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我不是碧云女子

原创 雪后晚晴

我已经很久不读黄碧云了,这个久大概是一年多。最近又重新翻起《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又重新写起“之行,如果有一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是因为没有努力活得丰盛。”,又念起叶细细、许之行的名字。

我在豆瓣里看到一篇写于08年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的书评。

我偶尔抽一根女式薄荷烟;一年前我戒了咖啡和可口可乐改喝茶饮料;我没见过死相恐怖的尸体,和任何刑事案件都不沾边;从小学到大学,我始终都是个成绩中等偏上的乖学生;我的父母很恩爱;我没有兄弟姐妹;我用纯天然的化妆品,上无色的润唇膏,我的长发乌黑微卷;我没喜欢过女人;我爱的男人通常比我大两三岁;我不滥交,不泡夜店,不认识大麻;我喜爱读书、看电影、小动物和一切温暖美好的东西。

这便是我们的一生,不断被人拒绝和抛弃的一生,因为不得不一次次独自熬过他(她)留下的痛,最后连悲哀都变了质。

结尾处,书评说,我从此不看黄碧云。

她说不看,是觉得黄碧云残忍,为什么要把血肉模糊写出来。

我看完这篇书评后觉得,我不是碧云女子,甚至我不配看黄碧云。

我从不抽烟,几乎无任何不良嗜好,没有撕心裂肺的爱情,不懂得变质的悲哀。

黄碧云是个香港的作家,如今说来,很小众。她的书,我买不到,据说未在大陆发行。我在孔夫子旧书网看到过,一本旧书卖上五六百。我心里暗暗地想,藏书家绝对是有钱人。大一的时候,我在淘宝上买来了两本复印书,印得很糟糕。于是,我又去读豆瓣上的电子书。

我对她的文字或许就是杨照所说的“耽溺”。

最初知道她是读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七堇年的文字深受黄碧云的影响,那篇《蓝颜》可以说是异性恋的《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又在杂志里看到黄碧云,只匆匆一眼。后来去寻那句“之行,如果有一天……”的根源,读了她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其后》、《像我这样的一个年轻女子》、《突然我记起你的脸》……

她写,有时我想,爱不过是小恩小惠,我以为我可以独自过一生。我还是被打动了。她写,我原以为我可以和之行共度一生的。我想人往往轻易许诺一生,但这一生中的身不由己、破碎、离别都是不可控的。她用淡漠的口吻,将这些残忍一一揭开。

那个死在纽约的东方女郎,美丽而又破碎;十二三岁为爱奋不顾身最后却认命的泰国雏妓;跳着弗朗明哥,血红的裙摆如伤口一样张开的女子……她们美丽、疯狂、脆弱又倔强……这世上哪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呢?揭开粉饰的太平,哪一种人生不是鲜血淋漓的呢?我们在文字里读到的破碎啊,仿佛自己也被带入了破碎。
有时我想这世界当真如此吗?那些颓靡的人们只能怀抱着绝望与负面,取消人生意义的活下去吗?故事里的人们往往颠沛流离,逃不过命运的诅咒。她们往往坚强,但好像又不得不坚强,坚强地沉沦在这颓靡中,逃不过生命悲哀的本质。
我曾想过自己的一生注定颠沛流离,自我放逐。如今又渐渐明白,那不过是“人生识字忧患始”类的幻境。我想我已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我不再幻想流浪在巴黎的街头,遇见一个跳着弗朗明哥的东方女郎。我也不愿幻想凄美破碎的悲剧化人生与千疮百孔的感。
我想就这么平淡地、安稳的度过一生。不再妄想揭开这生命本质的悲哀。
我不愿一切像水,消失在水中。我不是碧云女子。

ps:仅仅是个人对碧云女子的理解。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我不是碧云女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