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电影《天堂电影院》 - 我们一生寻找的生命真谛,早已存在于生命的最初!

原创 正心读书会

电影《天堂电影院》壁纸

很多人都喜欢看电影,将电影当作娱乐的一种方式,或一句台词、或一个镜头、或一个角色,亦或平淡、也或感动,但很少有人能深入,大多数停留于表面。

无论是感动还是平淡,转身就消散在平常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繁忙里,消散在流转的时空中。

但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观影读书,在交流中彼此温暖。

面对面的心灵激荡,相互启发的智慧陪伴,从电影中读出自己的人生,寻找自在的生命答案,点亮内在心灯,从而玩转人生,让自己做生命的主角。

这就是正心读书会,不断发现,不断自由。

正心读书会上海站9月6日在上海浦东五峰书院开展了一次观影分享公益活动,影片为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多雷执导的、斩获包括奥斯卡和戛纳电影节在内的无数大奖的《天堂电影院》。

来观影的朋友大多素不相识,但在正心读书会小伙伴真诚开放的引导下,沿着父爱、母爱两条线,大家就事业、亲情、爱情、人性……畅所欲言、真情流露,高质量的分享内容且不论,那份温暖,和每个人对自己了解的深入以及对人与人心灵连接的渴望,使得整个下午每个人的身心都受到了浸润滋养……

下面就撷取一些朋友的心声分享给大家,他们年龄各异,身份各异,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参加正心读书会的活动,都从自己的角度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部电影里
有每个人的一生

时代变迁,我们可以做着不一样的事,有着不一样的环境,但心底对温暖、对情感、对心灵升华的渴求从来没有变过,这是人性的共通之处。

《天堂电影院》通过对西西里岛小镇普通人的刻画、描写,将普通人物融入恢弘的时代背景中,简单、淳朴,喜怒哭笑都写在脸上,点点滴滴的平常、细腻处,是普通人心底的赞歌。

观众A(退休教师):

看了这部电影,说实在的,我内心非常感动,感动在什么地方呢?

我感觉我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电影里的多多有相似之处。

我本身在江苏,孩子在上海,我退休以后就到上海来带孩子。看了电影之后,对自己小时候观影的生活其实有很多怀念。

看宣传片的时候,我觉得它跟老舍的《茶馆》有相似之处。

茶馆是一个很小的公众活动的场所,但是就在这么小的公众活动场所里面,几十年的时间跨度里,有很多人出现在这个茶馆,通过这些人让我们看到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其实也是一个社会的众生相。

我感觉多多的“天堂电影院”也跟茶馆一样是一个社会公众活动的场所。

一方面它承载了社会几十年的发展,我们能在里面看到这个社会几十年的变化;同时,在乡镇,这个影剧院也承载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的交流、传承的作用,整个社会的众生相在影剧院里都能表现出来。

我看到老电影,看到它的电影院,包括电影院外的广场,看到很多人在里面活动,我就想到几个关键词:

*故乡,故园。
*从前,过去。

我和多多相似之处就是,我小时候就是在一个电影院里看电影而一步步长大的。长大之后没能进入影视行业,而是做了老师。

后来,我去外面读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又离开了家乡,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就是这个导演拍电影的年龄,32岁,所以特别有感受。

我所在的小镇在江苏镇江,我们的影视院叫大陆影视院,那个电影院和我是同一年“出生”的。

我对那个电影院开始有印象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住得离电影院不远。我住在一个小楼里,条件很差。

爷爷奶奶喜欢看电影,常到电影院去买票,他们去买票的时候,我还没起床,他们就到我家的窗前喊一声“某某,今天看电影啦”。他们这一声就能带来我一天的希望和快乐,期待。

我就感觉在电影院有很多的童年回忆,这些回忆让我很感谢生活给予的恩赐。

*希望,未来。

看到这部电影的最后,电影院被炸掉了。我老家的那个电影院没炸,但是现在也已经破烂不堪了。大概在十多年前,这个乡镇电影院就已经基本没有观众了。

我记得大概两三年前,我去过一次,那时整个电影院里的木头长椅上都落满了灰尘。看到这一幕,我非常怀念,但是我倒是没那么伤感,为什么呢?

