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连杜琪峰也要称他一句 “韦先生” | 编剧大师分享课(八)

原创 电影君 电影杂志 MOVIE

刘恒,述平,朱天文,芦苇,何冀平,岸西,王蕙玲,韦家辉……
这些熟悉但久不曾露面的名字,
都可以关联出很多优秀的中国电影。

他们都是曾获得过“金鸡”“金像”“金马”
“东京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外众多奖项的著名编剧,
也是当代华语电影史上著名大导演们最钟爱的创作伙伴。

他们创作生涯皆超过三十年,
亲历了整个华语电影的跌宕起伏,
见证着一次次萧条的“寒冬”和火热的“炎夏”。

把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过程提炼,汇集成“8节课”,
可以看出,
真正的创作者们无畏寒冬。

第八课
『 最大的敌人就是把自己钉在某个位置 』

编剧:韦家辉

合作导演:杜琪峰
代表作品:《和平饭店》《再见阿郎》《瘦身男女》《百年好合》《单身男女1、2》等

说起“银河映像”出品的电影,大家普遍都先想到杜琪峰,总觉得那些独具“银河”气质的电影全是他个人风格的代表。但其实,韦家辉也是“银河映像”的灵魂所在。

他与杜琪峰一起创立此厂牌,并作为编剧和导演创作了《一个字头的诞生》《瘦身男女》《大块头有大智慧》《向左走向右走》《神探》等影片。

说起韦家辉和杜琪峰这对老搭档,他们最初都曾在TVB工作过,虽然都听说过彼此,一个制作惊艳,一个编剧见长,但一直都没机会认识合作。

直到TVB要拍自己的电影,老板方逸华找到了她认为台里最棒的编剧——韦家辉,和最棒的导演——杜琪峰,一起拍一部90分钟的电视电影,才促成了两人的第一次合作。

后来杜琪峰真就转型去拍了电影,他找到韦家辉,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开公司,一起创作拍电影,但那时候韦家辉正在忙着拍摄电视剧《大时代》,并没有仔细去想这件事。

拍完了《大时代》,韦家辉也离开TVB走向了电影之路。而这个契机竟是周润发给他的。

那时候的周润发已经是香港最火的男演员了,能收到周润发的邀请一起创作拍摄《和平饭店》,对韦家辉来说不仅是个很大的“诱惑”,更是个很大的机会。最终《和平饭店》由两人一起编剧,韦家辉导演、周润发主演。

之所以叫《和平饭店》是因为韦家辉对上海的“和平饭店”以及里面的一个“老”爵士乐队印象深刻,便打算以上海为背景拍出这部有些美国西部片风格的电影。

“《和平饭店》是我的第一部片子,很高兴当年有机会与周润发合作,因为他是香港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那时候我刚从电视台出来,蛮想把它弄得有点不同。

“现在回过头去看这部电影,我觉得它的定位应该是一部商业片,可是,不应该那么贪心,太心急地放太多不同的风格。现在回头看,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处理得不太成熟。”

看着韦家辉终于想通了踏出TVB尝试拍电影,杜琪峰自然不能再错过这次机会,又找到他聊合作,开公司、搞创作,反正就是一起干大事就对了。韦家辉也觉得两人彼此都很谈得来,无需太多劝说,便开始了他们的合作之路。

刚开始两人一起搞电影,即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司或者名称,也没有很明确的分工,就是很默契的韦家辉写剧本、杜琪峰找资金然后拍摄制作,互相配合又互相“放手”,不干预。

《一个字头的诞生》算是他们有了公司(银河映像)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由韦家辉编剧、导演,杜琪峰监制。这部作品的诞生,也展现了属于“银河映像”的独特风格,既有枪战片类型化的东西,又蕴含许多哲学思维在其中,这也恰好是许多影迷最喜欢“银河映像”的关键所在。

“银河映像”成立初期,正赶上香港电影最低谷的时候,金融危机加上电影市场的动荡,让韦家辉和杜琪峰在成立公司后创作的几部电影,接连没有赚到钱,这给他们的经营带来很大压力。

