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索菲亚·科波拉:稍纵即逝的幸福

原创 让弗朗索瓦张 CC标准电影 2018-10-12
出自《科波拉特辑:奢华和精致的电影》2018年3月刊

《牡丹花下/欲望的觉醒》为悬疑题材,这次尝试了新的题材;在以往不同的方面中,有种新鲜的感觉。导演您在1995年与《采访》杂志对话时,还是以演员的身份,当时谈到在时尚、音乐、摄影上都有兴趣,但是具体还没决定走哪条路。现在是何种心境呢?

20岁的时候,刚从大学退学(米尔斯学院 Millis College, 私立,本科为女子学校,研究生也招收男性学生。因拍摄《教父3》退学),还不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真是混乱的时候。谁都会这么想,就抱着什么也不知道的心态。当时是我第一次参与电影工作,感到挺安心的。电影的话,我也是有兴趣的。有了“就是如此啊”这种感觉后,决定从事电影业了。

《牡丹花下》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非凡的想象力再现当时封闭的社会环境。前作为《珠光宝气》,之后创作了这部,请问想要表达什么画面和想法呢?

电影真正的乐趣在于,进入与自己所处时间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存在快乐的事物。这么看来,《珠光宝气》就像现代社会的缩影,主要描绘其中的丑陋之处。拍摄完《珠光宝气》之后,我更想关注更加美丽的事物,以完全不同的情绪,描绘完全不同的时代。

谈到美与丑,想起来1971年唐·西格尔也根据原作改编了一版电影(《牡丹花下/白肤的异常之夜》)。唐·西格尔描绘的是丑陋的男女相互间的攻防。关于这点,您在改编时有何想法?

原本的故事比较黑暗,我想正面描绘完全是女性的世界,以纤细的女性为背景,描绘的就是这种故事。男性进入这般特殊的女性世界,用以对比男性和女性。唐·西格尔的作品描绘了男女的权力关系这些,我们的故事背景相同,描绘的事物不同。我想要描绘的作品,是接触原作时想到的。

这次的作品中,不同年纪的女性都有登场。导演至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以说很细腻地描绘了女性的心理。那么随着经验和年龄增长,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我认为年龄增长是个重要的原因。积累了更多的人生经验,因此这次登场的人物也体现了各世代的经验。这就是我想表达的。同时我也想描绘一群女性。在表现她们的想法上,捕捉她们年龄的差异。年龄不同,女性的需求也有变化,对男性的要求也不同。这种差异是重点。

约翰(柯林·法瑞尔)为其中的男性,从对他的态度上,能看出不同年龄的女性的差异。女性方面,玛莎(妮可·基德曼)为成人,虽然不想着结婚,但是渴望理想的伴侣。埃德温娜(克里斯汀·邓斯特)为恋人,得说她是在寻找未来结婚对象。(这几人中)最年幼的艾丽西亚(艾丽·范宁)性觉醒了,只是对男性感兴趣。这么说来,她们有不同的渴望,需要妥善地处理。因此,对男性的欲望,不是因为她们是陷入疯狂,而是归于她们的年龄的差异。

克里斯汀·邓斯特不用多说,艾丽·范宁也与导演合作过。和妮可·基德曼是首次合作。她们在本作中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艾丽和我在《在某处》合作过,那还是2010年。她现在是青年了,至于演技的话,艾丽逐渐长大,也想从事演员行业。她的角色的话,是个做作的坏孩子。然而,艾丽自己不是这样,而是个很甜的孩子。扮演起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她很开心。同样的道理,克里斯汀扮演的埃德温娜是非常压抑,一忍再忍的女性,克里斯汀也不是如此,因此也是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

以前我就很粉妮可·基德曼,认为她在她那一代女演员中出类拔萃。她很幽默,而且才华横溢。拜她所赐,自然而然成为恶女的玛莎,能演得充满人情味。

本作的摄影强调其优雅的部分。基德曼和邓斯特的造型尤为如此。你怎么想呢?

