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奥斯卡·王尔德传》读后感 【任性甚至没有节制,最终将会失去最美好】

原文标题:《不懂节制,是许多人悲剧生活的源头》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了解了王尔德的文学成就和生平。今天的共读我们将一起了解王尔德成长的家庭和时代环境,剖析哪些因素是造成王尔德悲剧人生的根源。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影响有多大?面对欲望,我们是否能够做到自我节制?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一起共读本书的第一部分:初始,从第一章到第四章。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受成长环境,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指的是一个人出身和成长的家庭。

奥斯尔·王尔德1854年10月16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卓越又富裕的家庭。生活在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统治时期。

他的父亲威廉·王尔德,是一位出色的医生。

威廉爵士身高正常,但是王尔德夫人,就是奥斯卡·王尔德的母亲,据说有六英尺高,大概有1米8以上身高。

因为王尔德父母在身高上女高男低,被人们在漫画中将他们画成巨人和侏儒。

当时另外一位和奥斯卡·王尔德齐名的才子萧伯纳认为,王尔德的母亲有巨人症,甚至认为王尔德的同性恋就是源于遗传的因素,但是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医学上的认可。

本书作者艾尔曼则认为,奥斯卡·王尔德是因为从小被母亲当成女儿来对待,才窒息了王尔德的阳刚之气,从而导致王尔德成年后的同性恋倾向。

同时,他又对这一理由表示怀疑。

原因一:维多利亚乃至爱德华时代的孩子,无论男女,在幼年时都穿着女装。奥斯卡·王尔德留传下来的他大概在四岁时候的照片,他就穿着一身女装。

原因二:王尔德的母亲王尔德夫人,喜欢吹牛,说话经常夸大其词,因此艾尔曼认为王尔德夫人对外说:她在奥斯卡十岁以前,在服饰、生活习惯和陪伴方面都将奥斯卡当女儿来教养的话,可根本不信,也不值得认真对待。

因为,在奥斯卡三岁的时候,她又生了一个女儿,没有必要将奥斯卡打扮成女孩。

王尔德的父亲是出名的虚荣,喜欢佩戴勋章,穿着与之相配的制服。习惯主宰餐桌上的话语权,这一个性被王尔德继承。

他在结婚前就有了三个私生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他自己照顾教育儿子,两个女儿交给他的兄长拉尔夫·王尔德照顾,让她们保留了王尔德的姓氏。

艾尔曼认为,奥斯卡·王尔德之所以对弃婴、孤儿的身世之谜感兴趣,大概就是因为他的父亲婚外大家庭的体验。这一点对王尔德此后的戏剧创作也产生影响。

比如在他的成名剧作《不可儿戏》中,主角杰克·沃辛的身世之迷。《无足轻重的女人》中,被男人抛弃后的未婚妈妈,带着没有父亲的儿子。

艾尔曼认为,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搞明白自己是谁,是王尔德笔下大多数主角追求的目标。

然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威廉爵士,生活中却招惹来了他人的敌意。这也应验了中国一句俗语:人怕出名猪怕壮。就在威廉1964年被授予爵士后,一位叫玛丽·特拉弗斯的女病人,控告他强奸罪。

虽然威廉爵士最终没有被定罪坐牢,却被这场官司搞得声名狼藉。几十年之后,他的儿子奥斯卡·王尔德同样被指控“鸡奸罪”,而被毁灭的命运,似乎如出一辙。

王尔德的母亲简·埃尔吉是位作家,她的处世之道就是无节制,喜欢在聚会沙龙中以奇装异服、离奇的形像博出位,还爱吹嘘自己。

在谈话中,喜欢颠覆旧习,也就是我们说爱怼人。

有人请王尔德的母亲接待一位年轻的女人,说那个女人是“体面的”。

而王尔德母亲却回答说:“永远别在这幢房子里使用这个词。只有商人才是体面的,我们是超越于体面之上的。”

奥斯卡·王尔德在富裕家庭环境中长大,他青少年时代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挫折。自童年时代起,对美有奇特的激情,仿佛命中注定美对他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其它男孩想着游戏和学习成绩的时候,奥斯卡·王尔德则在培养自己对色彩和质感的品位。

他在少年时期最引瞩目的是速读的天赋,奥斯卡·王尔德可以半小时内就精读一部三卷册的小说,并且可以准确复述故事大概内容情节。

这种天赋,奥斯卡·王尔德在学习中不需要为考试而死记硬背,而他阅读教科书,也只为了取乐。

他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对希腊语和拉丁语课文的文学性兴奋不已,对于课文的细枝末节,却又没有心思去研究。

