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纽约客《小丑》评论:并不好笑

原创 ​让弗朗索瓦张 CC标准电影

《小丑》

《小丑》片头,阿瑟·弗莱克(华金·菲尼克斯)坐在镜子前,将手指伸进嘴里,拉着自己的嘴唇。上,下;咧嘴笑,做鬼脸。这是提醒观众想到面具,即古希腊戏剧中代表喜剧和悲剧的面具。之后,这两种情感混合在一起,直到我们分不清光明与黑暗。

电影《小丑》壁纸

阿瑟是一位小丑,所以本应该很滑稽,但是他的表现并不好笑。他在喜剧俱乐部发挥特别差,甚至当时的录像会在节目里当做笑料。那就是个笑话。他住在哥谭市,即众所周知的纽约市,再毫无和平和田园生活般的幸福。我推测那年是1981年,因为电影院的广告牌上写着《凶线》(Blow Out)和《粉雄佐罗》(Zorro, the Gay Blade)。其他亮点还有垃圾罢工的镜头。阿瑟为小丑公司工作,一份工作是带着红鼻子和绿假发在街上为当地商店打广告。一些孩子抢走了他的广告牌,于是他追了过去,我们听到巨大的鞋子拍打在街道上。有一位同事小丑借给他一把枪,本是为他安全着想;阿瑟在医院为孩子们跳“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的时候,枪却从戏服里掉了出来,砸在地板上。阿瑟真是时运不济,他说道,“我这混账的一生中没有一丝快乐。“

《凶线》

听懂了吧。《小丑》是悲伤者的宣言。本片由托德·菲利普斯导演,托德和斯科特·西尔弗共同撰写了剧本,而导演先前的作品有《哈啦上路》(Road Trip ,2000)、《单身男子俱乐部》(Old School,2003)以及《宿醉》三部曲(Hangover,2009,11,13)。这些作品拍得是美国男性一如既往的愚蠢,以及固执躲避成年的滑稽。阿瑟·弗莱克大概是这一主题的糟心变种。他依然和逐渐老去的母亲潘妮(弗兰西丝·康罗伊)住一间公寓;他们关系很近,但也很紧张——他为母亲洗头发——因此他得在别处寻找知己。他与公寓中一位单身母亲(莎姬·贝兹)交上朋友——或者说在想象中交了朋友,也遇到了受指派负责指导他疗程的社会工作者(莎珑·华盛顿)。从社工那里,我们知道阿瑟曾经住过精神病院;当别人害怕地躲开时,阿瑟会掏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原谅我发出大笑:我有情况。”

什么情况呢?是假性延髓效应(或称情绪调节障碍,Pseudobulbar affect,缩写 PBA)(即因为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无法控制的大笑或者大哭)吗?阿瑟在重压之下,变得如鬣狗一样笑不停,总是突然开始,突然结束;他也会哭,特写下,我们可以看到涂白得小丑妆上流下的泪痕迹。(1971年的《魂断威尼斯》末尾,德克•博加德的染发剂消融,与他的灵魂一同消逝;而《小丑》这段,是自此之后,我所见过的最具艺术感的泪珠。)然而电影对阿瑟有什么问题不感兴趣。电影只是邀请我们看着,问题一步步失控,膨胀为了暴力,模糊暗示了个人的发泄与社会顽疾间的关系。“只是我吗?还是外边越来越疯狂了?”他问道。猜猜答案:都是的!

《魂断威尼斯》

《小丑》并没有塞满廉价的事件。和动物一样,事件都是成双成对地来的。比如,两段重要情节都是发生在公厕里,真是愉悦的巧合。还有两段加长的地铁戏:一段是阿瑟第一次用上枪,另一段是被警察追逐,在车厢中躲避着,就像在致敬《法国贩毒网》(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更重要的是,影片中有两个父亲形象。一是穆雷·富兰克林(罗伯特·德尼罗),电视脱口秀主持人,阿瑟的梦想在他的羽翼下栖身并得以实现。另一位是托马斯·韦恩(布莱特·卡伦),他是个富有而野蛮的人,正在竞选哥谭市长。(他的小儿子叫布鲁斯,懂了吧?)30年前,潘妮为他工作过,阿瑟试图追查出这遥远的联系,但在这支离破碎的世上,韦恩只是讽刺了弗莱克母子。他表示:“我们之中为生活做出贡献的人,总要看着那些没做贡献的人,也看不到什么,只看到小丑而已。”

《法国贩毒网》

《小丑》伴随着争议来临。网上的讨论从火热到癫狂、失控,也许甚至愈演愈烈,尽管(当时)只有影评人和电影节观众看过这部电影。(不了解实情时总是被情感左右。)一边是认为他们拍出了杰作:漫画书的领域中发掘了新的精神上的强度,对我们这个膨胀的世界正合适。另一边则是担心菲利普斯和菲尼克斯会不会让孤单的人群有所凭恃——特别是感到生活一团糟、觉得无人关心的白人,他们乐于学习发泄的艺术。

