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是谁导致了祥林嫂的躯体消亡和精神死亡?——《祝福》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深刻认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掌握文章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鲁迅先生对备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底层小人物的同情与无奈,怀揣着种种复杂的情感,他的笔下塑造了闰土、孔乙己、七斤等鲜明的悲情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祝福》中的祥林嫂同样是一个不幸的人,究竟是谁造成了她的悲剧命运呢?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祝福》,感受祥林嫂的命途多舛,体会那个时代的人性冷漠和事态炎凉。

三、品味探究——是谁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生(预设):是祥林嫂。

师:对。那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预设):是一个命运十分悲惨的人,一个深受压迫却不敢反抗的人。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预设):可以从文中对她的肖像描写中看出。

师:不错,文中对祥林嫂的几次肖像描写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那么同学们,文中有关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共出现了几次呢?

生(预设):四次。

师:都有哪四次呢?

生(预设):第一次描写是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第二次描写是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次描写是在准备“祝福”时:“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最后一次描写是临死前:“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师:这短短的四处肖像描写把祥林嫂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可以注意到这几处描写有个共同之处,请问是什么呢?

生(预设):都描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

师:不错,那同学们知道这几处肖像描写用了什么手法吗?

生(预设):白描。

师:对,作者抓住了祥林嫂的眼睛这一主要特征,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祥林嫂的形象,将她那悲苦的一生展现在我们面前。那祥林嫂一开始就陷入了绝望吗?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呢?

生(预设):不是,她是逐步陷入绝望的。第一次对祥林嫂进行肖像描写时,祥林嫂刚失去丈夫,虽然命运不幸,但是她还没有放弃生活,想要出来做工维持生计,她“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慢慢地祥林嫂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也开始有了生活的希望”;第二次描写是祥林嫂刚经历了丧夫丧子的巨大厄运,对于一个传统社会中“出嫁从夫,父死从子”的女性来说,这种打击无疑是致命的。经历了人世间的心酸痛苦之后,祥林嫂开始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第三次是祥林嫂将自己丧子的悲痛与鲁镇的人们诉说,想要得到一点安慰与同情,但是却成了别人口中的笑料,处处被歧视和嘲笑,这种冷漠的人心让祥林嫂陷入了绝望之中;最后一次是祥林嫂在封建君权、族权、神权的多重迫害下,如同行尸走肉般已变得麻木绝望,她已经全面崩溃了,毫无生存的希望。

师:所以,我们可以将祥林嫂的心理历程归纳为:重拾信心—感到失望—深陷绝望—全面崩溃。

师: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是谁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生(预设):我觉得是四叔。

师: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预设):从四叔的语言中可以看出,文中有关四叔的语言描写不多,主要有以下几处:“大骂新党”“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可恶”等。

师:那结合语境,从这寥寥数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叔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预设):四叔是一个封建家庭的专制大家长,坚守与捍卫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迂腐而又顽固。所以,在祥林嫂想要参加祝福时,四叔一次又一次地阻止,这种没有一丝感情的冷喝不断地折磨着祥林嫂的内心,将她一步步地推入深渊。

师:四叔的冷酷无情确实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一个原因,那除此之外,还有谁呢?

生(预设):还有柳妈。

师:柳妈被称为“善女人”,她怎么会导致祥林嫂走向不幸呢?

生(预设):柳妈虽然被称为“善女人”,但她却不是真正的善良。当祥林嫂向她倾诉丧子之痛时,柳妈却“不耐烦地看着她的脸”,甚至将祥林嫂的伤疤大肆宣扬出去来弥补自己心灵的空虚;对于祥林嫂的再婚,她只有诘责,不断地教唆祥林嫂去捐门槛。她的这些行为都给祥林嫂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让祥林嫂整天活在恐惧中。

师:通过这位同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柳妈的性格特征,那就是?

生(预设):伪善。柳妈是那些冷漠看客的缩影,没有丝毫的同情心。

师:同学们归纳得都不错,但是在文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可谓是压倒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请同学们找出他是谁。

生(预设):“我”。

师:不错,就是“我”。那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我”在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生(预设):“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化身。

师:既然“我”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启蒙者,那“我”怎么会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杀手”呢?

