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作家笔记》读后感 -这种气概我从未有过

《作家笔记》是一本别出心裁的书,英国作家毛姆将自己从18岁到70岁间信笔记下的创作素材按年代结集成册,包括人物印象、风物速写,当然也少不了搜罗自世界各地的八卦秘闻。

为免于不必要的嘲讽,深谙人情事故的作家在前言中直言不讳:

我出版这些笔记,不是因为我狂妄自大,觉得自己写的每一句话都值得保存,应该永垂不朽。我之所以把它们发表,是因为我对文学创作技巧以及过程感兴趣,如果其他作家写了类似的书,我一拿到便会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读者在笔记中会发现不少似曾相识的段落,那是因为它们后来有幸跻身于几部传世佳作,这正是毛姆“迫不及待”想从别人那儿看到的:最初打动作者的是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又被作者如何发展成一部小说。

笔记中还有大量没来得及派上用场的人物、故事,之所以说“没来得及”,是因为它们的精彩之处不亚于那些广为人知的幸运儿,只是创作者的生命有限,没机会将它们领出家门。

毛姆

1922年,有位美国外交官的太太给毛姆讲了一个故事,被他记在笔记中。

十月革命前,这位太太的丈夫在圣彼得堡任职,她结识了当地一位很富有的贵族太太,经常参加她举办的聚会。前些天,美国太太在巴黎遇到流亡异乡的旧相识,震惊地发现对方衣衫褴褛、生活寒酸,美国太太给了落魄的俄国太太一万法郎,让她去买些新衣服,心想这样也许能帮她找个像样的工作。

一周后,两个人又在街头碰上,俄国太太还是穿着那身旧衣服,她面有愧色地解释说,她的朋友个个都穷困潦倒、破衣烂衫,若只有自己一人衣着光鲜,她实在没法接受,于是她把朋友们都请到巴黎最著名的餐馆吃了一顿大餐,之后她们又进了一家又一家夜总会,直到把每一分钱都花光。她们早上八点才回到家,身无分文,疲惫不堪,但心情舒畅。

美国太太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他恼火地责怪她浪费钱:“你根本没法帮那种人的,”他说,“她们根本无可救药。”

“他当然说得没错,”美国太太对毛姆说。“我也很生气,但是你知道吗,不知怎么地,我居然隐隐有一点羡慕她们。”她懊恼地看着毛姆,接着说,“我觉得这表现了一种气概,这种气概我从未有过,也永远不会有,”她叹了一口气。

这个故事打动了毛姆,继而经他之手打动了我,或许通过这篇文章还有幸打动你,它的奥妙就在于,美国太太清清楚楚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这种气概我从未有过,也永远不会有。

或许她不愿进一步挑明的是,我从未真正地活过,也不敢真正地去活。

“这种气概”是真实地活着的气概,它看起来又丑又破,却美得像一件艺术品。

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安迪蒙冤入狱后惨遭欺侮,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可他每天还是将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把捡来的石头打磨成精美的艺术品送给朋友,斯蒂芬·金这样写道:

尽管他碰到不少麻烦,还是继续过他的日子,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却办不到,他们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这么做,其中许多人根本没有被关在牢里,却还是不懂得过日子。

显然,俄国太太没用那一万法郎把自己关在牢里。

玛格丽特的私人读书笔记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作家笔记》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