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暴君孙皓

孙皓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暴君,也是东吴的最后一名君主。

1

登 基

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魏灭蜀的第二年,东吴君主孙休一病不起。
已经病得不能说话的孙休手书让濮阳兴进入寝殿,用手指着自己的儿子出来给濮阳兴行礼。孙休抓着濮阳兴的手臂,指着儿子把他托付给了孙休。

当时蜀国刚刚灭亡,魏国的国势变得更加强盛,东吴凭借山河之险和强大的魏对抗越来越困难。

大臣们建议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头,立一位成年人做皇帝。

左典军万彧曾经担任过乌程令,与孙皓关系不错。他屡次对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说,乌程侯孙皓有才识和决断力,好学不倦,遵纪守法。

于是濮阳兴和张布劝说孙休的妃子朱太后立孙皓为嗣,继承王位。

朱太后说:我一个寡妇,不懂得社稷大事,只要吴国不会陨灭,宗庙可以延续就可以。

于是吴国立孙皓为帝。

登基之初,孙皓的表现还不错。

他封大将军施绩和丁奉封为左右大司马,封张布为骠骑将军,对其他的朝中官员也进行了封赏,打开官府仓库,赈济贫民,将多余的宫女放出宫嫁给没有妻室的单身汉,将皇家猎苑里多余的飞禽走兽放归大自然。

朝野上下,一片赞扬。

2

暴 行

孙皓地位巩固以后,变得粗暴自负,不可理喻。
他疑心很重,忌讳颇多,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稍有忤逆便大开杀戒,甚至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放过。

吴元兴元年(公元264年)九月,他将当日听从朝臣意见同意他继任皇帝的朱太后贬为景皇后。此时据他即位也就几个月的时间。

第二年七月,孙皓更是杀死了已被贬为景皇后的朱氏,并且在苑中小屋而不是正殿办理她的丧事。朝臣大都知道景皇后死于非命,感到非常痛切。

接着孙皓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送到吴国的小城,很快又杀掉了其中年长的两个。

当初极力劝说朱太后立孙皓的濮阳兴和张布看到他残暴荒唐,有些后悔。万彧将此事告诉了孙皓。

十一月的一次朝会上,孙皓收捕了一手拥立自己的濮阳兴和张布,将他们流放到广州,然后又派人在路上追杀了他们,并灭了三族。

司马昭派遣吴降将徐绍、孙彧带着自己的手书劝孙皓投降。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三月,孙皓杀死了徐绍,并将他全家流放到建安。

宝鼎元年(公元265年)十月,永安山贼施但劫持了孙皓的弟弟孙谦,并且以孙谦的名义召唤诸葛靓和丁固。

裴松之在《三国志•吴主五子传》注里说,孙皓鸩杀了孙谦母子。孙皓的另一个弟弟孙俊是张承的外孙,聪明伶俐,众人交口称赞,孙皓也杀了他。

凤凰元年,孙皓征召步阐,步阐没有应召,投降了晋国。

孙皓派陆抗攻打步阐,步阐又投降了陆抗。孙皓将步阐和他的部下十多人杀害,并且灭了他们三族。

他还杀死了正直的朝中耆宿王蕃、贺邵和韦曜。

有人诬告楼玄和贺邵在路上相逢,耳语大笑,谤讪时事。

惮于楼玄清正的名声,孙皓没敢直接杀掉楼玄,而是将楼玄流放到广州,密令交趾将张奕寻找机会杀死他。

张奕不忍心杀楼玄,带着他东征西战。楼玄在战斗中表现得很英勇,时时处处保护张奕。张奕暴病身亡后,楼玄为他治丧,发现了孙皓给张奕的诏书,回去后便服毒自杀。

孙皓不但随意杀人,还滥施酷刑。

凤凰二年(公元273年),孙皓爱妾让人到市场劫夺老百姓的财物,孙皓的宠臣司市中郎陈声将这个下人绳之以法。妾把此事告诉了孙皓,孙皓勃然大怒,找了一个理由,将锯子烧红,锯下了陈声的头,把他的身体扔掉。

凤凰三年(公元274年),孙皓左夫人王氏去世。孙皓早晚哭悼,伤心过度,有几个月没露面。

会稽传言孙皓驾崩,章安侯孙奋会当皇帝。孙奋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信以为真,清扫了一下仲姬的坟茔。

