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趣话“高帽子”

张玉庭

A

有个比喻:给人戴高帽子。

这比喻带贬意:“爱戴高帽子者”爱虚茶,“给人戴高帽子”则需要技巧。

手头就有一个这样的古代故事。

清朝有位在京城当官的官员要调到外地任职,出发之前曾去向老师道别。

老师对他说:“外官不好做,你 一定要谨慎些。”

他回答:“请放心,我已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一定先送上一顶,那时就不会有什么意见不合的了。”

老师听了愤然批道:“我们为人要正直,为什么要给人戴高帽子呢?”

他听了立刻说:“就是就是,天下像老师这样不爱戴上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

老师于是大喜,点头说:“好极了!你说得对,果然是个好学生。”

那人从老师家出来后也就说了一句:“我准备的高帽子 ,如令只剩十九十九顶了。”

B

有趣的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西方某国,还真有满城人都爱戴高帽子的,因为,那是一种时髦,分明是一种对美的追求。

请听故事。

西方有个小国,那儿的女士们都爱赶时髦,即都爱戴高帽子,而且那帽子一个比一个高,满街“巍巍乎高哉”。但也因此有了麻烦事,这就是,当她们走进剧场看戏时,坐在“高帽子”身后的观 众势必会因为视线受阻而无法看戏,于是剧场老板走上舞台,挺 礼貌地鞠了个躬,对女士们说:“为了保证演出效果,女士们小姐 们太太们,请摘掉你们高贵的帽子吧!”不料女士们不为所动,没有一个响应的。老板极聪明,知道此事不好勉强,就立即改口说 道:“这样吧!为了表示对年老女士的尊敬,她们的帽子可以不 摘。”而一但听到了这句话,女士们也就立刻争先恐后地摘掉了帽子——为什么?因为如果再戴着帽子,就会被人视为“年老的”!这可真是,“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老板抓住女士们爱 虚荣的心理,略施小计,就让她们“乖乖地”摘下了帽子。

C

关于高帽子的最生动的传说,则见于北欧地区,那里的冬天极 冷,人们必须天天烧炉子取暖,而清理烟囱中的炉灰也就成了一件极重要的却又极不方便的事,有人不辞劳苦,专门从事这事,每当他们清理完烟囱,也就被炉灰抹得满脸烟尘,人们感激并感谢烟囱清理工,就纷纷戴起高筒礼帽以示对他们的谢意与敬意,不信细看高筒礼帽——那高高的帽筒的确象烟囱!平心而论,自打我知道了这个故事,也就特别欣赏这个美丽的民俗,就 因为它体现着对劳动对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

是的,千万别以帽子仅仅是摆设或者仅仅是御寒之物,包含在帽子里的,还有沉甸甸的文化和民俗呢!

D

是的,帽子这玩艺儿,的确值说一说的。

请看一篇小小说。那还是文革初期,有位老人家戴瓜皮帽进城, 居然被城里的红卫兵揪住打了一顿,“理由”是,既然电影上的地主都戴瓜皮帽,那么这个戴瓜皮帽的老头儿就肯定不是个好东西,可怜那老人有口难辩,白白地挨了一顿,那瓜皮帽也被红卫兵们扔到地上,然后挺革命地踢进了路边的厠所。

更有与帽子有关的极幽默的故事。

西方有个作家挺穷,一日遇到一个富翁,那富翁想挖苦作家,就故意问了一句:“你头上的那破玩艺儿是帽子吗?”作家 笑笑:“我也想问一句,您帽子下的那破玩艺儿是脑袋吗?”富翁听了只好叫苦。

【作者简介】

张玉庭 安徽作家 执教于高校中文系 出版小说、散文、随笔、寓言、童话、刊首语集等计14本,有文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多种语文教材和多种文选文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趣话“高帽子”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