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冰与火之歌>〈辛德勒的名单〉 -

在艰苦的环境里,大多数人都比想象中更坚韧。 但这种坚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英雄主义”,也不是由内而外的”大义凛然”,而是历经”野火”淬炼,体验过挣扎、绝望,最终得以涅槃的心灵保护层。

“Kill the boy, and let the man be born.”(除掉心底的稚气,让阳刚得以成长。)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剧照

上述这句话援引于<冰与火之歌>第五部<魔龙狂舞>中第七章节关于“什么也不懂-雪诺”的一段对白。

该段对白的背景是伊蒙.坦格利安对”什么也不懂-雪诺”的前路指引:”……Winter is almost upon us. Kill the boy and let the man be born.”

熟悉<冰与火之歌>的朋友应该都清楚这一段剧情。

雪诺刚当上守夜人总司令,面对”异鬼”的威胁,与”野人”的战争才落下帷幕、以及列王纷争后的混乱局面,完全可以用内外交困、人心浮动来形容上任时的窘况。而书中的他在彼时仅16岁。

那么,对于个体而言,当无处可逃,置之死地之时,唯独只有成长才是唯一出路。

问题是,怎么成长?

是按部就班,随着生长周期逍遥自在的成长?

是肆意挥霍,攥着青春的拳头陷入迟滞发育的怪圈?

当难以适应周遭艰苦的环境,又不知该怎么突破重围,学富五车的伊蒙学士,道出了这条残忍的出路:

“kill the boy”

试问谁不愿享受童真时的无忧无虑,处于随时都能大叫出”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时的豪迈。

童真有这份权力,但童真却没有能力去抵挡人世间的残酷。

———-

〈辛德勒的名单〉中红衣女孩的命运是所有观影者都知道她将走向何处时,仍然会在“推车”这幕中,感受到最残忍的揪心。也正是这一幕,让影片中的辛德勒坚定了拯救生命的意志。

成长无关于年龄。

个体的成长要经历淬炼,一个群体又何尝不是?

“A wall is only as strong as the men who stand behind it.”(城墙是否坚固仅取决于矗立于其后的勇士。)

为了和平,我们可以建起壁垒抵御外侮。但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壁垒又多么坚固,而是那些守护壁垒的人们有多么坚韧。毕竟,如果没有感受过刀口向内,”kill the boy”的噬血气魄,这份坚韧也无从谈起。

艰苦是催化剂,也是试金石。它能焕发出人性中最高贵的一面,自然也有最卑劣的另一面。

1921年,中共一大有13名党代表,但在1922-1927年间,这13人中,就有5人脱党,在1930和1938年又有2人被开除党籍。而这背党而去的7人中,还出了两个受世人唾弃的大汉奸:陈公博、周佛海。虽然抗战胜利后,这两人被国民党政府判处了死刑,但他们造成的伤害却永远无法得到弥补。

战争已成往事,久处于和平,让人们忍不住开始幻想着永远不必长大的童真。但是我们也当警醒,当这份幻想日趋逼真之时,亦将是城墙坍塌之始。

所以,有必要对自己的灵魂实施间歇性的拷问:面对大义,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

“kill the boy, let the man be born.”

作者
碼砖块2040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冰与火之歌>〈辛德勒的名单〉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