孙皓杀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车裂了张俊并且灭了他三族。

由于左夫人的葬礼非常隆重,会稽还谣传孙皓已死,现在的皇帝是孙皓的舅子何都。他和孙皓长得很像。

临海太守奚熙给会稽太守郭诞写信非议朝政,郭诞把此事告诉了孙皓,但没有告诉他会稽的谣言。

孙皓让何植发兵攻打奚熙。奚熙兵败,部下杀了他,并灭了他三族。郭诞则被发配到建安造船。

《三国志•妃嫔传》注引《江表传》说,左夫人是张布的大女儿,冯纯的妻子,《三国志•吴主五子传》则说此事发生在建衡二年(公元270年)。

孙皓引江水入宫,宫中女子稍不合己意,便将她们杀死并抛尸江中,顺流而下。

孙皓非常不喜欢别人直视他,如果谁敢直视他,便会被施以凿眼的酷刑。

他还对人施以剥脸、砍足的酷刑。

3

荒 唐

孙皓非常喜欢喝酒。不但自己喝,还强迫朝臣喝。
他每一次摆宴席,都要摆一整天。同席的大臣,无论酒量如何,孙皓都要求他们喝七升酒。

孙皓喜欢在酒宴上让大臣们互相攻讦,揭露彼此的短处和阴私,以此取乐。每次酒宴的时候,他还会安排十个左右不喝酒的黄门郎,终日侍立,观察大臣们酒后的言行。

宴会过后,他便让这些黄门郎启奏大臣们在酒宴上揭露出来的阴私和错误,对自己不敬的言行,一旦发现哪位大臣犯过什么错误,在酒宴上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者有不恭敬的举动,甚至眼神不对,就小则问罪,大则收捕诛杀。

韦曜只有两升的酒量。在孙皓宠信他的时候,常常同意他少喝酒,或者用茶代替。后来孙皓不太宠信他了。每次宴会,都逼着他喝酒,不喝就定他的罪。

韦曜认为,这样互相诋毁,会让大臣们彼此怨恨,离心离德。所以每当孙皓让韦曜揭露其他大臣短处的时候,他只是用经义为难一下同僚而已。

孙皓认为他不尽力,再加上其他嫌隙,在凤凰二年将他投入监狱。

韦曜以自己还有几部书没有写完为由,请求孙皓免去自己的死罪。同僚华覈也以求孙皓饶韦曜不死,让他著《吴书》。

但孙皓不为所动,还是杀死了韦曜,并将他的家人流放到零陵。

孙皓非常好色。

他的后宫有数千女子,尤嫌不足。俸禄两千石以上的大臣,女儿成年以后,都要先送到宫里备选。选秀结束后,未被选上的女子才可以出嫁。

孙皓的元配滕夫人之所以不被废黜,仅仅是因为巫师说,滕夫人不废对孙皓的运势有好处而已。孙皓宠幸的姬妾,多人常年佩带着皇后的玺绂。滕夫人只是徒有皇后的虚名而已。

孙皓曾经非常宠幸张布的女儿,封她为美人。有一天,他问张美人:你父亲在哪里?

张美人说:被人残害而死。

由于张布是孙皓命人在流放的路上杀死的,张美人这样说让他勃然大怒。孙皓用棒子打死了张美人。

后来,孙皓又思念她的美貌,让能工巧匠用木头雕刻出她的形象,经常放在身边。

虽然如此,他对张美人的思念之情仍然无法排遣。于是他问侍臣:张布还有女儿吗?

侍臣回答:张布的大女儿已经嫁给了前太尉冯朝的儿子冯纯。

但是孙皓并不管这些。他把冯纯的妻子抢进宫,封她为左夫人。

孙皓与左夫人朝夕相随,寸步不离,不理朝政。他还让人用黄金做了数以千计的华燧、步摇、假髻,让宫女们佩戴者玩儿相扑。这些首饰很快就坏了。坏了以后,他又让工匠重做。

制作这些首饰花费甚大,而且工匠在制作过程中又偷窃材料,致使府藏大为空虚。

夫人去世后,孙皓非常悲痛思念,让人修建了一座很大的陵墓,又让工匠将柏木刻成卫兵随葬,又随葬了很多金银财宝,各种玩物。

左夫人的死让孙皓非常悲伤,他在内殿为她治丧,有半年多的时间没怎么露面。

4

前 因

孙皓的残暴,固然为人不齿,却也事出有因。

按照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人通过观察、体验和学习获得了对世界的认识,并在对世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行为。

孙皓从出生之日起,天天耳濡目染的就是奶奶王夫人、父亲孙和和张妃因为权力斗争失败被陷害至死的事情。

孙皓的父亲孙和是孙权的三子。孙权非常宠爱孙和的母亲王夫人。爱屋及乌,孙权也非常喜爱孙和。

孙和自幼聪明过人,博闻强识,待人彬彬有礼,非常孝敬父母,也尊重朝臣,朝野上下非常喜欢他。

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权听从了早逝的太子孙登的建议,将十九岁的孙和立为太子。

此时孙和的生活,可谓风平浪静,一片祥和。

然而,在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宫廷,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岁月静好。

