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凯特·汤普森《寻找时间的人》读后感

凯特·汤普森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

小说发生在爱尔兰的一个小镇,主人公吉吉身处在音乐世家中,吉吉擅长各种乐器熟记各种乐曲。小镇的人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不知道时间去哪里了,妈妈的生日即将到来,为了满足妈妈希望有更多时间的生日愿望,吉吉意外穿过时间之膜进入奇那昂格。

奇那昂格是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太阳永不动,人永不会生长,人通过时间之膜进入奇那昂格后就将一直保持进入时的状态,这里是永恒之地。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太阳开始移动,老狗皮皮开始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流逝。

吉吉意外进入奇那昂格,因为安妮·科尔夫告诉他或许在这里能够买到时间,永恒之地出色的小提琴手安古斯告诉吉吉他们并不需要时间,却不知道要怎么把时间拿给他。

后来安古斯告诉吉吉,这里发生了时间泄露,因此吉吉的世界才会觉得时间过的快,永恒之地才会不再永恒。

两人踏上寻找时间泄露之处的奇妙旅程。

凡人世界与神仙世界

小说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方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对现实的“时间流失得越来越快”问题做了充满想象力和魔幻的解释。小说认为,世界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凡人居住的世界,这里的人们拥有许多东西,譬如时间、过去和未来、生命和死亡、财富、权力、工作、学习等,人们忙忙碌碌,追赶自己,生活环境多人文景观。

另一部分是“神仙”居住的奇那昂格—永恒的青春之地,这里没有时间,没有担忧,没有钱的概念,人们可以自由地在两个世界间穿梭,生活环境非常原始,多是自然景观。

两个世界之间以时间之膜为分界,同时音乐也是两个世界共通的事物。时间之膜在海、陆、空都存在,海门供人鱼穿梭,陆门也就是古堡中的地宫供人类穿梭,天门供布谷鸟穿梭。小说也对“百慕大神秘三角”的不可解释性给出了独特的理由,认为这是天门忘记关闭,因此有飞机穿梭到这里。

小说的象征意义就是对“时间”这个哲学命题进行了诗性揣摩,将最内在的、最深刻的心灵体转化为认识的对象。因而,它的价值就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它所蕴含的内在体悟。

爱尔兰的童话气息

这或许是我看的第一本爱尔兰小说。

文字描写很细腻生动,似乎分好了景别与转场,看起来非常流畅富有画面感,就像看一部电影:

拖拉机颠簸前进。吉吉看着前面的驾驶室,波丝戈的尾巴左右晃动着,好像有人把它从一边甩到另一边一样。在他们的右侧,电栅栏的另一边,是莫利田,就是房子后面的那片田地。莫利原本是头驴子的名字,现在驴子早被人遗忘,名字却让利迪家的人送给了这片田野。一串斑驳的影子正穿过莫利田,就像一群鱼游向黑色的海洋深处。那是一群山羊,白色的萨能羊和棕白色的吐根堡羊,正冒雨朝院子边上的羊圈走去。

另外令我有所收获的一点在于,爱尔兰人对于童话与民间传说的传承,令人醒悟。不久前看过一部爱尔兰的动画片,也是源于一个爱尔兰传说。

母亲告诉吉吉,表面看起来,神父完全控制了我们的生活和信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爱尔兰,有更古老、更原始的信仰,它们存在几千年——民间传说。

这种信仰隐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从未触及。

中国其实也有很多民间信仰,但很多时候我们很少看到它们变成影视化的作品。而爱尔兰,音乐,就是一种绝对的信仰,即便从未去过爱尔兰,但我相信每个爱尔兰人的血液里都带着音符。

想起来,小时候,妈妈说不能用手指月亮,不然晚上等我睡着了,月神就会来到我的床边把我的耳朵割下来,所以指了月亮要拜拜求原谅。

即便现在我也仍然相信这个故事,其实信仰本身不是客观的存在,但人倘若有一种信仰从小到大,带着梦幻的色彩,我觉得那样会成为一个很好很善良的人。

中国有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但流传广泛的却大多带着戏剧或悲剧或奇异色彩,而美好的民间故事却很少能够广为人知。

身边似乎很少有人拥有烂漫色彩,不是指肉麻的浪漫,而是天真烂漫。这是很可惜的。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凯特·汤普森《寻找时间的人》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