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看破红尘的人,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

原创 枯守拙 说史话

除了课本上指定的篇目外,我没有读过丁玲别的文章,更别提她赖以成名的小说。不了解,当然没有发言权。后来,看到别人引用了她的一句话:“看破红尘的人,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虽然不了解,觉得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肯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

丁玲因文成名,因言涉祸,被埋没了小半个世纪,按理说,也应该积了一肚子委屈。鲁迅先生说:“记得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都不宽恕。”这固然是先生的风格,用佛学的眼光来看,却也是一种执念。设想一下,佛陀临死的时候,如果有人问他同一个问题,他的回答可能更加简短:“放下!”

——

放不下怎么办?大概只有“放弃”。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中的宝玉,原本是公侯子弟,锦衣玉食,周围花红柳翠,莺莺燕燕,但他注定不是这个凡世的人。所以,初次听到《寄生草》,便像初次见到林妹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
接下来,命运便一步步朝这个方向靠拢。最体己的两个人,晴雯被逐,黛玉病中因情生恨,两人一前一后死去。其他姐妹们嫁的嫁,走的走,死的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坍塌了。但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上天把最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撕碎,却无力救助。还好,他的身体是自由的,既然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世界,那就只能改变自己,由色入空,见性成佛。
——
说得世俗一点,这是一种逃避。他躲开了反对他的力量,避开了属于自己的责任,他自己“放下”了,也不过仅仅“放下”了自己。李叔同出家的时候,第一个妻带着他的母亲和孩子,已经守了十几年活寡,第二个妻子抛亲弃友,远涉重洋,千里追随,最终又不得不只身回国。这些责任,原本都由该他来承担,但他顿悟了,放手了。其他人的生死,只好由上天去摆布罢。如果用道学家的眼光来看,这的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看破红尘的人,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丁玲并没有说错。

——

丁玲和他们都不同。她复出后,没有特别怨恨谁,也没有明确地感激过谁。她说,对过去的一切,她不会责怪任何人。没有哪个人是坏人,坏人有时候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那时候她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一生,起起伏伏,荣耀过,风光过,而辉煌只是那么一瞬,却要用大半生的苦难来偿还。对于自己的过往,她不追究,也不回避。这是一种世事洞明的冷静,说不上谁比谁高明,谁比谁悟得透。

——

其实,了悟是一种人生态度,不悟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有权保留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状态。你看不惯别人,多看看就习惯了,何必转过脸去不看?他在那里吵闹,你转过头去,一样心烦。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看破红尘的人,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