1869年奥斯卡·王尔德到圣三一学院求学。而他富家公子的纨绔作风和希腊气质在这之前已经形成,同时形成的还有他那种独立的判断能力。

1874年,20岁的王尔德,被牛津大学录取。牛津大学对于当时的爱尔兰人来说:牛津是心智之乡,如同巴黎是肉体之城。王尔德也接受这传说的有名公论。

刚入牛津的王尔德,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优异的表现。他最突出的成绩是在学生中塑造了自己的传奇形象。

他欠下了不少帐单,其中有三年的帐单,被施皮而斯百货商店保存了下来,通过校长法庭向王尔德催债。

在他父亲威廉爵士去世之前,他从没有尝试过节俭的生活。1877年父亲过世之后,他在经济上开始出现困难,总是入不敷出。

然而,不懂节制的王尔德。不管有没有收入,他都要花钱。他的钱基本上都花在打扮上,他的衣服不止是大提琴外套和“超级华丽的安哥拉呢套装。”

在1878年5月1日,一个化装化妆舞会上,王尔德将自己打扮成鲁珀特王子,穿着深紫红色马裤和长丝袜。

从牛津开始,王尔德开始推崇唯美主义。以唯美手法创作了诗歌《斯芬克斯》。

在牛津不懂节制的放荡生活,让王尔德患上了梅毒。据说是从一个妓女那里传染上的。这个病对王尔德造成精神上的深远影响。

王尔德继承了父母身上各自的优点,文学上的才华,高大的身材,是一个集才华与颜值于一身的美男子。

王尔德花钱大手大脚,完全不懂节制。他拥有有趣的灵魂,还极其在乎自己形象,过分注重穿衣打扮。

不懂节制,是王尔德悲剧人生的源头。

牛津时期的王尔德,在同时代人都表现出一种所谓“舆论的暴力”的时候,他突然领悟出人们愿意承认的逆耳忠言,对立的观点貌似也是有理的。王尔德创作了大量反鸡汤语言,至今仍然爆红互联网。

离开牛津后的王尔德,是如何走向人生辉煌的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


文章存档:《奥斯卡·王尔德传》读后感
系列文章:
《奥斯卡·王尔德传》读后感 【拥有有趣灵魂的他,却有着悲剧人生】
《奥斯卡·王尔德传》读后感 【任性甚至没有节制,最终将会失去最美好】
《奥斯卡·王尔德传》读后感 【集颜值才华于一身的王尔德,在事业与家庭双丰收之后】
《奥斯卡·王尔德传》读后感 【自我放纵导致自我毁灭,人活着还是让自律成为本能吧】
《奥斯卡·王尔德传》读后感 【王尔德的悲剧在于他的执迷不悟,迷途而不知返】
《奥斯卡·王尔德传》读后感 【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



精彩点评:

1,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第二章,原生家庭优越的王尔德,继承了父母身上各自的优点,高大的身材与文学的才华……,他考入牛津大学在学习上没什么优异表现,最突出的成绩是在学生中塑造自己的传奇形象,说明他极度的自恋,他的纨绔作风希腊气质也形成了他独立判断能力。他推崇唯美主义创作了诗歌《斯芬克斯》并创作了大量反鸡汤语言,都显示了他特立独行的个性。然而不懂生活节制的他,也是悲剧命运的开始,之后人生又如何走向辉煌的呢?期待明天分享。

2,在这一节里讲到了王尔德从出生到上牛津大学阶段的这些琐碎事情,他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作家,诞生在这样优越而又富裕的家庭里养成了王尔德不懂节制的生活作风,在父亲去世后,他经常入不敷出,尽管财政赤字王尔德也没有耽误了自己穿衣打扮,他的钱基本上都花在打扮上,他的衣服不止是大提琴外套和“超级华丽的安哥拉呢套装。”

王尔德继承了父母身上各自的优点,是一个集才华和颜值于一身的美男子,大手大脚地花钱,过于注重穿衣打扮,不懂节制,这是造成他悲剧的源头。

从以上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王尔德的悲剧上看,可见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尽管家庭出生优渥,如果王尔德的父亲不爱虚荣,母亲不爱说大话,不爱穿奇装异服,懂节制,从小把他往正向里培养,我想拥有着过人才智的王尔德也不至于以后变成这样,这是原生家庭的宿命,也是原生家庭的罪。

3,奥斯卡·王尔德在富裕家庭环境中长大,他青少年时代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挫折。自童年时代起,对美有奇特的激情,仿佛命中注定美对他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不懂节制的王尔德。不管有没有收入,他都要花钱。他的钱基本上都花在打扮上,他的衣服不止是大提琴外套和“超级华丽的安哥拉呢套装。王尔德花钱大手大脚,完全不懂节制。他拥有有趣的灵魂,还极其在乎自己形象,过分注重穿衣打扮。不懂节制,是王尔德悲剧人生的源头。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奥斯卡·王尔德传》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