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闲人书话之不能小看打油诗

张建林
这两天气温有所回升,感觉不是很冷。上海的读书年会顺利结束了,没有机会去,很遗憾。积书缘里一些熟悉的名字,都出现在年会上,距离不远,却无法亲密接触,原因多多,不说也罢。
《老荒集》看完了,理洵的《猎书记》用不了几天也差不多了。同时看的,还有王稼句的《书生风味》,还有第六期《随笔》和总二十三期《悦读时代》。
前两天,路灯黄发给我一些读书杂志的投稿邮箱,《博览群书》、《书屋》、《随笔》等,让我试试。《随笔》上发表作品的,大都是名家,门槛很高,普通的作者在上面发点文字是极其困难的。虽然没有试过,但可以想象的,应该实际情况产不多这样,所以,试投的胆子都没有。这也算自知之明吧。
她还告诉我,在慢书房看到尢玉淇的《三生花草梦苏州》,还有几种有关张家四姐妹的书。书名没有仔细看。她知道我喜欢这类书。慢书房是不久前开的一家民营书店,在观前附近的蔡汇河头。
今天她把看到的书名发给我,慢书房的几本书名是:《曲人鸿爪——张充和曲友本事》;《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古色今香》(张充和、孙康宜);《最后的闺秀》(张允和)。这四本,前两本没有,以后会买。有关张家四姐妹的书,我一直很感兴趣,因为与苏州有关联。我大约买了十来种。还买了几种周有光的书。沈从文的书买得不多。
上一次买了张充和的一本《昆曲日记》,网上查了一下,有两种版本,内容基本相同,但价格相差很大,我就选了老版的《昆曲日记》。
《随笔》上的文章质量确实是很高的。第一篇《与写作相关的生活细节》,与我的阅读习惯有差距,不太适应。看了韩羽的《书简一束》、张梦阳的《秋白囚室随想》、周实的《朱正先生》等文。
《书简一束》是韩羽的系列文字,这一期是(三),以前的未见过。这些书信,都是名人大家所写,所以,其价值就不言而喻了。第一节中,摘抄了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的信,转录部分如下:
“看内部电影《女吸血鬼》,某女电影演员翌晨告人说:夜里惧不成寐,后以《毛选》拥之于怀,始心神稍定。”
“来沪后当代介绍熟识牙医,为兄配得一口利齿,以充分咀嚼人生滋味。”
孙道临不仅戏演得好,文章也写得漂亮。这些信札无疑写得也很有味道,可以回味再三。
后面的文章中,提到池北偶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池北偶,是笔名,他本姓谭,笔名巧取《池北偶谈》的书名。《池北偶谈》是清代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作者王士禛。谈与谭是相通的。
文中引了池北偶的《广而告之》:
卖药登广告,自称有特效,能够治百病,一服病就好。服了不管用,不要哇哇叫。非药不对症,是症不对药。
韩羽对此诗大为赞赏,他说:“‘用常得奇’使之平中见奇,仅是其表,实则是更有助与深化内容。此诗以摹仿卖假药者的口吻,借以讽刺卖假药者。前六句,虽能现其丑,不足尽其丑。如欲尽其丑,则需语言夸饰以‘饰穷其要’。‘非药不对症,是症不对药’,一反一复间,传神阿堵,一个油嘴滑舌无理搅三分的无赖纤毫毕现。”
打油诗写得好的,还有黄苗子。韩羽的戏曲画,他曾题过好几首诗。
这使我想起,现在写诗的人很多,有的人写旧体格律诗,既不遵守格律,诗又写得干巴巴的,酬唱、应景大多空洞无物,既不像格律诗,又不像打油诗,实在很难让人读下去,更不要说有什么诗意了。这种新旧都不是的作品,很难接受。
格律诗难写,难在格律。打油诗没有格律,难在有意境。打油诗不是顺口溜。
打油诗也同样难写。所以,不能小看打油诗。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闲人书话之不能小看打油诗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