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官迷”李白

用这样一个标题,我想很多李白的迷弟迷妹会想打我,即便打不到我,也想骂我,李白这样潇洒的 谪仙人,怎么会是个官迷呢?

其实我可以肯定的说,李白他就是个官迷。不但李白是个官迷,杜甫也是个官迷,那个时候,但凡肚子有点墨水,有点抱负的人,有点志向的人,都是官迷。因为当时的读书人,除了当官这一条路,确实没有别的出路。不当官,一肚子的书都白读了。

在过去,社会分工没有那么细,没有专职作家、诗人这一说,专靠写诗是无法养家糊口的。杜甫诗写的那么好,他照样穷困潦倒,哪像现在的名作家,版税拿到手软,当不当官无所谓。在当时写诗其实也就是因潮流,因抒发情感,因互相迎合,因彰显才情这几种需要促成的,根本不是正经的职业。

在那个时候,有人可能因为一首诗就获得富贵,也有人可能因为一首诗获罪被流放千里。所以写诗,成了文人们用来晋升的敲门砖,投身仕途的介绍信。特别是李白,他更加需要用写诗来为自己投身仕途,一展抱负铺平道路。因为李白不是士族出身,他祖上是经商的,根据大唐律法,商人子弟,不得参加科举,所以走考试的路线,李白是没戏了;他只有走另外一条路,找官场的人举荐,因为当时,靠官场的人推荐,也是可以进入仕途当官的。

想想李白,当时也确实够难的,他满腹才华,肯定不愿意去做被朝廷看不起的商贾。他想做官,去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我想当时李白这样想,并不过分,当时的读书人都是这样想的。他们只有这一条路走,否则只好去做被人看不起的平庸的人,从事被看不起的职业。为了出人头地,他们只好拼了。

李白这个人,确实是有资本做官的。他十五岁的时候,便写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获得当地名流的夸赞。并且当年他是个文武全才,据说他拜过武林高手为师,有一身高强的武功,擅长剑术。李白这样能文能武的人,他肯定是非常的自信,觉得自己一出手肯定会不同凡响,不建功立业,就没脸回老家四川。

李白二十四岁那年,终于按捺不住求官的心切,离开了故乡,他先是去了重庆,后来去了扬州。那一段时间,李白挥金如土,整天就在应酬。据李白自己讲,他花费30万金,结交了很多朋友,当他乘船离开的时候,送别的朋友把码头都挤满了。其实李白的目的只有一个,扬名立万,打知名度。可惜他结交的都是些酒肉朋友,有钱的时候是朋友,没钱就慢慢梳离了。他在扬州,钱花完了,人也病了,反而没人搭理他了。事实证明,酒肉朋友不是真朋友。

花钱交朋友不行,那就找一门好亲事吧!李白就是李白,李白去了安陆,娶了前宰相许圉师之孙女。说是娶妻,其实是入赘,不过李白不在乎这个,因为他在乎的是妻子的家事名望,有助于他结交权贵,晋身仕途。

李白有了宰相孙女婿的身份,便开始向官府投自荐信,其中就有一个裴长史多次接到李白的书信。大概李白的书信言辞太过狂傲,裴长史并不接他的话茬。后来李白就失望的离开了安陆,去了京城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

在西安,其实李白已经接触到了权力中心,他见到了宰相张悦,并且跟张悦的儿子张垍成了好朋友,也因此认识了很多王公大臣。但是依然没有卵用。也许是他们依然嫌弃李白狂傲,或者李白没有跟他们“意思意思”,总之没人给李白举荐。

那年李白已经三十岁了。李白在京城呆了三年,混的是相当潦倒,他跟市井之徒混在一起,天天喝的烂醉如泥,最后他失望的回到安陆,过起了读书耕田的日子。从这里看,读书人要是当不了官,最后都是去当隐士,陶渊明并不是境界高,是官当不下去了。

