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到底哪一种才是张爱玲的正确打开方式?

前几天热播的一部电影《第一炉香》,再一次把张爱玲这个中国文坛上的耀眼明星带到了大家面前。

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不仅至今仍被读者津津乐道,更是获得了不少编剧,导演的青睐。《半生缘》、《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多部作品都被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编。最近恰逢万茜,宋洋主演的话剧版《倾城之恋》上演,电影,话剧,电视剧……究竟哪一种才是张爱玲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倾城之恋

1
原著小说版《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写爱情,写婚姻,写家庭,但却不似一般的言情小说仅限于描写情情爱爱。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大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倾城之恋》也不例外。

《倾城之恋》描写了出身于旧式大家庭的白流苏,与风流多金的浪子范柳原之间的爱情故事。

白流苏的家庭是陈旧的:“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单调无聊。“但白府的门墙再高,也挡不住时代卷起的风,白流苏就是一个在旧家庭中长大的”新人“,一个充满矛盾的新人!她倔强,却又柔弱,心里想着“这家是待不得了”,却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除了家庭再无其他地方可去;为了搏自己命运,用前途做赌注,追随范柳原到香港,却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付出自己的爱情,处处留心,时刻提防;因范柳原不愿对自己许下婚姻的承诺转身离开,回到上海,却还是因为无法忍受家人的冷嘲热讽而返回香港,成为了她最不愿意做的“情人”。对于白流苏来说,婚姻并非谋爱,而是谋生,“找份工作是假的,找个男人才是正经事。”

而范柳原则是一位辗转海外多年的风流贵公子,既无白流苏那样的家庭束缚,同样也没有来自家庭的关爱,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缺乏归属感,所以他向往中国,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永恒,但当他真的来到中国时,却对中国失望,也对女人失望,因为他认清白流苏也好,其他女人也好,都不过是把婚姻当作一场“长期卖淫”,所以他不愿在这无爱的婚姻里做“冤大头”。他的风流是他对这荒唐世界的反抗和戏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花花公子却比大多数从一而终的女人对爱情更加忠贞。

张爱玲能塑造出白流苏与范柳原这样的两个人物与她个人的经历不无关系。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少年时期辗转上海,天津,香港多地学习生活,最终定居美国。在张所生活的时代,有多少将婚姻与爱情视做谋生手段的白流苏,又有多少在外流浪的范柳原?

小说的最后,因为日军入侵香港,范柳原没能前往英国,而是在战争中与白流苏相互照应,组成了家庭,倾倒的城市反而成全了他们的“爱情”。虽然张爱玲为白流苏与范柳原安排了这看似“圆满的”结局,但读罢全文更多的却是唏嘘,白流苏真的爱上范柳原了吗?范柳原又真的结束流浪,找到自己的家了吗?恐怕这就要靠读者自己解读了。

此外,张爱玲的文笔也同样为这部小说增色不少。作为短篇小说,这部作品语言精悍又极具感染力。例如,小说开头,描写四太太在知道了范柳原家产颇丰之后盘算着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介绍去,七妹宝络知道了四太太的心思之后又拉着流苏去相亲,把四太太的两个女儿从车上挤了下来……寥寥数笔,就让白公馆里大家各自打着小算盘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由感到压抑。此外,小说多次在环境描写中提到了胡琴吱哑哑的声音,也进一步渲染了沉闷,悲凉的氛围。

2

电影版《倾城之恋》

电影版《倾城之恋》1984年上映,许鞍华执导,周润发,缪骞人主演。

这是不是最好的改编版本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绝对是最忠实于原著的版本。小说里描写的情节分毫不差,不增不减,人物台词也完全照搬原文,甚至连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利用电影独特的镜头语言呈现在了大银幕上。

例如小说中描写白公馆内的陈设:“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搁着法兰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听了多年。两旁垂着朱红对联,闪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托着一个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想浮在半空中,离纸老远。”而电影在讲到这里的情节时,也用镜头带着观众环顾了白府一周,并用暗淡的灯光,低饱和度的色彩,营造出书中描写的压抑沉闷的氛围,真可谓是1:1还原了。

此外,电影版的选角也是我在几个不同版本里最喜欢的。周润发扮演多情贵公子范柳原自不必多说,即便没看过电影也能想象出周润发眉目含情的样子有多么适合这个角色。值得一提的是白流苏的扮演者缪骞人。小说虽叫《倾城之恋》,但主人公白流苏却并没有倾城之貌,小说里描写白流苏:较小的身躯最不显老,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乳,半透明的青玉的脸,小的可爱,一双娇滴滴的清水眼……而范柳原爱她,也并非爱她的美貌,而是爱她的“低头”,爱她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可见,白流苏应当是娇小的,清秀的,小家碧玉型的女子,含蓄内敛,像极了家里一说话就害羞的低下了头,但心里却特别有主意的小姑娘。而缪骞人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话剧版白流苏扮演者是万茜,电视剧版白流苏的扮演者是陈树,在我看来她们都太美了,美的那么大气,那么耀眼,让你无法想象她们的特长是“低头”。

3

话剧版《倾城之恋》

话剧版《倾城之恋》由叶锦添执导,万茜饰演白流苏,宋洋饰演范柳原。

话剧版《倾城之恋》除了在白流苏的选角上,略微不太符合我的预期,其他方面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首先,剧情上基本还原了原著,没有明显的修改;其次,在道具,布景和舞台调度上可圈可点!

