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七月与安生》影评:每个伤口都在咯咯发笑

《七月与安生》是一道玫瑰色的晚霞,初见时绚丽,但心中隐隐知道最美的就只有那一瞬。电影院中,那一瞬的泪光多么迷离动人,不过离开电影院后,那一道光亮只能留在回忆里,再也没有办法复制重现。这可能是因为《七月与安生》的故事始终不出青春闺蜜纠葛爱情剧的套路,纵使为了让情感起伏跌宕,在安妮宝贝的小说文本以外,特别设计片末三次的剧情翻转,不论是三种结局中的哪一个结局,都仍在观众预测之中,没有太多惊喜。

但如果因为故事的结构不出奇,而只把这部作品视为精巧的闺蜜撕逼电影,其实是小看了《七月与安生》。再怎么短暂的灿亮泪光,也曾经在黑暗中无比强烈地闪耀。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在传统的姊妹阋墙类型故事中突围,凭借的自然不是原始故事,安妮宝贝的文本情感渲染虽然十分丰富,但《七月与安生》能够取得观众的注目,不是因为观众都已经熟习的大众小说剧情走向,而是另有原因。

例如,摄影画面的风格、配乐的呈现,一派唯美,具有浓烈的岩井俊二风格。不论是色调的运用,剧中小说的呈现手法如《青春电幻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双女主角宛如《花与爱丽丝》的设计,更不用说片末在大雪中仰望的镜位,十足化胎自《情书》的知名场景,难怪导演要曾国祥在片末名单中特别感谢岩井俊二。这样的浪漫风格为这部电影定调,也是一种召唤唯美氛围的致敬方式。

这部作品最精湛的地方远不止此,从2016金马奖的入围项目应可见到端倪:最佳造型、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剪辑、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从这几项入围,大概可以见到《七月与安生》在原有文本上的再行改造。监制陈可辛与导演曾国祥连同四位女性编剧所打造的剧本,透过关键道具诸如钥匙或玉菩萨坠等巧妙的点题,设计的台词也灵动而细腻,对白真实而聪明,确实地烘托出七月(马思纯饰演)与安生(周冬雨饰演)这两个复杂的人物。

嘴上一句带过,心里却一直重复

例如安生与男主角苏家明(李程彬饰演)两次相遇的剧情,就透过简单重复的对白,灵活地把安生的狡黠聪慧及家明对安生的心折,鲜活生动地勾勒出来。初次相遇,安生去见家明,质问家明:

「都是你追别人还是别人追你?」

「都是你甩别人还是别人甩你?」

丢下了一句「有个女孩喜欢你,是男生就要主动」后,安生就飒爽离开。二次相遇安生与家明再度交手,家明与吧台的安生展开了一次精彩的攻防:

「麻烦你,水。」

安生给了家明一罐啤酒。

家明说:「来个玻璃杯。」

安生给了家明一个喝酒用的shot杯。

家明拿起小杯子说:「加一些冰块。」

安生洒了一些花生到吧台。

家明说:「还要个啤酒。」

安生在杯中倒了水。绷着脸蛋的安生终于对视而笑。他们开始友好地针锋相对:

「没想到,七月的朋友还真怪。」

「没想到,七月的男朋友可真无聊。」安生说,「七月喜欢你什么呀?」

家明反问:「七月喜欢你什么呀?」

「你喜欢七月的哪里?」

「你又喜欢七月的哪里?」

「我喜欢七月的一切。」

「七月的一切我都喜欢。」

「看来,我们还是有些共同点。」安生若有所思的说。

「我不那么讨厌吧。」家明回答。

在这两场对手戏中,展现了家明与安生的反应默契同样精明迅速,两人的互动也藉由这两次对白确定了调性。除了对白之外,安生每一种不同的笑容也让这个慧黠娇憨的角色更具有灵气。漫不在乎的微笑,装腔作势的假笑,故作无辜的傻笑,残虐无情的冷笑,压抑悲伤的苦笑,天真明亮的欢笑,周冬雨很大一部份的演技维系在笑与哭的表情演技。我们知道许多时候安生是在「装」在「藏」,但了解安生掩饰背后的真心后,也就更能够理解安生这个角色的立体。

立体性格的双生花

安生乍看冒险不羁,向往自由,但其实也会说出「我已经走到尽头了,可以回家了吗?让我回家吧。」这样疲惫的话。从安生每次面对重大事件的抉择能够发现,安生骨子里其实是没有安全感的人,就算是四海为家,也需要依傍着一个肩膀。她从小就恋慕着七月的家庭,渴望亲情的温暖,但她的名字对她而言就是对她最大的讽刺,颠沛流离,命不好的她,从来就没有「安」稳「生」活的日子。

确立了安生的立体性后,七月身为双生花的复杂性,才能更加突显。七月与安生一样,从名字上就暗示了本身性格与剧情一样具有翻转性。流火的七月季节,感觉是热情奔放的代表,但在剧中,与其说七月表面是夏天一样的性格,不如说是像早春一样的温润保守。她按照长辈们规划好的人生方向走,很少对自己的人生发表什么独立意见。表面上她看来不过是飞扬的安生旁边一道温柔的衬色,但实际上,七月比安生更会「装」。

如果说安生是每个女子都曾渴望过的「梦想中的可能」,那么七月就是认清了现实之后,蛰伏于日常,把自己的聪慧锻炼得谁都看不见的「现实中的精明」 。七月当然不是表面那么温柔婉约,幼时砸破玻璃门,其实是七月握着安生动手;七月也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发现家明与安生之间的情愫,更能够忍耐安生寄来的每张明信片中的「问候家明」。剧中更透过七月的口说,从爬山那时,就恨过安生。然而,用城府深沉来形容七月并不恰当,毕竟与心机、城府关联的,都是恶意的盘算。《七月与安生》最让人觉得感同身受的主题,并不是背后的阴谋计算,反倒是在掩饰、隐藏、装出表面样子背后的想法,都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好意。