不过我们的男神李白,并没有因此消沉,偃旗息鼓,他心中的当官梦想,一直没有磨灭。他又鼓起勇气,直接给当朝皇帝颂赞歌,写了一篇《明堂赋》奉上,但是这篇并没有激起波澜;不过我们的李白并没有气馁,在一次玄宗狩猎的时候,他抓住机会,又写了一篇《大猎赋》奉上。这次因为他马屁拍的恰到好处,引起了玄宗皇帝的好感。

在那以后的时期,李白好像跟官场有了一定的缘分,好运气来了。他先是结识了卫蔚张卿,又通过张卿向玉真公主献诗,夸玉珍公主能得道成仙,紧接着他又认识了贺知章。于是两个人向玄宗大力举荐,玄宗对李白的诗非常欣赏,便召见了李白。

玄宗召见李白规格之高,“降撵步迎,以七宝塌赐宴,亲自为李白调羹。”可见当时玄宗眼里,李白就是个明星,是个神仙。不过在玄宗眼里,李白并不是个可以当宰相的料,他把李白看做是为自己写点歌颂文章的写手,娱乐的陪衬罢了。此后的三年,玄宗每次宴饮必须有李白,每次出行也带着他。

李白如果安于现状,他也可以终玄宗一朝拥有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惜李白是有大抱负,大志向的人,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做玄宗的秘书。于是李白又有些放纵自己,开始整天跟人喝酒喝得烂醉如泥,经常在工作的时候还醉酒不醒。不但这样,李白还是像往常那样不会做人,狂放不羁。

在一次玄宗的宴会上,李白奉命为贵妃做赋。他持宠而娇,命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研墨。高力士,那是玄宗最亲近的大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杨贵妃那就更不用说了,玄宗最宠爱的妃子。事后感到受辱的高力士跟杨贵妃两人私下一琢磨,李太白这个人,太狂傲了,需要整治他。于是小报告,枕头风都一并出来了。

玄宗看李白这厮,不好好工作,天天醉的不成样子,都跟他学,队伍还怎么带!于是,就给李白拿点安置费,“赐金还乡了。”

从李白这一段经历看,其实李白还是有机会当官的,并且他做了三年天子宠臣,中央办公厅秘书,那是多少读书人都梦寐以求的职务。他只需夹着尾巴做人,见风使舵,学会看眼色,会来事,说不定哪天他就真的当上了货真价实的高官了。还是吃了性格狂傲的亏。从那以后,李白就彻底跟官场说再见了。

李白当了三年有名无实的官,拿着皇帝赏的钱,就这样跟长安,跟官场说拜拜了,开始了一段寻仙求道的日子。在那一段时间,李白过得还是很潇洒惬意的。他腰里有钱,又遇到了小他十一岁的杜甫,两人一见如故,于是杜甫就追随李白一起到开封商丘一带寻道求仙。

在那个时期,他们遇到了还没有混入官场的诗人高适,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一起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在那一段时间,李白和杜甫一共相聚了三次,他们还一起拜访了当时闻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在那几年里,李白还正式履行了道家的仪式,成为真正的道士,完成了求仙寻道的心愿。

李白虽然官场失意,可是女人缘挺好。他一生娶过四个妻子,第一任妻子是前边说的宰相孙女许氏。虽然是入赘,李白没少受岳丈家人的白眼,但是夫妻感情很好,两个人一起生活了十年,生了长子伯禽,女儿平阳,十年后,他的这位第一任妻子便去世了。

他在妻子去世一年后,娶了第二任妻子刘氏,但是这个刘氏看不起这个一心求官却郁郁不得志的李白,李白一气之下便抛下她,自己走了。

李白第三任妻子鲁氏,应该是在玄宗赐金还乡的时期,在山东遇到的。那时候李白腰包还算富裕,两个人情投意合,李白就置了些田产,自己云游寻道的时候,就让这女子在家管家。二人还生了一个孩子。不过五年后,这个妻子又去世了,他俩有个儿子,也不知所踪了。估计当时李白云游在外,被那女子的亲戚为了谋夺家产,给拐走了。

