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药 的 联 想

张玉庭

提起药,总会想起一个有趣的故事。
古代,有位妻子十分怀念远行的丈夫,曾给他写了一封情书,文曰:“槟榔一过已半夏,岂不当归?是谁使君子仿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无主?遥望南天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的白芷书,茹不尽的黄莲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平心而论,这是用一连串的中药名写的信,用得极妙,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已对丈夫的思念。巧的是那位丈夫也深谙医道,见信后感慨万千,于是立刻写了封同样色彩的情书做答,文曰:“一别红娘子,桂香枝凋谢久矣!常思菊花茂盛,日日欲归紫苑,无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谢君勿忘我,盼卿勿骂我,且待红花烂漫杜鹃啼归,吾必奉甘露还乡,幸哉幸哉!”
是的,中药的名字中,大雅者有之,大俗者也有之,但无论俗者雅者,都叫得挺传神!不信请细品上述情书,那么语重心长,那么铭心刻骨,那么信誓旦旦,那么言辞切切,其品味之上乘,其格调之纯正,岂不是要远胜于那种“我的爱赤裸裸”之类的干嚷嚷!
提起药,我还会想起另一个故事。
古时的杨勉得了个怪病,每当他说话时。肚子里总要有个声音在重复这同一句话。有位道士发现了就对说:“这是应声虫病,如果不治后患无穷,找本《本草》读读吧!发现虫子不敢呼应者的药,吃了一定有效。”杨勉按照道士的话做,读到“雷丸”时,那小虫子忽然不敢啃声了,于是赶紧吃了好几颗雷丸,病立刻好了。这故事意味极长,杨勉得的病非常奇怪,但道士的思考却使他一举找到了根治应声虫的灵丹妙药。道士的思路是:既然说什么它就应什么,那么,如果你说一种东西它不敢答应,这东西一定是它的克星,只要找到《本草》一个药名一个药名地读,就准能找到它。后来的事实也果然证明,正是神奇的雷丸彻底地治好了他的病。
也许有人会说,上述故事是虚构的,但包含其间的道理却发人深省,这就是:人最聪明,只要人们肯思索,肯调查研究,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害虫”导致的怪病:应声虫病、糊涂虫病、瞌睡虫病……
以上皆故事,不能当真,那就请看真人真事。一次,医生曲焕章上山采药,见到一条刚被砍柴人用利斧砍掉了尾巴的大蛇,但见那蛇在草丛中乱钻,于是消消悄地跟着看,只见那蛇从一种植物是咬下几片叶子,咬烂后立即敷在断尾处,流淌的血立刻被止住。这一“发现”使他深受启发,于是带回几片此种植物的叶子,将其晒干后加进治疗跃打损伤的药中,果然取得了极佳的止血效果,后经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饮誉全球的云南白药。
这故事足以再次证明,只要人足够聪明并有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发现或发明新药。
那么,如果不科学或远离了科学,又会怎么样?答曰:荒唐。
比如在鲁迅小说《药》中,人血馒头居然成了治病的药,
再就是,鲁迅先生的老父亲是久病后死于庸医的,那医生开的药就足够荒唐,药引子居然是两样东西,一是“经霜三年的甘蔗”,二是“一对蛐蛐,要原配。”后来先生也就写文章批过,药引子竟然要一对蚰蚰,还必须是原配,似乎蛐蛐也必须讲贞节,如果再娶或者再嫁,失了贞节,则连做药引子的资格都没有了。
是的,这就我关于药的几点联想,总之一句话,如果没有了科学,则那药必害人。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药 的 联 想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