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

我今天再在现代化的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感到这真的是时代给与我们的很了不起的东西。

我去年在徐汇广场看电影,我就觉得时代真的在变,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还是很开心的。

母亲的信任
能让孩子走的很久很远

影片中母亲着墨不多,但每一个片段都很精彩。

如何为人母?什么是母爱?母爱是成长、是放手、是信任、是祝福。

影片开始,母亲经常暴打孩子,处处不如意,如同其中一个场景:崎岖不平的路,母亲走得很艰难,因为战争,丈夫五六年没有回来了,独自带着孩子,脸上满是孤独,脆弱和伤心,而孩子看到《乱世佳人》的海报,露出天真的笑容。

这是母亲成长的分水岭。

影片另外一个经典片段:多多回家按门铃,母亲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这是母子的心灵相通。

其实只有一个小时飞机的航程,儿子三十余年从来没有看过母亲。导演这个镜头处理得非常好,听到门铃声,他没有顺着母亲的角度去拍,而是镜头定格在那一圈一圈的毛线上,这是母亲深深的期待与思念。

然后镜头从窗口切下,是母子相拥的镜头。

多多为什么能毫无顾虑地去寻梦,除了艾佛特如父如师如友的指引外,母亲的信任是让多多走得很久很远的能量支撑。

母亲任由一圈圈毛线滚落在地…

观众B(正心读书会会员):

我是正心读书会的会员,已经一年了。今天这部电影我是第一次看,非常感动。

在整个过程中我哭了三次。这三次里面有哪些收获,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段是,当多多在放电影的时候,有一个片段,就是他看到他父亲的照片,他其实知道他父亲已经阵亡了,他的妈妈带着他去申领抚恤金。

我当时其实特别心疼他妈妈,因为我作为一个女性视角,我觉得在战争的环境下,她抚养了多多和他妹妹,非常不容易。

但我觉得她骨子里透着意大利南方女性的一种倔强,真的非常不容易。

之前多多顽皮也好,喜欢看电影也好,他妈妈有很多的打压,很粗暴。

但是在那一刻,我真的是很心疼很心疼她。对她之前动手打多多有很多看不惯,但在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心为她颤抖。我自己有个女儿,今年十七岁,高一了。

我以前工作特别忙,在一家外企做市场部经理,全国飞,先生也在海外部,所以都在忙事业。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会把我过往的经验,我的经历强加给我的孩子。我会把职场上那一套,很粗暴地强加给我的孩子。

所以,在第一个片段那一刻,我的心是五味杂陈。这是第一个片段。

第二个片段,是多多三十年以后重新回到他的家,虽然过了三十年,他一按门铃,他妈妈就知道这是多多。

当他妈妈带他回到给他留的那间房间的时候,里面充满了所有的童年回忆,其实他妈妈很懂多多。虽然在他小时候,妈妈对他很粗暴,打压,不支持他的梦想。

其实妈妈是世界上很懂他的一个人,把他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各种玩具、回忆都珍藏起来。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自己的父母,我妈妈是48年生,那个年代的人受到的教育和我们这一代有很大的代沟,他们很多是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我们可能更多是现代西方的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之间的沟通会有很多的冲突。

后来我发现,我和父母的很多沟通其实也挺粗暴的。

有时候人的行为是一种轮回,你的父母怎么对待你,无形当中你就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和自己的孩子沟通。

所以,在那个片段里,我感动的点在于,我发现我的父母越来越年迈了,他们也变得越来越柔和了,当然我也在变化。

其实,我现在明白,父母不管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其实父母对你的爱永远都在。这个家,不管你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或者你处境有多么不堪,这个家的大门是永远对你敞开的。

所以,那一刻,我感觉非常触动。

第三段就是结尾,当老年的主角看到被剪接起来的接吻的镜头时,传播的就是绵绵不绝的爱。

我们原来以为爱是热烈的,但是到结尾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其实世界上如果有一个人非常非常在乎你,把你放在心底,这个人不论是谁,你都值得珍惜。

所以,当看到,这个小孩子所有喜爱的影片,点点滴滴都被收藏的时候,那个刹那间我觉得我跟电影里的角色也是同步的,所有的回忆就像有句话说“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光和影的游戏”。

我觉得电影可能承载的就是光与影的运动。看到那个片段,我感到我的情绪都跟着起伏,到现在还无法平静。

这是我三个感动的片段。

观众C(路过五峰书院,临时上来观影的观众):

我是一个电影发烧友。

就像刚才那位女士的分享,她和我是同龄人,我在成长中接受到的教育可能都是比较简单粗暴的,因为我的父母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然后他们也是被环境非常粗暴对待的一代人,所以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为生存的需要,没有今天这些教育心理学的积累,所以很多时候跟着本能在教育孩子。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不可避免的,我会把这种东西复制到我的孩子身上。但是,我在养育我的女儿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具,就是看电影。

今天也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

因为我也是带着孩子通过看电影,找到共同的语言,找到了可以一起探讨的话题,可以一起感动,然后去消解我们之间的一些冲突和情绪。

虽然我女儿的成长中也有很多的不容易、波折。但是最后因为这方面的努力,一起看戏,一起看电影,所以她心智上、情感上是一个比较丰富的孩子。

所以现在有时候也会跟我通电话说:“非常感谢你给了我这些,我不觉得我和别的孩子比有任何的欠缺。”

