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她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吕后、戚夫人和薄姬

原创 冬冬 冬冬书评
我喜欢阅读历史,历史中人物的命运,往往能让人久久沉思,于反复揣摩中获得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因为历史给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视角,能够观察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前因后果,祸福转化……当这些往往被称为“命运”的东西以一个完整的姿态呈现出来的时候,能更让人清楚地观察到,所谓命运,不过是人自我安慰的说法,其实一切的命运,因缘都是自己。这时,你对历史人物的观察就仿佛是站在世外,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成败得失,看到他们如何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向自己的命运,就如同人类在观察蚂蚁一样。
而在现实世界,很难获得这样的视角,因为你只能看到个别人,个别片段,个别情节,以为那就是故事的结局。最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一个片段的结局有时候不符合人们常理的认知,不符合人们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常常引起人们感叹,为何好人没好报,为何恶人反得志云云,于是很多人怀疑、否定甚至放弃自己原本的价值观,那便是时代的悲剧了。只有放到大历史的长河里,以回望的视角,才能得出大概率的结论,才能让你更加坚定前行的脚步。
秦汉作为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开端,是一个英雄辈出、风起云涌时代,秦朝仅存续15年,二世而亡,而汉朝历经西汉、东汉,享国407年,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因而我非常喜欢汉代的历史。这一阶段的英雄人物如刘邦、萧何、韩信、刘秀等数不胜数,他们都是个性十足,并且其命运与性格有着深深的关联,每个人都值得深入研究,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尽可以饱览一番。
作为女性,我更喜欢研究也更关注女性人物的命运,这里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西汉时期三位女性人物,她们都是刘邦的夫人姬妾,命运殊为不同,颇值得玩味,这三个人就是吕雉、戚夫人和薄姬。
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她少时嫁给刘邦时,刘邦是一名村野无赖,泗水亭亭长,家徒四壁,比她大十五岁,还有一个私生子。只因其父吕公断言此人骨骼清奇必能成大事才屈尊下嫁。
她初嫁刘邦时,可以说是一位非常称职的贤妻良母,对内照顾刘邦家小,吃苦耐劳,独自撑起一个家,对外一心辅佐刘邦成事,帮他笼络人心,和刘邦的兄弟们打成一片,为人又豪爽仗义,乐善好施,做事大度,有胆有识,深得刘邦兄弟们的敬重。
吕雉和刘邦老父亲后来曾被项羽俘虏到军营借此要挟刘邦,但吕雉沉着冷静,坚强不屈,与项羽斗智斗勇,成为刘邦全家人的顶梁柱。刘邦称帝之后,吕雉被封为皇后,其子刘盈被立为太子。

戚夫人,是刘邦在征战途中迎娶的姬妾。戚夫人年轻貌美,多才多艺,精于舞蹈,善于谄媚,极得刘邦宠爱。戚夫人生有一子,名如意,被封为赵王。戚夫人频频在刘邦面前请求改立如意为太子。刘邦经过几次努力,无奈群臣反对,最后只好作罢。
刘邦死后,吕雉疯狂报复,戚夫人先是被拔光头发,罚去做苦工,接着被砍断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毒哑喉咙,扔到茅厕,叫做“人彘”,最后惨死,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死得最惨的美女了。

薄姬,原是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被刘邦击败后,薄姬被召入汉宫,成为刘邦的嫔妃,刘邦在怜悯之下召见宠幸她,之后,薄姬即有身孕,生下儿子刘恒。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
刘盈即位后,吕雉先后设计杀害或逼自杀了刘邦的四个儿子(非吕雉所生共七个儿子),还有一个儿子病死后被断绝了子孙。只有吕雉认为没有威胁的刘肥、刘长和代王刘恒三人幸免于难。
吕雉死后,大臣议立新帝,皆称薄姬仁善,故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尊薄姬为太后。

