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贺拉斯

今天,文心为大家带来的是获得本次“迢递书声”征文比赛二等奖的作品——《人间有味是清欢》,它是我校文法学院汉教B181洪林秀同学的作品。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君可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因赌博败光了家财,后来他在为母亲找医生的途中,被征“壮丁”带走去拉大炮两年之久。在此期间,他的母亲去世了,女儿也因一次高烧成为了“聋哑”姑娘。之后,其妻被确诊为“软骨病”无法治愈,其子在为县长夫人献血中丧失了生命。再后来,其女难产而亡,女婿死在工作上,一手拉扯大的外孙因饥饿被活活撑死。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君若亦拜读过余华先生笔下的《活着》,便不难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徐福贵,这个故事便是属于他的生活。初识福贵,我只觉其境遇令人匪夷所思,上述种种在当今着实难以想象、理解、感同身受;结交福贵,我恨其不强,哀其不幸;辞别福贵,正如他让余华所相信的: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他也让我相信了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活着的不寻常,让我想起了苏轼词中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初读《活着》深觉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之死着实难以接受:福贵之母和家珍因病而去倒还容易理解,有庆因抽血过度而亡、凤霞死在产床上、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则已是予以心头一击,最后苦根吃豆子撑死,可谓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是让我难以理解。死亡的重复发生,悲剧的不断上演,令人心中泛苦。再读《活着》,细想福贵段段“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经历,回想第一次读《活着》的感受,恰可用“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这句话来回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切仿佛“理所应当”。就像活着,寻常?不寻常!

富贵一开始可谓有一手好牌:在家道中落前,他是出名的“阔少爷”——父亲是村中有着“一百多亩地”的大地主,丈人是城中米行的老板、商会的会长,但此时是狂欢。“清欢”,借用梁实秋的一句话便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我们在滚滚红尘中走过,寻觅着人间的小欢喜,珍惜着生活中的确幸,知足常乐,乐的便是看似寡淡的小小清欢。后福贵因骄奢淫逸,嚣张跋扈,终“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一无所有后,福贵却觅得了清欢,发觉了情的温暖,寻回了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后期的他不怕未来生活的穷困,却悔恨因为自己的过错害了父亲,又让一家人跟着受罪。“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这是《活着》中富贵被“抓壮丁”后,被解放军解救回家的心态描写,也正是自此,富贵开始懂得心疼妻子,懂得了家庭及家人的重要性,更懂得了母亲经常说的那句话:“只要人活的高兴,就不怕穷”。贺拉斯说过:“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福贵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无一可将其击倒,“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在小说的结尾他仍是那样乐观豁达地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人的一生就如同庄生梦蝶一样,人生一场大梦,梦醒后,又有几人有着“珽珽谁跨丰干虎”般跨虎而行的精进?

《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结尾,孤零零的福贵最后仅有一老牛相伴的“冷冷清清”和用“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唱着信天游,唤着旧人名字激励老牛犁田的“风风火火”像极了木心先生笔下的“生活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人生如逆旅,你我亦是行人。书至此,愿与君一同品一品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看一看那些生命的减法,悟一悟如何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愿你我都能带着对清欢的真切感受,保持单纯的欢喜,向往生命之美好。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