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爱是什么?》读后感 -小宝宝快来了,大宝贝该怎么办

昨天又看到这样一个新闻:“近日,网络上一些孩子为了阻止二宝出生,直接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威胁。网友“滴答”在网上晒出了这张自己和老公写的《保证书》,向女儿保证,永远第一喜欢大宝。这才得到了女儿的允许。二胎计划被提上日程。”
这算得上是中国家庭的独有现象,特别是在国家开放单独二胎之后,原本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在准备第二个孩子的过程中,享受了太多专有宠爱的大孩子无法接受有人分享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爱和物质上的享受而做出的过激表现。在手足相残、保证书之后,我们是否可以从国外优秀教育经验中借鉴一些好的方法呢?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名字叫《爱是什么?》。图片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了名叫托斯特的小主人公在面临爸爸妈妈就要再生一个宝宝的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书中除托斯特之外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是托斯特的朋友威利,当刚开始读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威利会这样的偏激,给托斯特一些负面的影响,等到最后揭晓答案的时候,我们不禁为这个孩子感到心痛:父母的离异,父亲再婚并且在另一段婚姻里又有了一个孩子,这些都让这个孩子感觉受到莫大的伤害。他建议托斯特去图书馆住,我想威利一定已经无数次想过被抛弃后要去哪里这个问题,所以才知道图书馆可以避难,看到这些,我们还能责怪他吗?图片

托斯特的困惑在于大人们有了小宝宝之后会不会就不再爱他这个已经长大了的宝宝了,因为威利告诉他大人们都只喜欢小宝宝,不喜欢调皮捣蛋的大宝宝。所以他为了挽回可能丢失的父母的爱做了很多有些傻气但是天真得让人感动的行为:他例举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强化优点,改进缺点,自己收拾屋子、将碗碟放进洗碗柜,他是那样的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但是父母未能敏感地体会到他的变化,对大人而言这些变化太微小啦,太微不足道了。

就在我们替小主人公着急的时候,一个关键的角色出现了:托斯特的奶奶。奶奶有很多孩子,还有一个已经离世,当斯托特问奶奶她最爱哪一个的时候,奶奶说:“我爱他们,对谁都一摸一样!”托斯特又问,那么多孩子分享爱,他们不难过吗?奶奶说:“不,他们不用分享,因为孩子越多,爱就越多啊!”

这一席话让托斯特茅塞顿开,之后当他知道了就算爸爸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爸爸还是爱妈妈,妈妈知道爸爸有缺点,还是爱爸爸,就算已经去世的叔叔,大家依然爱他,所以就算他有缺点,就算他不再是小宝宝了,爸爸妈妈也一样会爱他,同样的,就算有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爱也不会少,只会变多:“无论怎么样,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

这本书非常的值得阅读,在帮助孩子理解兄弟姐妹并不会分享父母的爱的同时,也让大人能够细微的体会孩子的心理,那个幼小的需要关注需要呵护的小小心灵。故事讲完了,我也不再赘述太多,请大家跟我一起捧起它,阅读它,读给孩子听,然后细细地品味,让我们重新认识爱,一起拥抱爱的幸福味道。

金‧弗珀兹‧艾克松 (Kim Fupz Aakenson),丹麦人,1958年生。除了为报章杂志画插画外,出版超过40本作品,包括漫画、童书、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品屡得大奖,包括1990年丹麦文化部童书奖及1992年北欧最佳青少年小说奖。1996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后,近年成为丹麦最重要的电影编剧之一。
伊娃‧艾瑞克森(Eva Eriksson),瑞典人,1949年生于Halmstad。1979年起致力图文书创作,是瑞典最受喜爱的插画家之一,也是2004年安徒生绘本大奖的瑞典提名人。其作品多半以色铅笔作画,画风幽默,人物表情相当细腻。国内可见的作品有《和钱宁共度的一天》,《爸爸带我看见宇宙》。
两位作者合作作品《爷爷变成了幽灵》又名《爷爷再见》将在之后的推荐中详细介绍。

书名:《爱是什么?》
文:金·弗珀兹·艾克松<丹麦>
图:爱娃·艾瑞克松<瑞典>
译:李晓琼
海豚绘本花园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仔仔藏书

书香读书笔记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爱是什么?》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