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这个可爱的老头 ——《人间草木》读后感

本月亲子阅读的书目是《人间草木》,我们的生活随笔和读书心得都是围绕这本书展开。鹦鹉史航说,“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梁文道说他的文字,“就像一碗白粥,熬的刚好。”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极其可爱好玩的老头,像一个忘年交的邻居、像我们偶遇的一个有趣的老人。
他贪吃,贪喝,贪看,贪玩儿,对生活有着大兴趣。他不容易沮丧,医生让他不能吃肥肉,不能抽烟、喝酒,油炸食品也不行,他就鼓捣出来一桌豆腐席。汪曾祺就是这么一个总这么乐呵,这么温暖的人。他的小说文字也总是这样,从来也不着急,慢慢地让人感觉到人性的美和暖。但他说的又不光是美,他只是觉得,经常提到美,会让他的读者心软,心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本好书,可以陪你一段路;一个美好的灵魂,可以滋养你一生。
——
读《闻一多先生上课》这篇文章,除了闻先生治学严谨,讲课生动让我喜欢;有思考,有创造——西南联大开放的学风,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西南联大的老师不像大多数人一样古板,一味的反复训练,而是“不怕新,不怕怪,而是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而没有创见”,西南联大的课堂也可以抽烟,西南联大的科目不分文理,都可以开出一堂课,只要想听都可以听,这是让我非常向往的境界。小时候读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我十分羡慕作者笔下开放的巴学园,可以在列车上上课,可以随便坐,还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学。尊重每个人的成长感受,鼓励每个人的天份,这是两所学校给我最深的印象。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办一所这样的学校,让每个孩子都长成不一样的样子,让这个世界不只开一种花。
——罗婧文
我记得小时候读语文课本时,就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爱国人士,抗战不胜不剃须,这让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敬佩不已。今天看《闻一多先生》上课,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有这么一段在流亡大学的教书的经历。在动荡的年代,他专心治学,把自己所知道的毫无保留的教授给学生,而且富有个性,常有创新,难怪那么多学生都爱听他的课。教育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闻一多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着他的学生们,他把刚毅不屈的精神带到了讲堂,把古诗词的美带给了学生们。今天有幸和我们的孩子一起,领略语文之美,体味着人生的五味,这也是难得的经历。
——婧文妈妈
——
“不怕新,不怕怪,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主见。”这是西南联大教师的选才标准。我真的好羡慕,我觉得读书就应该求主见,求创新。我知道我算是个书呆子,书本上的硬性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要灵活运用我就不行了。我这样的特性,对于生物历史政治还能勉强对付,可是对数学地理这些学科,需要运用到理性思维的,我就一点办法也没有。我想我还能考好,只说明那些初中考题还是有点应试的知识,没有什么创新,我还能迎合考试的口味,勤奋换来了一点成绩,虽然对创新没有多少益处,也算是一物换一物吧。
——李斯琪
读到闻一多先生上课,我便想起以前读过的闻一多先生的《红烛》。先生用他红烛般的自信,对祖国赤诚的爱。先生的《七子之歌》更是抒发了他对被掳掠失地的痛心和渴望回归的强烈愿望。当年,先生为抗日救亡,争取民主,反对独裁而舍生取义,令国人铭记。我的孩子诞生在国泰民安日新月异发展的和平时代,也许无法感同身受先生当时的国仇家恨,国弱民弱的痛楚。近期,小小的病毒让世界上多少人缺衣少食,度日艰难。我们的国家用很短的时间就控制了疫情,让我们正常生活。为我和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自豪。我们希望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天的学习,懂得感恩,怀着对祖国的热爱,这就是对和闻一多先生一样诸多先烈的铭记吧。
——斯琪爸爸
——
这篇回忆录中,汪曾祺先生回忆了当时西南联合大学里闻一多先生上课的趣事。文章中描绘了闻一多先生的外貌——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写了闻一多先生的治学习惯,废寝忘食地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成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然后又描写了闻一多先生的三门课《楚辞》、《唐诗》和《古代神话》。闻一多先生,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本来相当枯燥的课程马上变得生动。最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作者还提到了我帮别人人写作业,闻一多先生不仅没有批评我,看了以后认为我写的还好。没想到在近代居然有如此开放的学风,这可真是让我神往不已。
——杨以诺
曾经拜读过莫言的《檀香刑》,讲述了清末时期发生在东北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场骇人听闻的酷刑。莫言直白的描述只插我的心,令我异常的震撼。国民的劣根性中的无意识,无药可救杀人与被杀都是在整体的毁灭,那是清末的腐败让人感到一种绝望。五四运动后,有许多像闻先生一样的先知,他们锲而不舍、治学严谨,要为衰微的民族开出了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们前仆后继,为了民主自由,为了唤醒民众,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正如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句话:中国准备用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着他们。如汶川地震时,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出现了;新冠出现时,我们英雄的抗疫医护人员出现了。我敬佩他们刚烈的血性,更敬佩他们知行合一的英勇,他们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但我也为我们的英雄感到惋惜,英雄的出现就伴随着牺牲。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奋发图强,国泰民安,就算天下没有英雄,也是让人向往的。
——以诺爸爸
——
这几天我看了同学们写的生活随笔和汪曾祺《人间草木》的读后感,我很感慨,同学的文笔真的很优美,真情流露。作文一直是我孩子的瓶颈,我也一直在想办法,可是我今天突然醒悟,不论用什么技巧,就是多积累多观察,最重要的是用真心,才能真实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也看了自己孩子的随笔,我觉得欠缺之处就在于平淡,而平淡的原因就是远离了生活,不是真实的观察和真心的喜爱,下笔就很难打动人心。唯一可取的是文章引用的诗词。写作力求感同身受,以我手写我心;力求真情真意,产生共鸣,也许才是找到了方向。
——婧文妈妈
看了人间草木的序言《人间送小温》,我对汪曾祺多少有点了解。他对生活是充满热情的,无论经历了多少风波和挫折,还是喜欢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他从不写自己有多苦,而是善于发现生活角落的美。他的文章激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我想这就是他的写作带给社会带给别人的温暖。我希望子康能领悟到这一方面,读同学的文章不仅学习写作方法,更要学习写作的态度。
——子康爸爸
我看了刘宸誉同学和宋光耀同学的《人间草木》的读后感,可以看出他们的阅读这本书的内心感受和对这个世界真实的体会。虽然刘老师早就布置了这本书的亲子阅读,但我现在还没有看。读了同学写的读书心得,我有一种马上想阅读的想法。对此,我确实也需要反思阅读的态度,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应该放下手机好好的阅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想也该自己充点电了。能多一点时间阅读,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我个人认为,子轩写的随笔比较随性,阅读后的真实情感没有很好的表现也对作者的真实意图没有理解透。从她的随笔,我可以看出他的阅读量非常的不够,态度也不是特别认真。我希望陪着她一起开始阅读,让我们一起做得更好。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这个可爱的老头 ——《人间草木》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