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阎连科散文《独自走过的日子都有余温》读后感 -不要怕孤单寂寞前路坎坷,独自走过的日子都有余温

原创 晓夜无风 跟芳芳学文学

人这一生到底过得是顺遂还是曲折,很大程度上不光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有很多难以解释清楚的被称为是“命运”的因素。

出生在怎样的家庭,成为了谁的子女、兄妹、孙子、孙女,是谁也无法自主选择的。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孩子,也许在家庭这把牢固、安稳的“保护伞”下成长,没有受到太多世间风雨的吹拂,生活也过得安定、舒适一些。而那些从小与牛羊为伴,在泥地里撒泼打滚长大的小孩,自小就明白了生活的艰难,努力砍柴拉车、挑水煮饭,希望能够减轻父母身上的重担。

每次去农村时看到有着红扑扑的脸蛋,手里端着饭碗坐在家门口给弟弟妹妹喂饭的小孩,总是有点感动也有点心酸。小小年纪,本来应该赖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抱着洋娃娃玩躲猫猫的游戏,事实上却不得不牺牲东奔西跑的玩乐时间,在家里做起勤劳能干的“小大人”,这是小孩子失去天真无邪的童年的一种悲哀,也是父母爱护不周、无力娇养的一种无奈。

不过,有时候,恰恰是生活中种种贫困、潦倒、饥荒以及疾病等磨难,让稚嫩的小孩早早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苦与难,从而立下了读书识字、出人头地的志向。等到回过头来再看看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罪,那时候心里所产生的,应该是一种酸涩的甜蜜,一种笑中带泪的欢喜。

1958年生于河南洛阳嵩县的作家阎连科,用他的作品《独自走过的日子都有余温》,讲述了自己读书识字、拉车卖石、提笔写作、入营当兵等人生经历,以及父亲、大伯、堂哥等一辈子在土地上劳作、耕种的亲人们寻常生活中的愁苦与欢乐。这样一部情深意切的散文集,读来是那么真实、那么生动、那么深入又那么广阔。

《独自走过的日子都有余温》全书一共分为五辑,分别是“一路繁华,故事里有家”、“回忆,注定单枪匹马”、“锦绣寂寥,绕不开那时年少”、“血脉里的眷恋,总在夙夜”、“真情难摧,为何难追”。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或怀人、或记事、或抒情,通过作者自身及家庭的成长变化,全面展现了随着社会进步,普通乡村人为谋生存、过生活而进行的种种尝试和努力,以及弱小的个体是如何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实现自我价值的。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那种细腻的刻画一个少年想要拥有一辆自行车的愿望,既纯粹又朴实。为了拥有一辆心爱的自行车,少年真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省吃俭用,通过上山挖卖中药材、找借口向父母要几毛钱、捡卖废旧的水泥袋等方式,最终才攒够了32元钱。可是后来,少年在与同学为伴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去买新自行车的途中,不幸与拖拉机发生碰撞,被借来的自行车后车龙圈和二十几根车条全部报废,修理完后自行车后少年手里仅剩可怜巴巴的4元钱,去买那辆邮电蓝自行车的梦想已然化为泡影。

之后有一天少年黄昏时分回到家,看到了一辆哥哥花了60元钱买来的半旧的自行车,心里欢喜不已。这辆自行车,不仅陪伴着少年度过了高中上学的时光,甚至做小工、到洛阳挣钱时,这辆自行车也作为少年的“坐骑”不离身侧。直到20周岁少年当兵离家以后,因为家里总有病人,急需用钱时才又把这车以6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

虽然自行车如今已经不知物归谁有了,但是它给少年带来的影响却不会轻易被抹去,这种影响是什么呢?来看少年自述:
然而,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满足了我少年的虚荣,使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一切艰辛都会在我的自行车轮下被我碾过去;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景况下,都要敢于把脚抬起来。

以前血气方刚的少年,如今已经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中长大成熟,已经成为了提笔写书的作家。相信那些坚定踏实的乡村生活,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养分。

独自走过的时光,常常充满着出乎意料的打击和沉闷,似乎航行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上稍有不慎就会触礁碰壁、船沉海底。不过,在整个生命漫长的历程中,每一步行走留下的脚印,就是弥足珍贵的印记,它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也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庆祝每一次的相遇、珍视每一次的别离。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只要心中充满了爱和勇气,就有力量对抗生活中所有的黑暗,静待光明的到来。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阎连科散文《独自走过的日子都有余温》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