生(预设):祥林嫂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我”却表现得吞吞吐吐,没能告诉祥林嫂准确的答案,最后慌忙离去,这种狼狈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强大的封建思想面前的怯懦与无能为力。知识分子尚且如此,那毫无学识的祥林嫂又该怎么办呢?这便成为了压死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

师:循着这个问题继续探究,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小说在结构上的一个特点,文中在前几段就交代了祥林嫂与“我”的对话的死亡,这本该是小说的高潮,却出现在了最前面,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学生沉默)

师:其实这是一种倒叙手法,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这种手法让读者对祥林嫂的死亡原因充满了猜测和假象,这种悬念的设置使读者愿意跟随“我”的脚步一步步去揭开谜底,一步步走进那个“人人吃人,也被人吃”的封建社会。

生(预设):明白了。这种叙述方式营造了小说悲惨的气氛,更有利于主题思想的揭示。

师:不错,《祝福》主要描写了祥林嫂充满悲剧的一生,她的遭遇让人动容,那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能总结出什么主题呢?

生(预设):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毒害。

师: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能不能具体展开说说呢?

生(预设):主要体现在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守节”观念根深蒂固,祥林嫂第一任丈夫死了之后,依然不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其婆婆可以轻而易举将她发卖,对此,祥林嫂是极力反抗的,但是这种反抗却不是因为思想觉醒,而是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忠贞、守节的思想。所以,在柳妈的怂恿下,她对自己嫁两个丈夫的行为深感恐惧,才会有“捐门槛”的做法。祥林嫂错误而愚昧地以为,捐了门槛就可以和别人一样平等,拥有“祝福”的权利,可现实却给了祥林嫂当头一棒,她的希望在鲁四老爷的一声断喝中被击得粉碎。无论是祥林嫂,还是柳妈,她们都甘愿沦为礼教的奴隶,这种对封建思想的坚信不疑是旧社会祥林嫂们的共同悲剧。

师:还有其他的吗?同学们可以从“我”上面下下功夫。

生(预设):知识分子的无力与反思。

师:不错,那文中是怎么表现这一主题的呢?请大家找到原文。

生(预设):文中主要是通过“我”和祥林嫂的对话来表现这一主题的。“我”“是识字的,又是出门的人,见识得多”,是一个受到新思想启蒙的知识分子,但是这只是“我”的一个侧面。面对祥林嫂的询问,文中是这样写“我”的表现的:“我很悚然,遭了芒刺一般”“吞吞吐吐地说”“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我即刻胆怯起来了,实在,我说不清……”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作为一个启蒙者却无法回答祥林嫂的问题,只能落荒而逃,祥林嫂死后,“我”也远离了故乡。

师:所以从这些描写中其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知识分子的迷茫与尴尬,以“我”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新思想也许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在现实的问题面前表现得软弱无力,这种情况让作者陷入深深的反思和批判当中。

师:鲁迅先生的作品总是充满批判性的,他对人性的冷漠做了深刻的挖掘,那同学们能不能再发散一下思维,看看是否还能归纳出其他的思想?

生(预设):对冷漠人性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师:这个主题在鲁迅的作品中很常见,那在《祝福》中是怎么表现的呢?

生(预设):封建思想的卫道士鲁四老爷嫌弃祥林嫂是寡妇,不让她碰“祝福”的东西;“善女人”柳妈恐吓祥林嫂有两个丈夫会被阎王据开来,让祥林嫂陷入了巨大的精神折磨之中;祥林嫂向鲁镇的人们讲述儿子死亡的经过,他们却幸灾乐祸,把祥林嫂的伤痛当成是调节自己枯燥乏味生活的调剂品,有时掉几滴虚伪的眼泪来获得无聊的心理满足,这些看客以他们自以为是的“善良”一步步将祥林嫂推向命运的深渊,让她万劫不复。

师:总结得很好,这些冷漠的看客们看似没有直接杀害祥林嫂,但实际上就是他们一步步将祥林嫂逼上绝境。鲁迅先生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人性的冷漠、自私与愚昧在这些看客身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示从而来唤醒人们的精神觉醒,无疑是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了。

四、板书设计

五、总结反思

《祝福》是高中教材中一篇很重要的小说,首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时代背景,由于时间久远,可能很多学生并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好良好的教学情境;其次,要具备文体意识,对于小说来说重要的是情节以及人物的塑造,不能想当然地去讲解,还要有边界感,对文章的解读要立足于课文和单元的要求;最后,合理利用好板书,对于重点内容需要通过板书进行强调。

THE END

作者 | 王娜

编辑 | 王艳玲 董佳佩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是谁导致了祥林嫂的躯体消亡和精神死亡?——《祝福》教学实录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