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集权与人性 ——《1984》书评

很有幸,《1984》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政治小说。其中的压迫与隐匿经常让人喘不过气,但主人公温斯顿对自由的思考和悲惨的遭遇,却令我对有社会新的思考。正如英国作家威尔逊所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温斯顿其实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公务员,但是正因为他在体制里,才能接触到一些体制外的人所不能接触到的东西,才会了解到这庞大的真相的一角。很难说,了解到真相的他是幸运的,一个人,在那样的社会里,看到的真相越多,就越接近死亡——不,应该是越接近与崩溃,因为死亡反倒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那样的社会已经不是“极权”这个词可以描述了。如果说“自由就是2加2等于4”的话,这个变态的社会不是要灌输给你“2加2等于5”,而是要让你发自内心的相信“2加2等于5”。如果不,便是无尽的折磨。
还有,妻子告发丈夫,儿女告发父母,下属告发上司,等等这些,相比起来,反而是极为平常了。情感在这样的社会里,自然是要被肢解的,因为只有当我们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的时候,我们才能全心全意的相信老大哥,相信老大哥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概念。而温斯顿就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书中最后也揭示了丑恶和残酷的现实,真正的自由之士正渐渐消失。

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而“没有黑暗的地方”更是对乌托邦社会极端的讽刺。这句话是由温斯顿引出的,他的反抗具有西方传统人文主义色彩,他的名字让人想到二战期间领导英国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首相丘吉尔。温斯顿坚信客观真实的存在,他厌恶自己在真理部从事的篡改历史事件报道的工作。他反思自己真实的现实生存状况,感知到自己的思维和表达都出现了障碍。在一个众人皆醉的环境中,温斯顿以写日记的方式与自我进行对话和辩论、确认自己的世界观。日记还是温斯顿通过重温、反省过去进行自我治疗的方式。

作为一本政治小说,《1984》给人们的思考一直延续到现在,令人喘不过气的极权主义和难以揣摩的人性使得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总能探到自由与人性更深处。

作者简介
刘笑宇,山东省北镇中学高64级2班学生,喜欢朗诵,热爱读书,热爱生活。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集权与人性 ——《1984》书评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