了解了这三位人物的生平大概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她们的性格与处境。
吕雉,是一位坚强果敢、智谋过人的女子。可以说在辅佐刘邦成为皇帝的路上吕雉付出最多,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也正因如此,她在刘邦的开国重臣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女子,当从敌人的军营被解救回来,终于看到自己的丈夫称帝时,却发现当初自己不离不弃的,为之付出所有的男人如今却已另有新欢——戚夫人,并且还想废掉自己的儿子另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可以想见此时她的心情是多么悲凉与愤恨(这也是后来导致戚夫人被那样残酷地对待的注脚),而若是在这场争斗中失败,那就意味着失去一切,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命。
可吕雉不是只会讨丈夫欢心的平常的后宫女子,她是历经九死一生,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人,她不可能眼看着属于自己的一切拱手让人。于是她在思考自己在刘邦心目中的价值。在多年的征战中,吕雉一直不在刘邦身边,在有了戚夫人之后刘邦更加失去了对吕雉作为一个女人的兴趣。但吕雉深知,作为皇帝的刘邦是孤独的、惶恐的,他对自己死后那些开国大臣能否继续乖乖地辅佐自己的后辈深表忧虑,但这些没法对其他人讲,他也没办法去做,让自己背负一个暴君的名声。
吕雉知道,自己不能再以美色吸引刘邦,但她必须对刘邦有价值才能在刘邦的心里占据一席之地。于是设计杀韩信、斩彭越,杀英布,并出计谋一一解除了那些开国重臣对刘氏天下的威胁。这一方面巩固了吕雉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加强了吕雉在朝廷中的威望。这是吕雉的筹码。

来看看戚夫人,她的筹码可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刘邦的宠爱,确实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让他愿意为了博取美人一笑而废立太子,应该说这是一个份量极重的筹码。可她的失败在于三方面:
第一,她忘了刘邦并非一个昏君或暴君,应该说他还是一个明君,明君的哲学是爱江山也爱美人,但当江山和美人发生冲突时,一定是以江山为重。因此当刘邦试探群臣遭到反对时,他深知不能因为废立一事得罪了满朝大臣,动摇了国之根本,而且他也清楚地知道,戚夫人作为一个姬妾讨讨皇帝开心是非常优秀的,而真的要当皇后,要镇住满朝文武,那比吕雉可是要差十万八千里了。
第二,恃宠而骄,论贡献,戚夫人对国家的贡献就是让皇帝生活比较快乐而已,而吕雉对国家的贡献是开国功勋,第一夫人,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论才智,戚夫人于国之大事全无了解,而吕雉运筹帷幄,政治手段纯属。平心而论,如果公平处事的话,应当知道吕雉的皇后之位和刘盈的太子之位是人家千辛万苦换来的,自己怎可凭借皇帝的宠爱就要取而代之,可人心不足蛇吞象,戚夫人偏要恃宠而骄,去夺取那些原本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有时会假设,如果戚夫人比较懂事,对吕雉恭敬有加,真心顺从,毫无僭越之心,刘邦死后吕雉是否还会对戚夫人痛下杀手?我想至少不会如“人彘”那般残酷吧。
第三,低估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是个寻常女子,戚夫人绝对有可能获胜,可她面对的是吕雉,可就是有点自不量力了。于是,刘邦生前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戚夫人却在刘邦死后受尽侮辱折磨而惨死,她的儿子也被吕雉毒死。

吕雉,虽然在和戚夫人的争夺中赢得了胜利,顺利维护了自己和儿子的利益,可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也渐渐变得权欲膨胀。在吕雉掌权的后期,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利和吕家的势力可说是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甚至气死儿子,杀死孙子。吕雉身后,刘氏皇族集团开始了对吕氏外戚集团的斗争,最后吕氏宗族被诛杀殆尽。
毋庸置疑,吕雉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与民休息,社会兴盛,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吕雉也因阴狠、刚毅、毒辣而备受争议,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其人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虽权倾一时,但害死子孙,祸及家族,算不上福泽深厚。

再看看薄姬,薄姬姿色不如戚夫人,心计不如吕雉,她与刘邦仅有一夜之缘,此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得到刘邦的宠幸。但薄姬生性宽厚,淡薄名利,因而心无旁骛,只是专心抚育刘恒。
刘邦驾崩后,吕雉将刘邦的宠妾全都幽禁起来,只有薄姬因为不得刘邦宠爱,又对吕雉恭敬有加,深得吕雉同情,准许她跟随代王到属地生活。吕雉杀害了刘邦的四个儿子,代王刘恒得以幸存,与薄姬审时度势,淡泊名利,远离纷争不无关系。
吕雉死后,代王被拥立为帝,我觉得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群臣经历了那样一个权欲熏心、心狠手辣、外戚专权的吕雉之后,希望不要重蹈覆辙,因而选择宽厚仁慈、淡薄名利的薄姬之子立为皇帝。
从某种程度上说,薄姬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看过汉史后,这三个女人的命运总在脑海里盘旋,让人颇多感慨。本来总结了一段启示在下面,想想已是多余,遂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还是让历史本身说话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她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吕后、戚夫人和薄姬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