形容南方的美女,有“南方佳丽”(southern belle)这一词。南方美人的举止柔和,这个词汇是个形容女性的老式词汇。以此象征,电影中,女性都穿着长裙,长裙穿在身上,能伸展脊柱,表现这一细节,更能体现她们的优雅。玛莎和埃德温娜有这种南方佳丽的背景,因此更能表现她们的优雅吧。学校外的战火,男性为了生活而战斗,在这种世界的对比下,更能强调她们的优雅和美丽。

本作时长90分钟,您目前的作品大概都这么长。近年来长达3小时的电影非常少,您对电影的片长有何看法?

基本上,我都是自己独力写剧本。对我来说写剧本是最困难的。因此想尽早结束(笑)。然后,必然会有些懒惰不想写。因此电影还是短而甜的好。进入那个世界后,不会一直懒洋洋地停留,而是在正享受其中时,故事便戛然而止了。个人而言,比起长电影,更喜欢短一点的。

本作音乐由凤凰乐队(Phoenix,即科波拉丈夫托马斯·玛斯的乐队)负责。在看电影时,感觉音乐有种静谧的印象,注意到名单上的凤凰乐队时,感觉他们用了非常独特的音乐。在选择配乐上用了什么方法?

想要尽量少地利用音乐。在那种情况下,声音指的是远处的枪声、爆炸声,即战火轰鸣。同时还能听到虫鸣声。因为想要给观众们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自然喜欢托马斯·玛斯的创作,也想与他的乐队合作,请他们创作《牡丹花下》的配乐,他们也想拓展新领域。特别是结尾曲,想要的就是音乐慢慢归于沉静,那种舒缓的意思。他们的确是很有才华的音乐家,我很喜欢他们流行的风格,而且我认为创作不同风格的配乐,对他们而言也有望创作新鲜音乐,因此大胆请他们创作了。

感觉电影的要素都谈到了啊。那么导演您在拍电影时,感觉最幸福的瞬间是什么?

从写剧本阶段的几个月开始,就会想象到种种画面;再到前期准备,在最终的摄像阶段前,还要先准备片场,美术指导,看着演员穿上服装。本作的话,是妮可·基德曼念我写的台词。那时真是兴奋,感觉辛劳都得到了回报。将自己想要的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呈现,之后才开始摄影。完成后在剪辑室整理总结——那时真能感到幸福。

这个问题,别人应该问过好多次了,就是导演有何理想吗?

作为导演,应该相信自己,首先要拍出好的电影,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理想;要说的话,我一直以来的目标是让片场的气氛变得快活。参与电影的人能够享受一起工作的乐趣。惬意的片场很重要。特别要让女性愉快,因此努力营造一个女性也没有意见的片场。因为对女性而言,影视片场很辛苦,心情很难愉悦。过去的电影中,男性员工更多;为了平衡男女比,想着要尽量多采用女性员工。现在女性导演数量也增加了呢。这样继续下去就挺好。

提到了片场氛围和工作,那么有什么具体方法吗?

我认为,向同事明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要磨练交流技巧。无法明确表达也不要灰心丧气。我现在学会说“不”。 如果说了不,那就是确实认为其不令自己满意;知道确认自己满意了才说好。而且需要想好说明和解释的方法。不要放弃说不的机会,这很重要。

之前提到了探索音乐的新领域,在本作中也有体现。近年来,您又导演了《茶花女》歌剧,挑战了电影以外的艺术形式。参与全新的领域也是大事,请问对歌剧的制作有何想法呢?

制作全新的项目,还是之前从未应对的项目,有种稳步放开自己限度的意思,还总有中应对挑战的感觉。我没有舞台经验,负责歌剧的话,简直是可怕的体验。不过,也想迎接新的挑战,参与自己一无所知的工作,这么一想就平静了。本作也是挑战,因为是拍摄之前从未尝试的电影类型。这不是一般的惊悚片,而是要做有自身风格的惊悚片。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接手的项目要打内心喜欢,一般是可信服的、有思想的,同时富有艺术感的项目。自然不是什么题材都好,而是那个题材自己觉得有所表达。直说的话,有时在寻找题材时,好多谜团我也会有很不解。因此,我想坦诚地拍电影。我想要拍表达自己的故事。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索菲亚·科波拉:稍纵即逝的幸福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