心怀好意,但不善良

在现有的戏剧类型中,的确很少有一部作品这么真实而深入地探讨「因为好意而造成的伤害」。七月与安生在剧中情如姊妹,同时也仇如知己,两人都太清楚彼此的痛点,但造成伤害的,大部分都不是恶意为之,而是因为出于好意导致最后不可挽救的伤害。直接的说,所有冲突的症结点就在从头到尾贯串全剧的「让」这一项行为。

「让」表面上是心存好意的行为,从一开始安生把包子馅让给七月,到后来安生把家明让给七月,独自去了北京;七月在婚礼前一天要家明逃婚,借此把家明让给安生,是两人彼此之间纠葛的症结。「忍让」、「退让」,似乎是考虑了对方想法,牺牲自己的一种德行,应该是促成彼此关系的紧密,但在剧中,闺蜜互让的行为却间接导致反目互伤。

到底是为什么?也许就因为纵是好意,也不见得是善良。英国经济学家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说过:「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好意铺成的。」要把一件事物或是人,「让」给对方,其实代表得站在比对方更高的立场,由上往下地施予,也因此,乍看和谐的两人,其实是藉由着这种互让,制造微妙的优越差距感。虽然七月与安生在让菜、让人的时候,或许都不怀抱着恶意,但内心其实还是隐隐有知彼此在较劲。

能明显得见的剧情片段,是安生与七月重逢后的小旅行。七月用金钱打造优越感,「让」安生与自己一起住在高级饭店,进高级餐馆,借此掩饰自己没有安生那般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求生手段的自卑;而安生也在酒馆中显露自己的街头智慧,「让」七月见识了自己的机智足以赚到免费的饮食。

两人在「让」对方的当下,怀抱的大概都是保护与照顾的念头,但比起安全感,彼此所接收到的,到底还是那隐而未宣的「所以我比你优越」的心思。也正因为这样,两人终于摊牌坦白彼此的不满,七月对安生说:

「你这样靠男人赚钱,不觉得自己很贱?」

安生则回敬七月:「什么是妳的,什么是我的,妳算得不清楚吗?」

冲突于是引爆,七月指责安生在每张明信片文末都写上「问候家明」,且随身携带家明的玉坠,安生则反嘲七月:

「七月,妳是什么人,可能家明不知道,但我还不清楚吗?」

两人藉由「让」试图凌驾于对方,在关键的浴室冲突戏中更加明显。小时一起共浴,充满了快乐的浴室,长大之后却成为两人撒泼的场所。在浴室隔间中,安生不无委屈地说:「我一直都让着妳」,七月终于对安生说出了真心话:

「妳有资格吗?妳所有东西都是我给妳的。妳以为那些男人都爱妳?我告诉妳,这世界上除了我没有人爱妳!」

这种充斥强烈控制意念的支配话语,赤裸裸地表现了剧中的那些「让」,实际都是施恩,都是给予。纵使心怀好意,体贴对方,但那并不是一种无私的举动,而是带着自己的私欲。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不会有完全无私的奉献,渗杂自己意图所行使的善行,多了一些就变成了情绪勒索道德绑架,少了一点,就是相痛互疼的容忍退让。

每个伤口都开始咯咯发笑

在人物与主题上的多层次,让这部作品不须凭借剧情也能够展现情感的张力与强度。马思纯在2016年得到金马奖(双)女主角奖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七月与安生是一个人。」

这句话在日后有许多解读,许多影评认为这部作品将闺蜜的情感拉高到人生的层次,藉由互换人生的微妙体现小时代青年们的挣扎,但我觉得,马思纯这句话其实可以更直接地从作品本身理解。在我们清晰明了《七月与安生》剧中角色之间的「翻转」、「装藏」及主题本身的「退让」后,再来看剧中的重要剧情翻转设计:安生化身为网路作家七月,写下了剧中的《七月与安生》,就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如果在这部作品前期,观众以为是七月视点的版本故事,其实都是安生戴上了七月面具所编织出来的想像叙事:真实的七月并不一定会在初次与安生送别后「失望自己不是爱安生跟爱自己一样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真实的七月也不一定忍耐了几年「问候家明」都仍能和风温煦地在明信片中对安生吐露自己的心事,直到四年后在小酒馆才发作。我们所认识的七月,毕竟是一个已经缺席的人,只能透过安生对于自己伤口的种种追忆,才能够补足。

那么也许我们就能够理解,这部作品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在哪里了。这一直都是一则与伤害有关的故事,七月介入了安生的生命,彻底改变了安生的生活,她如同浴室冲突时所言,货真价实地给了安生所有一切:家人、朋友、情人、人生。每给出一项,就让安生的人生豁开一道伤口,淡红的痂还那么新鲜,只要一点点甜,就诱拐再从伤口里面吸吮的欲望。安生在剧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笑,那些都是一道道伤口所发出的咯咯的笑,每次发笑,泪水也还灿亮一如以往。映照七月的晨光,写下了与七月有关的小说,安生也在自己被遗落的人生中揣想着七月的未来,追忆七月的过去,在那个遥远的许久以前,安生与七月晚上手牵手同床,枕着厚实的肩膀一起睡觉,仿佛所有的伤害都还没发生,还是同样腼腆,相视,爱着,并且微笑。

标题与结尾致敬布勒〈每天都是一种练习〉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七月与安生》影评:每个伤口都在咯咯发笑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