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写景习作散谈(下)​

原创 于德明 明说愚言

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呢?就以瀑布为例说说吧。

直面瀑布,大家常常总会想到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什么“如烟、如雾、如尘”之类的诗句。

这些诗句美不美?当然美了,而且美得不要不要的。但美中有一问题也是需要思考的——它们是否适合于所有的瀑布?。

众所周知,同样是瀑布,水量有大小之分,流速有缓急之别,而且长度呀,宽度呀,也各有千秋,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不同的瀑布会呈现出不同的美丽,不同的风姿。对此,我们实在是无法以一言而概之。

那么怎样表现它们各自的美呢?这就得立足实际,结合真实情况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比如根据瀑布的流量、流速、长宽之不同的特点,在想象中恰如其分地进行美的再现。

在《龙潭沟的瀑布》一文中,作者曾这样描写瀑布——

……据说龙潭沟的瀑布有七十二条之多,且各有千秋。

有的瀑布打在凸起的石板上,形成一串串珠帘,好似神话中的水帘洞,阳光下,飞珠溅玉,异彩纷呈;

有的瀑布是一道涓涓细流,象少女的长发,自山崖的石壁上直披到水潭里,悄无声息,给人以恬静飘逸的美;

有的瀑布比较宽,仿佛一匹白练,横空出世,悬挂在陡峭的山崖上,连同两边的青山,多少有点儿“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味道;

还有的瀑布水量丰富,流速飞快。它自笔陡的石壁上咆哮而下时,就好像一条条游动的白龙争先恐后地往水潭里扎,溅起的水花有几尺高,发出的声响也震耳欲聋。

只是那白龙在潭水里挣扎了几下,便不见了踪影,只留下层层水波在荡漾,阵阵水雾在飘散;

当然,还有的如老人的银须,遮挡的屏风,飘动的丝带…… 每一条瀑布,都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美丽。

在这个文段中,作者就是通过想象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不同风姿的:

比如把宽大而流速缓慢的瀑布想象为“一串串珠帘”;把细长而舒缓的瀑布想象为“少女的长发”;把宽大而高悬的瀑布想象为 “一匹白练”等等,真实地让人感知了瀑布的美丽,读来如临其境,如赏实物,为文章增色不少。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把水势猛、水流急的瀑布想象为“游动的白龙”,把“溅起的水花”想象为“龙在水潭里挣扎”,大胆的想象既充分表现了瀑布的气势,又使瀑布的动态美跃然纸上,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创造出“余音绕梁”的美感。

三、抒发真情,丰富写景的内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意思是说,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

的确,写景与摄影不同,它不是为了单纯地展示景物的真实面貌,而是以景物为依托,来传递作者内心的某种情思或情感的。

如《白鹭》一文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先生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桂花雨》寄托着作者琦君先生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繁星》蕴藏着作者巴金先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记金华的双龙洞》则饱含着作者叶圣陶先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倘若是文章中只写景不抒情,景必然显得单薄,而只抒情不写景,情又会显得虚空。所以写景和抒情就像孪生姊妹,总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那么写景时究竟该怎样恰到好处地抒情呢?其实就两者的地位而言,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而抒情才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当然了,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如果情语太多,则易使文章头重脚轻,如果情语太少,则文章容易空洞乏味。所以写景文中,抒情的语句只需三言两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许多优秀的写景文章就是这样的:例如巴金老先生在《海上日出》一文里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后,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结尾,一个反问句强烈地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此外《鸟的天堂》的结尾:“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黄河渡》的结尾 “啊!我高声赞美你黄河!”;《故乡的芦苇》的结尾“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 ”……

这些经典文章,都是以简炼的语言既巧妙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充分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而言之,写景时,首先必须要立足于实际把握景物的特点,然后借助主观思维来丰满景物的意象,最后通过点睛之笔凸显写景的目的!

写景习作时,如果可以做到这三点,就算不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至少也能够攻坚克难,水到渠成!

(全文完)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写景习作散谈(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