投资方也会特意要求他们拍一些更商业化的电影,来为影片带来更好的收益,这让韦、杜二人有些犹豫。

但那时他们还是选择了自己更想走的路,因此在1997—1999年之间,他们所拍摄的影片都还是以风格化为主。虽然这其中,慢慢出现了如《枪火》《暗战》《再见阿郎》等影片,都蕴涵了一些现在如今看来是“商业化”的元素,但依然难满足投资方们对市场的期盼。

“你看银河映像一开始也挺偏锋的,但经过了几部之后,发觉路难行,然后有些声音告诉你,你离市场远了。”

终于顶不住压力,韦家辉跟杜琪峰两人达成一致:先拍观众喜欢的电影。于是在2000年时,也有了他们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商业电影《孤男寡女》。

接下去的几年里,《钟无艳》《瘦身男女》《向左走·向右走》等大批看上去毫不“银河映像”的商业片出现,虽然市场反响很好,但始终让韦家辉觉得“失去了自我”。

在拍摄2003年的贺岁影片《百年好合》时,来到四川取景拍摄的韦家辉特意去看了乐山大佛,在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就是后来的《大块头有大智慧》。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我们不明白的东西,可能是佛,可能是神,也可能是道,但我还不是一个佛教徒。我只是喜欢看很多形而上的东西。”

虽然韦家辉和杜琪峰都不是佛教徒,影片最终也并没有在乐山拍摄,但是加入了这些佛教元素和哲理到故事中去,使得整个故事和影片更耐人寻味。

“(杜琪峰)他对我的意念一直都很放心,虽然每次我都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自己的意念。”

尽管韦家辉很少在开镜前写好一个完整的剧本,但在杜琪峰口中,他依然是香港最好的编剧:“我可以大胆说句他是无懈可击的,无论在创意、戏剧处理以及哲学上,他都能兼顾得到。他的人物角色性格又强,每次的信息都很满,很全面。我可以这样讲,香港最好的编剧是他(见第二十三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特刊)。”
对韦家辉来说,《大块头有大智慧》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影片由当时最红的刘德华和张柏芝主演,刘德华更是继《瘦身男女》之后又一次挑战特效妆——满身肌肉的大块头,看上去还是很有商业元素和一些“喜剧”效果,但故事也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娱乐与深意兼具,也更好地展现了“银河映像”所要表达和探讨的理念。

《大块头有大智慧》在当时拿到了几千万的票房,算是韦家辉的一次成功尝试,鼓励着他继续拍这样的电影,像之后韦家辉编剧创作的《神探》《再生号》以及《盲探》等影片,都是这一类型风格的延续。

“但大部分时间很难,当这个市场一放大,到整个大中华市场,接受这些戏的(人数)比例可能只有很小。甚至你排期上映,也可能有人说这部戏这么深奥,看不明白。”

说起香港电影导演、编剧的“北上”合作,韦家辉和杜琪峰算是很晚的,因为他们更喜欢拍保有“香港特色”的电影,而不是只一味的迎合观众和市场的喜好。

“没有刻意去讨好,不是观众喜欢看什么,最近什么红,就去拍什么。我们是比较笨的,什么最火,银河就把它的题材反过来拍。”

韦家辉始终喜欢风格化的内容,即使有时候可能离观众有些距离。但是眼前“看不懂”或者不理解的观众们,也许过了几年后会很喜欢这部电影,这是韦家辉以及“银河映像”常会遇到的事。

他也觉得应该适时的与观众同步,如果总是离观众太远,那创作自然也就难以生存,所以“拍观众会喜欢的电影,(可以)认清你在这一行的地位。我觉得一定是两条腿走路。”

因此韦家辉也常常会跟自己的徒弟说,创作不要死板,“最大的敌人就是把自己钉在了某个位置。”他觉得观众们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给自己眼中的“银河映像”贴上标签,或者给它定义为某一种风格,但“银河”的风格可以很多变,无需拘泥在别人的眼光中。

“我是编剧,这个世界给我的感觉就是存在这些东西,有一天当我长大有机会去拍电影,我会把我想的东西拍出来,(比如)香港有很多人信佛,上帝、神,什么都有……”

(素材来自《南都娱乐》《看电影》及网络等)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连杜琪峰也要称他一句 “韦先生” | 编剧大师分享课(八)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