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读后感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叶成臣 研一地方政府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进行了多项改革,其中改革开放是具有较大影响的。改革的影响不能紧紧凭借改革的一方面进行评价,而应该深入社会个体进行分析,分析改革对于社会个体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八十年代进行了农村改革,作者阎云翔写的这本《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就是根据这次农村改革对农村社会个体产生对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在阐述这些影响后还分析了产生了这些影响的原因。

改革后农村中“权力关系的转变”,现在乡村治理中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村干部腐败。改革开放前,村干部腐败问题比较少,即使出现了贪污腐败问题,其贪污数量也较少。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干部腐败问题突出而且其数额巨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权力关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干部的任用主要强调政治正确性和出身,首先就从思想上减少了这种贪腐的可能性,其次干部政治上的清廉是为了获得上级政府的政治奖赏,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最后,当时的经济水平不高,物质资料发展不充分,所以经济上的地位远远达不到政治地位的重要。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物质资料大大的增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已改变了原先村民对干部的依赖程度”“非集体化打破了干部对资源的垄断”,更多的经济资源掌握在农民手中,而干部手中的政治权力则成为了他们与富裕农民进行资源交换的资本,此时的干部更加需要的是经济利益而非政治嘉奖,所以正是这种“权力关系的转变”诱使了这些腐败问题的产生。

作者还介绍了“夫妻生活的胜利”,现在农村家庭中家庭矛盾激化,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夫妻开始独立于传统家庭,夫妻分家离开父母的时间越来越早,作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横向的夫妻关系已经取代了纵向的父子关系”、“夫妻纽带战胜了父权”,年轻夫妻希望尽早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现在以夫妻为中心的家庭组织模式成为了新趋向,核心家庭取代了主干家庭成为了越来越多村民选择的生活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对自己父辈会有一些不满情绪,青年叛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青年与长辈之间隔阂越来越严重,对于这些农村青年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情,主要是因为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普及,而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青年为了摆脱家庭与亲属组织的社会控制,在这些农村青年群体中出现了更多的反权威情绪,当这些价值观成为当代农村青年群体共有或所接受时,就会演变成“青年文化”。这种青年文化是城市文化在农村社会的投影,青年认为城市城市生活方式是他们心中的现代文化,于是他们努力紧跟城市主流文化,寻求对农村贫穷和落后的挣脱。虽然他们有着打破现状的梦想,但是面对乡村生活的艰苦现实,他们常常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书中还提到了农村彩礼的演变、转型期消费主义的变化,亲属间“距离”的变化等等,从在情感、关系和行为等方面在时间上的变化里,考察了过去三十年宏观上农村改革对农村的影响。所以每一个社会群体行为改变的背后,都有着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编辑:叶成臣 张娴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