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诗经》中英雄——戍边战士形象 -诗经·秦风·无衣

原创 郝玲君 郝玲君语文生活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一首极富号召力,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战斗曲。士兵之间的友情,并肩作战的兄弟情,可以托付生命的患难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你没有衣裳,可以穿我的。给你一件战袍、上衣,下裳都不算什么?我们一起拿起武器,共同对敌,共同战斗,共同前进!士兵们为了同一个敌人,同一个使命,精诚合作,互相取暖,互相鼓励!这份不分彼此的信任与长情陪伴,是千金也换不来的情谊。

戍边战士思念亲人的代表——《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一首对妻子的长情告白书。作为远征军的一员,我转战各地,回家遥遥无期。这叫我异常忧愁。想到曾经跟你许下的诺言无法实现,自己更是愁上加愁。说好无论生死离合,我们都说好,今生一定紧握你的手,陪伴你一起慢慢变老。但是而今,我们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因为征战不停,我可能有生之年都难以回家。我实在愧疚,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一个人无力改变,但只能让我对你失信,让我的誓言随风而逝,成了空话。

戍边战士复杂心理的代表——《诗经·小雅· 采薇》

诗经·小雅·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首诗歌,是众多征戍诗歌中的一个奇特的存在。它展现了所有士兵的共性矛盾心理,矛盾情感的真实状态。所有的男子,为保家卫国,都有英雄主义情怀,都有杀敌报国的壮志;但无疑每一士兵都有儿女情怀,因战争的频仍而抱怨统治者的不体恤作为个体的命运生活,因战争苦难思念家的舒适温暖,因战争的惨烈思念亲人们的柔情呵护。他们获得磨砺,得到抱负的施展,爱国情怀的满足的同时;肉体上要忍受战争带来的伤痛,边关大漠的苦寒艰难,精神上要承受杀人的折磨,要承受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折磨。

《采薇》前三章回忆了征战之苦难,战事紧张,还没有家没有娶妻,夸张到连片刻的“居”“启”都没有时间,因为居无定所,甚至没有办法捎回一封家书。整日因为不能回家而忧愁,甚至忧思成疾。

《采薇》四、五两章,极写笔锋突转,借描写戍边出征将帅坐的高大的战车和强壮的战马,来彰显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在战场上的英勇自豪;借描写作战用精良武器装备弓箭,显示战争时刻警惕的紧张状态。士兵杀敌报国爱国之心,更用盛开的烂漫的棠棣花烘托出来。

最神奇的是,以采薇来彰显起生活的艰苦的同时,更用薇的萌芽,生长,长老,体现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增长。这是无法阻挡的,但是思念长长。人无法在同一时间处在不同的空间,所以一个人在一个时间一个空间只能完成一个角色的使命,而丢掉另一个角色的使命。这种割舍的过程,是真实的生命要经历的看似简单却又异常深沉的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更是用景色反衬法,展现离家的苦痛,归家的欣喜和不安。

诗歌的吟唱,让我们看到这个士兵复杂的内心活动,未尝不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个性的张扬。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诗经》中英雄——戍边战士形象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