俗的成年人们正在用世俗的眼光对一个个美丽的童话进行着残忍地赤裸裸地肢解。多么可怕。我们中的大多数应该也已经完全记不起小时候第一次读它们时,头脑中出现的那些最单纯的想法了——妈妈,那个小女孩真可怜,要是我有钱,我一定会去帮助她!让她来我们家过圣诞节!

莱曼·弗兰克·鲍姆在《绿野仙踪》的序言中说到,现代教育本身包含了道德教育,我写这本书只是为了愉悦今天的孩子们,希望我的故事中留存的惊奇和快乐,可以让他们摒除心痛和梦魇。相反的,如今不管是大人读童话,还是小学生学习童话,必须要用高深的理论去分析一番才能显出自己知识的渊博,必须要让孩子们为了考试的分数死死背诵那一条条“暗示”和“揭露”,仿佛全部的心思都是为了如何摆脱故事本身去用力解读故事背后深刻的寓意。大家的兴奋点都已经完全不在故事本身了,更别提去感悟作者当时的心境了。

周国平说,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具有真性情的人。童话故事的作者们绝大多数都是在成人世界中找不到知音的“成年孩子”,他们关心事物的内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着世界的美,万物都可以随时化身他们心意相通的伙伴;现实中,他们又必须违背本心去让自己在成人的世界里看起来比较“正常”,所以他们内心孤独,他们只有通过故事来传达自己对成人世界的悲观,渴求在“虚构”中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共鸣。由此来看,童话可以用来劝喻,只是作者写他的本初绝不是为了劝喻。

与其他童话故事不同,《小王子》是一个被完全定性为专门“给成年人看的童话”。除此之外,《小王子》的主题更加含蓄而复杂,作者将多重主题隐匿于生动的形象和意象之后。无数个成年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细细体悟作者敏感细腻、忧郁柔曼的内心,借着小王子的想象力暂时忘记属于大人世界的欲望,飞回童年,重新找回被成人世界忽视的心灵的力量、真挚的情感以及纯真的美好。专门“给成年人看的童话”的定性加上本身睿智且意蕴绵长的故事,使得它不仅一直在畅销排行榜中位于前列,网络上的书评更是呈现出排山倒海之势。

榜单下拉好久,你都不会再看到另一本如此畅销的童话。如果真的怀着一颗童心,我们要读的童话书又岂止一本《小王子》。

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思考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你要读的童话书不止一本《小王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