全剧唯一的布景就是一个被分割为三块的旋转台,类似家里常用的旋转置物架。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舞台装置,时而是陈旧压抑的白公馆,时而是干净整洁的浅水湾饭店客房,时而是霓虹闪烁的香港饭店舞厅,时而是战后破落的庭院……真是话剧将舞台进行最大化运用的典范,尤其是白流苏初次到香港饭店跳舞时的情节,门还是那个门,木框还是那个木框,浅水湾饭店却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大舞台!如同魔法一般,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

而话剧对“屏幕”这一道具的应用则是褒贬不一,每当进行到需要表现演员细腻的心理活动的场景,如范柳原第一次打电话向白流苏说“我爱你”,白流苏从上海返回香港,两人在房间里第一次接吻……这时舞台上都会垂下一个屏幕,不再进行实景演出,而改为播放两位主演事先拍好的黑白影片。喜欢的人觉得这样看的更清楚,更能捕捉到演员的细微表情,同时黑白影片也增加了演出的氛围感;而不喜欢的人则会批评,这是花了一部话剧的钱,却看了一部电影。

4

电视剧版《倾城之恋》

电视剧版《倾城之恋》可以说除了剧名与角色名和原著一样外,其余的就再无什么关系了,实打实的挂羊头卖狗肉。电视剧版《倾城之恋》长达36集,由陈数扮演白流苏,黄觉扮演范柳原。

这里的白流苏,不再是“没念过两年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能靠嫁人改变命运的弱女子,而是一位才华横溢,工作能力突出,坚毅果敢的独立女性;而范柳原也不再是花花公子,而是无法忘记已经去世的初恋女友的情种。白流苏之所以去了香港又返回上海,也不是因为没有得到范柳原婚姻的承诺,而是不愿接受范柳原心里还有别的女子,自己不愿成为替身。看了前文,您应该就能看知道,这里的白流苏与范柳原与原著中的主人公就只是同名同姓罢了。

显然电视剧里塑造的白,范二人的形象,更加迎合当下观众对主角的期待,完全沦为了一部描写家长里短的言情剧,而全无原著中呈现出的社会风貌和对旧式女性,旧式婚姻的思考。但这部剧豆瓣评分高达8分,抛开原著,抛开张爱玲,就单纯把它作为一部饭后八点档的合家欢电视剧,也还是不错的。

最后在说回前两天被群嘲的《第一炉香》,虽然大部分人都把吐槽的火力放在了选角上,微胖的马思纯扮演的葛薇龙像丫鬟,黝黑的彭于晏扮演的乔琪乔像车夫,《第一炉香》惨变《第一炉钢》,但我却认为这部电影其实最大的败笔在于他对原著的庸俗化改编!按理说导演许鞍华也是老张迷了,拍摄《倾城之恋》时,近乎苛刻的复制原著,不知为何这一次开始天马行空。

《第一炉香》的原著同张爱玲的其他作品一样,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男主乔琪乔是一个混血儿,那个年代的香港混血儿,既被洋人看不起,又不被中国人接受,是最为尴尬与矛盾的一个存在,想过奢侈虚荣的好生活,却既无洋人的地位,又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踏踏实实去工作,注定了乔琪乔只能吃软饭。而女主葛薇龙则是从上海来到香港,在姑妈身边见识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欲望一旦被激起,虚荣心就再也无法让她甘心回去过从前的生活。虽然她读过书,念到了中学,见过世面,却与长在深闺大院的白流苏并无什么区别,在那个年代,读书并不能改变女性的命运,依旧要靠嫁人这唯一的手段。可凭葛薇龙的家世想加入豪门绝无可能,要想继续维持纸醉金迷的生活,要么便是像他姑妈一样嫁给阔人做妾,要么就是找一个乔琪乔这样的“假豪门”,可以说葛薇龙与乔琪乔之间更多的是两个在时代背景下身份尴尬的人在欲望和现实中做出的妥协。

原著的故事到两人结婚便戛然而止,电影则描写了大量的婚后场景。婚后葛薇龙任由乔琪乔放纵,受尽委屈,甚至甘心做交际花去供养乔琪乔,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爱!无私的,卑微的爱!再配合上马思纯独创的摇头晃脑式演技,电影版《第一炉香》彻底变成了,卑微恋爱脑为爱沉沦的青春伤痛文学。

在我眼里,张爱玲像是一位身穿华美旗袍坐在老式花窗后吸烟的贵妇人,但走近一看,华美的旗袍上原来满是虫洞,脸上厚厚的脂粉也难掩落寞和哀伤,冷眼看着窗外的痴男怨女,上演着让人唏嘘的爱情故事。这样一位传奇女作家如果能够穿越时空看到如今人们对他作品进行的改编,不知会喜欢哪一部呢?

That’s all! Peace&Love
*本文所有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侵删*

◆◇观剧小贴士◆◇

剧场内不吃零食,不饮水,不喧哗,不拍照,不录影。

文明观剧,人人有责

作者
晓冉123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到底哪一种才是张爱玲的正确打开方式?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