孙权的女儿全公主和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关系不好。

她担心孙和做了皇帝后,对自己和夫家不利,想方设法构陷王夫人和孙和母子。她还和孙和的弟弟孙霸相勾结,图谋废掉孙和。

孙权生病的时候,孙和去家庙祭祀。家庙离张妃的父亲张休家非常近,于是他顺便去岳父家坐了坐。

全公主让人偷偷了解到了这些事,添油加醋地告诉孙权,王夫人看到孙权生病,面有喜色,太子祭祀的时候,结交大臣。

孙权勃然大怒,王夫人忧心忡忡地死去。孙权也渐渐不再宠爱孙和。孙和非常担心被废黜,孙霸则更加觊觎太子的位置。

陆逊、吾粲、顾谭等人多次进谏孙权,不可轻易废黜太子,导致诸子夺嫡的局面。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孙弘、吴安、孙奇、杨竺等朝臣和全公主则依附于孙霸。

两宫相争不已,朝臣也为之分裂为两个势同水火的阵营。

孙权也犹豫了。公元250年秋天,他将孙和软禁起来,将孙霸赐死,并将党附孙霸构陷孙和的杨竺、全寄、吴安和孙弘一并处死。

朱据、屈晃则泥头自缚,连日请求孙权不要废黜太子,弄得孙权心烦意乱,说他们无事生非。

孙权想废黜孙和,无难督陈正和五营督陈象上奏章引用晋献公杀申生的典故劝说孙权。孙权大怒,族诛了陈正和陈象,但没有废黜孙和。

应该怎样处理孙和,他犹豫了数年,未做决定。

孙权对侍中孙峻说:子弟不和睦,朝臣分裂,将会像袁家那样衰败,也会被全天下耻笑。要是立其中一人为太子,无论是谁,天下怎能不乱?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一定很悲哀。

吴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正月,孙权软禁了孙和两年之后,最终下定决心,废黜孙和,封他为南阳王,让他去长沙,另立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

孙和废黜三个月后,孙权去世。

诸葛恪是张妃的舅舅。孙和南迁时,诸葛恪让人给张妃带话:帮我告诉张妃,总会有出头之日的。

这句话被人泄露了出去。民间传言,诸葛恪可能要迎立孙和。

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诸葛恪被诛杀后,孙峻剥夺了孙和的玺绶,将他流放到新都,然后派遣使者将他赐死。张妃也跟着孙和一起自杀了。

孙皓的母亲何姬说:如果都死了,谁来抚养孩子呢。于是她活了下来。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早期经验对人的认知发展更加重要,六岁以前的人生经验尤其重要。童年经历在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孙皓公元264年即位,《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说他即位的时候二十三岁。由此推算,他出生的时候应该是公元241年。

据《资治通鉴》记载,全公主诋毁孙皓的祖母王夫人致使她忧愤而死的那一年,孙皓才四岁。

父亲孙和被软禁的时候,孙皓九岁。

父亲孙和被废黜南迁的时候,孙皓十一岁。

父亲孙和被赐死的时候,孙皓十二岁。

将他祖母诋毁至死的全公主是他的姑姑,和父亲争夺太子位的孙霸是他的叔叔,他父亲被赐死时的皇帝是他最小的叔叔,当时掌权的孙峻,也是他的族兄。

他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全是他人对他好学深思、温良敦厚的父亲和无辜的祖母以及张妃一步步的构陷和残害。

而狠心构陷和残害他父亲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父亲的同胞兄弟姊妹,也是他的姑姑和叔叔。

孙皓的整个成长过程观察到的,是一个充满了卑鄙的欺骗、无耻的陷害和残忍的杀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是君臣之间的恩义,还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感情,在残酷的权力斗争面前,一概荡然无存。

宫廷是一个势利的地方。

作为一个被打入另册的儿子,童年时期的孙皓体验最多的肯定不是掌声和鲜花,不是众人的宠爱,而是歧视和凌辱。

十一岁,孙皓随父南迁,接着又见证父亲和嫡母自杀。如果孙峻当时再狠一点儿,孙皓母子的性命也很堪忧。

歧视和凌辱之外,还有残酷斗争下的担惊受怕和朝不保夕。

长辈们残酷的权力斗争和倍受凌辱、担惊受怕的童年给孙皓的精神世界涂抹下了怎样的底色,可想而知。

这样的环境会让孙皓得出怎样的结论?形成怎样的世界观?