对于看过《小丑》的人而言,菲尼克斯的技术将电影整合起来。他的脸可以被油彩覆盖,但是他的身体,就像肉身的弹簧一样蜷曲着,这也是电影中的力量所在。他脱下衣服的时候,我们看得到他瘦到脊柱和肩膀骨头凸出来;他是翅膀被削掉的堕落天使吗?还是半入土的骷髅?我认为弗朗西斯·培根会饥渴地观察他。

问题是,菲利普斯也是主角的奴仆,视线转移不开,镜头也过于煽情。可以说更早的小丑前辈,如《蝙蝠侠》(1989)中的杰克·尼克尔森和《黑暗骑士》(2008)中的希斯·莱杰也是如此,身心都趋于崩溃。但他们都是配角,而阿瑟现在是主角。他不必被迫作为场景的一部分;现在他就是场景,菲尼克斯表演如此尽力,观看起来也很疲倦。他似乎说,分担我的重担吧,但这重担几乎难以承担。不时其他演员会在舞台上经过:比如比尔·坎普饰演侦探,布莱恩·泰里·亨利饰演医院职员,两人都显得疲倦不堪,就像是寻常星球的来客。我必须说,看到他们感到放心。

是这么回事。《小丑》不是向前跃出的一大步,也不是深深潜入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更不用说是艺术品了。这是一部产品。发行前的宣传、喧嚣和怒吼,证明是一种狡猾的挑衅,如果我们屈服于此,我们不要加入争论;我们免费地为华纳兄弟做宣传。达利和布努埃尔拍摄《黄金时代》(1939),他们想发起一场暴乱,也成功了。而《小丑》渴望的,不过是数百条评论以及推特热议。当然,票房需要匹配。

这一大胆的方案哪里都是,在菲利普斯的电影里,哪里也都能听到。尼克尔森饰演的小丑可以听着王子(Prince)的“Partyman ”起舞,纵跃,而菲尼克斯则是合着加里·格利特1972年的热单“Rock and Roll part 2”在台阶上回转。这首歌经常在NFL和NHL的比赛中煽动观众情绪,因此闻名;1999年加里因持有儿童色情片而被判罪,7年后他又因为在越南性 侵未成年人犯罪。之后,这首歌自然乏人问津。在《小丑》中重新启用这首歌,是个仔细研究过的决定,完美地为了冒犯观众,你敢相信吗?请这么想。我凑巧真心不喜欢这部电影,就像过去十年对其他东西一般真心,但我也意识到如果对其发泄满溢的怒火,那么就是掉进陷阱了,因为暴行只是证明了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了。请问问美国总统吧。

《小丑》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为了避免受到煽动右翼的指控,处理问题更倾向贴近左翼的视角。电影表示,福利削减,因此阿瑟没办法继续疗程、使用药物;电影呼吁受压迫着应该得到恰当的发言权,让人回想起弗兰克·卡普拉和卓别林。

电影《摩登时代》壁纸

有这么一个神奇的镜头,哥谭的权贵西装革履,一起观看《摩登时代》的特别放映。为什么菲利普斯想到提起这部1936的电影,如果不是为了声明这是继承人?更厚脸的是对斯科塞斯的引用,以及他对都市妄想症的探索——《出租车司机》(1976)和《喜剧之王》(1982),后者中德尼罗饰演鲁莽的阿瑟原型,固定在脱口秀主持人的身份上。

 

电影《出租车司机》壁纸

阿瑟的罪行点燃了《小丑》的情节,在混乱和火焰中达到高潮。之前,他在肮脏的地铁上枪杀了三个穿正装的人:一桩煽动穷人对富人发起武装冲突的堕落行为。现在城中充满了沮丧的暴徒,都带着小丑的面具,肆意报复。阿瑟放纵地对他们微笑,就像狼看着幼崽,然后爬上一辆被砸烂的车的引擎盖,在掌声中享受荣光。(你可以感觉到电影在为自己庆祝。)这个里《歼匪喋血战 》(White Heat ,1949)那燃烧的高潮不远了——这也是华纳兄弟的争议电影,没错,詹姆斯·卡格尼饰演一位受母亲困扰的杀手,他名叫阿瑟,他受到精神疾病困扰,大笑着走向毁灭。当时《时代》很失望:“让我们清醒地警告下,《歼匪喋血战》也是一部残酷的恶性电影,其对情感的影响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菲利普斯的电影没有这种问题;它的影响仔细算到分分秒秒。我期待叫《小丑》的电影大概很有趣。真傻。

歼匪喋血战 White Heat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纽约客《小丑》评论:并不好笑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