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平静海面之下的自己,那汹涌的暗涛也是我

[暮省时间]平静海面之下的自己,那汹涌的暗涛也是我

原创 小白兔罗比 小白兔的奶糖工坊

最近在二刷宋涵的《生育对话录》。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去年12月,我当时除了某些关于原生家庭的追溯和我有着深深的认同感之外,对某些内容,我是鄙夷的。比如,“母乳喂养会胖,是不自由的,会痛,是负担……”这一类的描述都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愤怒。
这种愤怒隐含着一种偏激,我似乎在用自己的既有经历去衡量整个世界——
我的母乳喂养是顺利的,是幸福的,而且母乳喂养就应该是幸福的,一切描述丑陋的,都是在抹黑母乳喂养,是在给其他人一种恐惧的暗示,是不利于母乳喂养的推广的。

但是这次二刷,我突然觉得我似乎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了。
当我再次读到之前让我愤怒的那些描述时,我的内心似乎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的确,虽然我个人的母乳喂养之路几乎可以算的上顺利,书中描述的,甚至是有些妈妈描述的,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感受都是我不曾感受过的。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任何一件事,有美好就会有阴郁,就像光和影的难以割舍一样,所以对于母乳喂养,肯定有的妈妈会觉得美好幸福,而有的妈妈则会觉得痛苦不堪。
套用心理咨询师常常用的一句话,那就是,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你说的这样,我也无法感同身受的体验你的痛苦,但是我相信,你真的感到痛苦。

这种转变的本身,让我突然去反思,除了没有共同经历的因素,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了我曾经的愤怒?

我有时会感觉,自己对于这些情绪感受的否认和愤怒,只是我的意识层面,而冰山之下,或许是一种反抗——
你们越是想要逃避,越是觉得不幸福,我越是要证明给你们看,母乳喂养是幸福的,而这种反抗有时候会变得有些偏执。
比如,家人说,你必须要喂奶,这样对孩子好,我的内心可能就会因为想要反抗家人,而选择不母乳喂养。
比如,家人说,孩子不能喂太久,那么我偏要喂到自然离乳,甚至刻意的把孩子拉到怀里哺乳,以证明你是错的。
如此总总……

最近,也和朋友在讨论,孩子喂奶应该喂到多大,以及是否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期间心理咨询师林宣贤老师就曾提到了一点:
喂到多久,虽然说取决于妈妈和孩子,但是更关键的是,妈妈应该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是否把自己的需求强加给了孩子。

或许的确,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的行为是,我有很多理由,我是为了孩子好,我是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力。
而审视内心时,或许你并没有意识层面上表现的那么单纯,或是权力争夺,或是主权宣示,或是争风吃醋,总不似海面般平静,永远暗涛汹涌。
有的时候,我们或许真的需要时不时看看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对孩子、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过不用太过阴郁的是,正如我之前说的,曾经自己的每个选择,都是我当时当刻的真实想法,这林林总总的“因”,修成了今日的“果”,我也因为这些经历,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虽然可能还在路上,但是每走一步的我,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自己。
所以,平静海面之下的自己,那汹涌的暗涛也是真实的我,值得被看到,被接纳的我。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平静海面之下的自己,那汹涌的暗涛也是我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