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 -接纳

教师节,陆陆续续有孩子来办公室送花、贺卡,还有其他小东小西,各种各样,我都欢天喜地接受,然后回赠一些糖果,然后把鲜花用小瓶子插起来,期望它们可以缤纷得更久一些时日。

安静下来,打开桌上的《开往远方的列车》读起来。

这是一个绘本,讲述14个孤儿由“孤儿列车”送往接纳家庭的故事。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大约有十万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从纽约由火车送往美国中西部的小镇和农庄。绘本的画风,并非常见的那种明亮粉嫩,而是有点灰蒙蒙的脏,像这个故事一样,使我难受,心酸。

“孤儿”这个词,就像一粒沙子,每次遇见,都让我想流泪。孤儿,是被抛弃在茫茫人海的孩子,随波逐流,自生自灭。其中有些小孩,或许也能够被某些家庭收留,但是,寄养的生活,幸或者不幸,无法预测,更无法把握。这14个孩子,由负责人卢小姐带领,坐在开往远方的列车上,在每一个经过的火车站下车,接受那些有意收养孩子的家庭的挑选,然后进入全新而未知的生活。

这个把孩子们一一排开,接受寄养家庭挑选的过程,看得我心痛不已。

孩子们像牲口一样,被挑选的标准无外乎样貌和力气而已。那些长得漂亮乖巧的女孩子,和那些健壮有力气的男孩子,被最先挑中;而那些不可爱的,瘦弱的不能劳动的孩子,毫无疑问被留到最后。

本书的主角玛莉安就是被留到最后的一个女孩,瘦瘦的,长得也不好看。被父母抛弃已是悲惨,进入寄养家庭的时候,却还要再被一次次拒绝。这一次次被挑选的过程,便是孩子的自信和尊严一次次坠入深渊的过程。

小时候被嫌弃、不被接纳的经历,是一个人心里永远的痛。

丑小鸭的离家出走,不就是因为他处处受排挤,处处不被接纳么?童话虽然有了一个美丽的结局,丑小鸭变成了高贵的白天鹅,但谁能保证,每一只离家出走的丑小鸭,都能够最终修成正果而不是中途夭折?倘若,这只丑小鸭并不是天鹅蛋孵出来的,当真就是一只丑鸭子,他能够在冷嘲热讽中独自撑过多少时日?

我曾经被这样嫌弃过。

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又笨又蠢,因为中耳炎,耳朵流出的水,有很重的腥味。老师看我的眼神,总是无比厌恶,当我不听话的时候,那眼神更是像冷冰冰的箭射过来。小小的孩子,就懂得了什么叫不寒而栗。为了讨老师欢心,我费尽心机,如履薄冰。记得有一次我姑妈来了,给我们姐妹带了一些当时很稀罕的麻花。我拿着我分得的几根去上学,油炸麻花的香味真是扑鼻,一路上我不断地咽口水,但是我忍着没有吃。我想把这几根麻花送给老师,希望她能够喜欢我。到了学校,我把捏得黑乎乎的麻花放在老师办公桌上,恋恋不舍地回到座位上。老师当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全不在我的记忆里,唯有那几根麻花,固执地盘踞在我脑海。我是多么不舍得我的麻花+,又是多么热切地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啊!当我长大以后,当我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我知道,放低自己讨好别人,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所以,当我成为一个老师以后,我总是告诉学生,你不必讨好我,我喜欢你本来的样子。

好在,在列车的终点站,在那个叫“远方”的地方,玛莉安被白洛克夫妇收留了。年迈的白洛克夫妇本来想要一个男孩,但是,看到玛莉安的时候,他们改变了注意,因为“她知道那种没有人要的感受”。白太太本来想说“只剩下她吗”,但是,她说出“只剩”两个字后,把其他的话咽回去了,因为她知道一个被抛弃的孤儿,被沿途挑选的人们一次次拒绝的痛苦。这是一个慈悲的女人,她甚至能够对玛莉安说出“我知道,我们也不是你想要的”这样安慰的话。她知道,即使被抛弃,即使成为孤儿,玛莉安依然保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她是把玛莉安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来看的,尽管她是孤儿,她不漂亮,她是被其他人挑过剩下来的——白洛克夫妇完完全全地接纳了玛莉安,接纳了她本来的样子。