李白的第四任妻子,也是一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是地道的白富美,两人相遇还颇有浪漫色彩。当时李白喝醉了酒,在梁园游览,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倒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人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并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

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可以说和李白是志同道合。这位宗氏不但才貌双全,并且具有远见卓识,可惜李白不听这位夫人之言,结果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那个时候,因为玄宗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结果导致安史之乱。玄宗出逃四川,杨氏兄妹也死于马嵬坡兵变。太子李亨趁势拥兵自立为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我想当时,唐玄宗内心是矛盾的。他既需要他的儿子替他荡平叛军,又不希望自己彻底的退出政治的舞台。于是他出了一个昏招,让自己其他的儿子分领天下节度使。他的意图很明显,想让其他的儿子一起节制李亨,从而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

当时高适已经官做谏议大夫,他进言制止,陈述利弊,可是玄宗并没有听从高适的建议。看来在权力江山面前,父子也是互不相让的。有了玄宗的旨意,自然就有人想趁机跟李亨争夺天下,这个人就是永王李璘。

李隆基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有了玄宗的任命,李璘迅速招募数万兵马,并且听从谋臣的建议,准备移兵占据江南富庶之地,跟李亨划江而治,平分天下。

就是在这个时候,永王听说天下名士李白隐居在庐山,便让人去招募李白,并许诺给高官厚禄。永王征召,把李白多年的当官梦又激活了。他就高高兴兴的准备去追随永王李璘,建功立业,那年李白57岁。

得知李白答应了永王的征召,妻子宗氏便拉着他的衣服不让他出门,她告诉李白:“现在太子李亨已经登基为帝,永王这个时候起兵肯定会落败,你干嘛要去掺和人家皇族的家事。”

李白说:“你们这些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永王起兵,有太上皇的诏令,名正言顺,你就在家等着我当大官的好消息吧!”这是有诗为证的:

出门妻子强牵衣,

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傥配黄金印,

莫学苏秦不下机。

由此可见,李白当时当官心切,头脑已经开始发热,没有一个女子清醒了。

形势果然如宗氏判断的那样,永王李璘不听肃宗的诏令,强行东巡,不到一年时间,便被李亨派兵剿灭了。信心满满想追随永王建功立业的李白,当官梦就这样又一次破灭了,还沦落为阶下囚。

好在因为李白有些名气,再加上以前头脑就不清楚,所以一时昏聩被永王蒙蔽欺骗。唐肃宗李亨在别人的劝说下,并没有将李白杀头问罪,只是判决流放夜郎。

那年李白已经58岁,他在长子李伯禽的陪伴下,来开了妻子宗氏,开始了被流放的岁月。他人生的最后几年,就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后来虽然蒙大赦得还,可是这时候的李白已经贫病交加,油尽灯枯,最终病死在当涂县令,自己的族叔李阳冰的家里。

纵观李白的一生,其实都是在追求官场仕途,希望能出将入相,建功立业。但是他追求的东西,一生都没能如愿,这是导致他一生都扼腕叹息的痛处。而是平常抒发情感的诗作,成就了李白的大名,不但在当世圈粉无数,更使他在后世千古留名。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就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最早受到的诗歌启蒙也离不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不用说李白的《将进酒》《侠客行》《蜀道难》等等数不胜数的名篇佳作,影响了多少莘莘学子,后世有多少人对李白顶礼膜拜。这又是李白不幸中的万幸了。

李白的官场失利,是他自己性格造成的,这是导致他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根本原因。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李白本来就不是当官的材料。假如李白像别人那样善于官场上的溜须拍马,投机钻营,玩弄权术,他恐怕也写不出那么多浪漫的诗歌,气势恢宏的作品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官迷”李白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