他会认为,人世间最重要的是权力,得到权力的人可以号令天下,征服一切,尽享荣华富贵。而失去权力,则会死无葬身之地。

父子情、兄弟情、夫妻情都不重要,在残酷的权力斗争面前都不值一提。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惜一切,不择手段,保住权力。

孙皓决不愿意再像他父亲那样做一个好学深思、温和良善的人,他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到了在那样险恶的环境里,做一个善良的人需要付出怎样巨大的代价。

他要做一个狡猾如狐狸、凶猛如豺狼,不择手段、残酷无情的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报复那些当初伤害过自己和家人的人,也才能保住自己的权力,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孙皓的姑姑全公主、叔叔孙霸用欺骗的方式让他的祖父孙权不再宠爱他的父亲孙和和祖母王夫人。

从他们那里,孙皓学到了欺骗和不择手段。

孙皓的祖父孙权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孙霸,永安三年,由于会稽传言孙亮要回来当皇帝,孙皓的六叔孙休流放并杀死了孙皓的七叔叔孙亮。

从他们那里,孙皓学到了冷酷无情和六亲不认。

孙皓的多疑猜忌和他的冷酷无情后面,隐藏着的,其实是深深恐惧。

幼时的经历让孙皓对失去权力之后的下场有着深深的恐惧。

恐惧使孙皓多疑。在他看来,周围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同胞兄弟、朝中大臣,还是黎民百姓甚至宠幸姬妾,都有威胁他权力的可能。

因为怀疑大臣,所以孙皓在宴会上灌醉大臣,让他们互相攻讦,并让不喝酒的黄门郎观察他们有没有不敬的言行。在孙皓看来,大臣们喝得烂醉如泥后,才会失去所有的心理防范,酒后吐真言,对自己无所隐藏。

因为怀疑张布的女儿,担心她对自己不满,所以孙皓问张美人她父亲张布的事。当张美人说父亲是被人残害而死的时候,他嗅出了她言谈之间的不满,棒杀了她。

因为怀疑所有的人,所以他要对直视自己的人施以挖眼的酷刑。在他看来,直视就是不恭敬的表现,都潜藏着造反的可能性。

楼玄和贺邵路上偶遇,驻足耳语几句后,两人会心大笑。对于孙皓来说,他们耳语肯定是在议论自己,大笑一定是在嘲笑自己。

孙皓降晋后一次和贾充的对话,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残暴和他对失去权力的极度担心之间的关系。

朝会上,贾充对孙皓说: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眼睛,剥人面皮,犯了什么罪会施以这样的刑罚呢?

孙皓回敬他:弑君的大臣和为人奸诈不忠的,就施以这样的刑罚。

这固然是在对贾充反唇相讥,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孙皓有多么担心失去权力。

孙皓的内心没有丝毫安全感。在他眼里,无人不可疑,无事不可疑,每个人做的每件事看起来都像是要向他夺权。他的多疑,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他深信让朝臣和民众极度恐惧是巩固权力的不二法门。

恐惧之外,还有无奈。

孙皓即位的时候,蜀汉已经灭亡。长江对面的晋国,国土是东吴的七八倍以上,并且兵强马壮,人才辈出。

东吴灭亡是迟早的事。

孙皓皇帝何时做到头,取决于晋武帝司马炎何时下灭吴的决心。而这样的形势并不是他造就的,也不是他能够左右的。孙皓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等着大限的到来。

如果一个人没有非常高的修养,在等待末日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

孙皓之所以如此荒淫无度,与他的末日心态也不无关系。

虽然孙皓大多数情况下冷酷无情,六亲不认,但在少数情况下,他也流露出过感情。

宝鼎二年七月,孙皓让薛珝营造用于祭祀的寝庙。

十二月,他派孟仁、姚信等人用灵车和法驾迎接父亲孙和的神识。

孟仁一行回来后,随从的巫师告诉孙皓,看到了他父亲的灵识,言谈举止和服饰与生前一模一样。

孙皓听到后,悲喜交集,涕泪横流,可见他对父亲还是非常有感情的。

棒杀了张美人后,孙皓十分后悔,让人用木头雕刻出她的形象,放在自己的身边。可见,他的心中,对张美人还是有爱的。

只是这种爱没有战胜他对失去权力的深深恐惧而已。

归根结底,孙皓只是那个混乱年代的一个悲剧。

惨烈的宫廷斗争给了孙皓一个不幸的童年,然后他将自己的不幸和灾难加倍地还给了社会。

尽管孙皓拼命地想保住自己的权力,东吴被西晋吞并,他最终还是失去了自己的权力。

他只知道恐惧能让人变得小心谨慎,不敢造次,但他不知道恐惧也能让人从内心深处抛弃他,背叛他,略有风吹草动,便会离他而去甚至倒戈一击。

*文中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三国志》中华书局 1999年4月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7年1月
相关文章
邓艾之死

小人的反噬

三国形成和统治时期的灭族事件

赫赫战功下的累累白骨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作者
Neomi
慈悲待人,理性观世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暴君孙皓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