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听书给我毕业的馈赠

原创 尹大游 千金木瑶传

说一个人从自命不凡到自甘平凡会经历三个步骤,分别是“接受父亲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子女的平凡”。对于一个三十岁的男子来说,我早已经历和感悟到了这句话真正的威力,看似自有的人生都无法脱离家庭所处的经济基础、工作环境、社交圈层乃至自己的认知水平。我现在能给予你的,也就是在这几个大环境中克制惰性,做一些自己还有兴趣还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这个过程中为你,也是为我自己的生命留下印记。

到今天为止,我大学毕业已经7年了,这七年里有一个学习平台对我的积累和拓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这个平台叫做罗辑思维,是前央视媒体人罗振宇创建的知识学习平台,也可谓是现在互联网多媒体知识付费的鼻祖了。在我刚离开象牙塔时,罗振宇的创业也是刚刚起步,我从刚开始通过其微信平台听60秒语音到使用固定APP听罗辑思维周播剧类型的知识节目,一直听到了2016年(说实话那些年的周播知识节目含金量还挺高),那些年最开心放松的事就是一个人开长途的时候,手机蓝牙连上汽车音响,声音开到适中,听几段一小时左右的节目。最好是夏天,伴着空调的凉风,比睡觉打游戏什么的还要惬意。在2014年过年期间,我通过模仿罗辑思维为全聚德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并第一次尝试通过线上进行平台经营。后期也在微信上进行线上菜单、线上会员卡等方面的推广。可以说,罗辑思维为我建立了一个毕业后持续学习的平台环境,酒店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试验和推广尝试的平台,七年过去,当我用十几分钟就建立了这个专属于我们的公众号的时候,你就能明白“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的含义了。

现在的罗辑思维和我刚才的提到的罗辑思维基本上不是一个意义上的平台了,现在罗辑思维的运作基本使用一个叫“得到”的app进行运作,罗振宇一直强调他的商人身份,我也能明白如果按之前周播形式进行下去,将和他构想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甚至会做偏成一个文化或者访谈节目品牌。所以遗憾之余也不免佩服罗振宇壮士断腕的信念和执着。转型后(也可以说从新回到正轨)的罗辑思维过了不多久我就停止关注了,下了一个得到APP,里面的学科分类很清晰,著名学者和品牌大学多有入驻,收费项目也多了起来,总之这非常符合罗振宇知识付费平台的定位,当然也将我这类人慢慢的杜绝在了这个体系之外。

我经常在里面听的是邵恒头条和罗振宇的新书推荐,和大学毕业那会听到他关于互联网社会个人发展路径的激动和崇拜不同,得到里的新书推荐的铜臭味很浓,而且不知是其推荐内容在有限时间内的表述不清楚,还是随着我个人社会阅历知识储备有所提升,我越来越感受不到一个新知识点,一个社会现象的讲解与分析所带来的那种新奇感了。甚至有几次在其推荐下留言”这个写书的是傻X吧“。读者在成长,是越来越不好糊弄了。

但这也正是逻辑思维在这七年中所给予我的,从毕业陪伴我讲解互联网思维至16年,眼看着他为了自己的坚持和梦想断腕转型,又在其新的平台上感受自己的局限和所处的圈层,最后让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判断力和执行力。站在2020年的时间节点回望,第一次听《夹缝中的80后》演讲的激动;买了两套《光荣与梦想》留给自己,寄给最好的朋友;每周谈天说地最终归为互联网思维讲解的精妙,16年过年第一次在商城买了新书福袋至今没有看完;跑步时听邵恒头条,听到罗胖在新书推荐里推的作者胡说八道的慢慢咧咧的关上耳机……这其间的种种并不和罗振宇或者这个平台有关,本质上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约束和憧憬在这一个环境中的投射,是我一个人生中的学习与成长的阶段。我想,写给你或者总结给我自己的这部《千金木瑶传》也是一个阶段。这些阶段并不冲突,都是在固定的大环境中如何成为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希望这个平台对你有用,希望这个想法对你有用,希望我留给你的对你有用,至少他们对我来说,很有用。
愿你成为最好的那个姑娘。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听书给我毕业的馈赠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