白太太的慈悲,来自于她自己的感悟。她对玛莉安说,她本来想找一个更帅的丈夫,结果在很老的时候和白洛克结了婚,而现在“看得出来他们彼此很喜欢对方”。

“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会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是的,当被你接纳,你会变得更好;而接纳别人的人,自己也会变得更好。

我们无法决定我们出生的家庭、我们的长相、我们的健康以及我们的智商,那些属于先天性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自己决定。那些生而残缺的人,如果一开始就不被接纳,被排挤在人群之外的他们,又如何能够跌跌撞撞地走上寻找完整的路呢?

记得我接手134班的时候,在寝室里带孩子们午睡。熄灯之前,女孩子们撒娇,排着队要我依次抱她们。有一个胖胖的女孩子立马闪到一边,红着脸像是自言自语也像是告诉别人说:“我不要卢老师抱。”我抱完所有女孩,走过去,暗暗用了很大的力气轻轻地把她抱起来转了一个圈,附在她耳边说:“我以前好胖好胖呢,长大就变苗条了。”我曾经很胖,我懂得胖女孩在人群里如影随形的难堪。

成为一个大人以后,我总喜欢把我的零食分给其他小孩吃,我从不让一个小孩眼巴巴地看我这个大人吃东西。因为,我小时候曾经是那么眼馋大人的零食,而终于没有等到他们大发慈悲分我一点点。所以,我知道,馋嘴是孩子的天性,一粒糖,一小块饼干,就可以抚慰孩子的垂涎欲滴。

是的,同病的人能够相怜,有过相同经历的人能够共鸣,从不被接纳的阴影里走出来的人,更懂得敞开怀抱,尊重别人原本的样子。

我现在知道,我的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那个时候之所以对我很凶,大概是因为她童年曾经被嫌弃被人恶语相向,而长大以后还没有释然或痊愈吧?不知道现在,她是否变成了一个温柔的母亲,或者一个和蔼的奶奶,亦或是外婆,但今天,我终于彻底地原谅了她。所以,如果我现在对我的孩子、我的学生还暴躁易怒、还常常恶语相向,还不够温柔、不够体贴,还不能够完完全全地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这只是表明,我自己的修养还不够好,我对于我童年的不被接纳和现在的不被接纳,还没有彻底的释然、坦然。

我虽然遇见过这样凶的老师,但是遇见了更多呵护我接纳我的老师。给我诗歌启蒙的卢老师,鼓励我看课外书的彭老师,给我们讲很多历史故事的姚老师,因为拖堂被我们屡次投诉而工作热情不减的周老师,委我以班长重任对我信任有加的任老师,中考的时候给我洗衣服的雷老师,以及对我的人生观的建构有重大影响的皮老师……这些老师对我的接纳,使我在乡村的闭塞落后中,有了好奇地向外张望的勇气,并且,慢慢地走出来,走下去,至于今天。

在《开往远方的列车》里,玛莉安珍藏着一片羽毛,那是妈妈把她送到孤儿院后离开时,她从妈妈的头发上拿下来的。她珍藏着这片羽毛,也珍藏着妈妈会在某个地方等着她并且终究会与她重逢的信念。这片羽毛,多么像一根救命稻草,在玛莉安岌岌可危的生命里,意义非凡。后来,遇见白洛克夫妇的时候,她把羽毛插在白太太的鬓角。她觉得,这片羽毛本来就应该在那里。

是的,因为爱的接纳,稻草,变成了金条。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