我觉得看电影是非常非常好的途径,让我们能接近我们的孩子,也使得我们能更多地探索自己灵魂深处的东西。

因为这些能够留下名字的大师的作品,有很多值得咀嚼和发现的东西,所以看一遍两遍都觉得不够,每次看完都会有新的发现。

好的电影浓度太高了,看一遍可能都消化不了。

所以我感觉特别荣幸参加今天的活动,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参加。

观众D(男性):

影片中母子之间的关系,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感受不到多多是如何孝顺他的母亲,他只知道每天去看电影。

对妈妈来说,每天就是拿多多出气打他,同样体会不到妈妈是爱孩子的。但是到了最后变了,母慈子孝。

多多后悔当初离开母亲,他爱母亲的心一直都在。

母亲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生活艰难痛苦,经常打骂多多。

但影片最后让我们看到母子两人之间爱的流动,多多愧疚当年的离开,没有对母亲尽孝心,母亲却说他没有做错,她支持他的一切决定。

可能我们每天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妈妈不理解孩子要表达的,孩子同样不理解妈妈,彼此接收不到彼此的爱。经过很多年后才体会到亲人之间无私的爱。

所以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爱,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爱的方式,当下所处的状态没能及时表达。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成长,对爱的表达会越来越圆满。

观众E(小朋友):

我觉得有些话你们说得不对,孩子理解不了家长的心情,家长理解不了孩子的心情。但我是觉得有些孩子能够理解家长的心情,家长也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情,只是不能表达出来。

观众F(小朋友妈妈):

我是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跟他会有同样的想法,虽然我们今天没有交流。我觉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这种情是非常深厚的。

在影片最初的时候,妈妈对孩子的一些关心是相对比较少的,这跟她本身的一个经历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

我非常能体会妈妈那个时候的一个心态,她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多多太小了,他没有办法去理解那个环境,包括那个时候的妈妈,但是他还是有一个非常开心、非常愉快的童年。

我认为他那个时候是非常快乐的,可能他的快乐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好的忘年交,还有一个他非常喜欢的影院,能带给他非常美好的一个童年。

但是长大以后,我觉得妈妈是非常伟大的,可能她并不完全了解多多,但是我认为她从内心还是非常知道多多想要什么的。

刚才小朋友说可能没有办法去完全理解和表达,可能还是源于现实生活。

有的时候我也能了解他,我知道他想要什么,因为我们毕竟是陪伴孩子一步一步长大的,孩子可能有的时候也能理解父母,但是毕竟所处的年龄段不一样,所以思想的一些碰撞还没能完全有共鸣,但是我还是非常谢谢你(对着儿子说),就是有什么话我希望你能直接跟我说。

父亲的爱
能鼓励孩子大胆的探索世界

影片中毫无爸爸印象的多多,虽然从未说起,但年幼就承担起赚钱责任的孩子的心中应该一直期待着爸爸回来守护自己的家,而艾佛特这个忘年交,某种时刻就充当了爸爸的角色。

多多与艾佛特,亦父亦师亦友的情谊贯穿了整个影片。

有一个片段,一老一少成功地让大家看到了露天电影,而艾佛特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喜欢看电影,电影成为那个时代普通大众的娱乐生活。

历经生活沧桑,饱经生活的丰富后,眼神中依然充满了慈爱、温暖,看小镇的居民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

天真、可爱、活泼的多多眼中透出对电影的热爱,脸上挂着阳光般的笑容。

最让人动容的是多多和艾佛特眼神与心灵的相通,倚窗而立的艾佛特和水池边的多多四目相对,无需语言,是温暖和爱的流淌。

对电影的热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种进了少年多多的心中。

在我们每个人前行的路上,都有这样的陪伴。

而每个人又都在走着自己独特的路。是孤独的行者,还是无所挂碍,但饱满而热烈地活着?

观众G(男性):

电影带给我的思考是,打个比方如果我是多多,是个小孩子,那么一个人在自己的思想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有个智者告诉你的人生方向是什么,也就是当电影看到最后的时候,让我想到的是,方向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关键的。

第一,事业的方向,第二,爱情的方向。

艾佛特告诉成年后的多多你要清楚你的方向。

当你的事业和爱情都没有结果的时候要做出选择。

艾佛特给多多讲了一个士兵99天等公主的故事,什么样的女人你不应该去爱,但多多还是奋不顾身地去爱了。

因为这是他认为的方向,他的感受。

影片最后多多在影院看那些曾经剪下的片段时,给我的感受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经历悲欢离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会有。

那么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一样也掌握不了,唯一能做的是安静地看着这些事情的发生,然后内心有感受就可以了。

你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悲观,也可以同理到他们生命当中有些事情的变化。

观众H:

小时候在上海奉贤郊县,村里有一位大叔,他现在已经不在世了。每次看到我,就像一个预言家一样说:“哎,大学生要如何如何了”。

这就像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我就觉得他的这种心理暗示对我有很大的鼓励。

他每次看到我,往往都是上班回来的路上,他都会特意带上我送我,好像是算准了我的时间一样,每个星期都会有这样的邂逅。

我非常非常感动,后来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纪念他。看到多多的故事,就让我想起这位大叔。虽然我们不是亲人,但是因为他这种对童真、对少年的呵护,使得我相信人间有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

艾佛特扮演了多多缺失的父爱的部分。父亲的爱是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所以他们非常狠地说:你要出去,不要回来。甚至临死的时候都不要多多回来,这是一种探索世界的适应和格局。

妈妈的爱是关注你的生存状态,你需要有爱、需要有一个家庭、需要有稳定的关系,所以希望你能够安定下来。

我觉得这两个都很重要,那么多多的幸运就在于他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但他有艾佛特这样一个提供了非常雄厚宽大的父爱的朋友,使得他能够成长得很好。

我相信他最终在艾佛特去世后跟他妈妈的对话中,他后面的人生应该会慢慢安定下来,给我们留下一种遐想的空间,这是非常感动人的。

观众I:

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艾弗特他对多多有点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他们兴趣相同,志同道合,他会把他很多人生经历、工作技能、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多多。

但我想说每个人都是生命当中的独行者,你的长辈,你的爸爸妈妈,你的老师给到你很多经验,我相信他们的初衷是非常好的。

他们希望你能够过一个比较平顺幸福的生活,少走弯路。

但他们所谓的幸福之路,可能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不一定就是你的幸福之路。

因为我记得多多在他回来以后,说了这一句,他说:我好像回到了原点。

你想想看,当他过了30年以后,已经成为在罗马发展的一位成功人士,在他的小镇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个时候他最想跟谁分享?他想跟他最爱的人分享,他希望跟爸爸、妈妈、爱人分享。

通过他妈妈的反馈,我们可以看到他妈妈每次想念他的时候打电话,都是不同的女友,他妈妈说“我感受不到爱”。

所以,即使他事业非常成功,作为一个男人,在那一刻他是幸福的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艾佛特说:你不要回来,你不要想念我们,你不要写信。

多多的事业也到了一个高度,他幸福吗?对幸福我们是不是应该再重定义一下?

我的舅舅是交大经济系的教授,有两个女儿,两个人也都是同时考上交大,一个留在上海,一个在银行发展,后来去了美国。

今年疫情期间,我舅舅在中山医院心肌大面积梗死去世了,去世的时候我们都冲过去了。

当时因为疫情的原因,远在美国的表姐回不来,她想看他爸爸最后一次,也只能通过现代的科技,通过手机发视频给到她。

我想说父母很多时候倾其所能,供养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受最好的教育,希望他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找份好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甚至离我们很远。

但我相信我表姐那一刻,特别想回到家看她爸爸最后一眼,想在爸爸最后的生命时刻陪伴在他身边,但她做不到!

我相信这种遗憾是经济上、物质上、事业上都没法弥补的。

所以说到底是不是留在家乡好?留在父母身边好?还是选择到更远的地方去追求自己的事业,我相信其实没有一个唯一。

我觉得如果你的心,你enjoy你现在的所有的境遇,你感觉很peaceful,你每天觉得自己过的人生很有意义,那么我觉得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不要放弃对生命的认知
电影是最好的通道

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什么才是爱?

爱是承担、甚至是被人误解,是彼此的无所系缚。

你心中依然可以有温暖的祝福,亦或牵挂,但你知道彼此的生命是来互相成就,让彼此走出更广阔的天地的。

多多带着艾佛特的礼物回到罗马,在自己的审片室看那一个个接起的接吻镜头,正是这儿时渴望的被禁的“大尺度”胶片让多多瞬间将三四十年的光阴连接,也将他内心失落的爱拾起。

从儿时走来的一幕幕由这久远前被人们赋予渴望和爱的表达的胶片串起,爱其实从来没有离开,只是在岁月的磨砺洗礼中更深情、更有力。

生命从不空过每一步扎实走过的人生,多多双眼噙泪,我想他理解了生命的意义,理解了爱。

观影观自己,轻松的心情观电影,观影不会当真。

自己的人生也如同电影一样,允许每一个呈现的发生,允许自己走向不可预知也不可限量的未来。

正如正心读书会创始人七非先生所言:永远不要放下对世界的认知、探索、感受,这就是心的世界,而电影是最好的通道,我们一起在正心读书会畅游人生。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电影《天堂电影院》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