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书笔记】读《文章学概论》随感兼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用词之精妙

读《文章学概论》随感兼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用词之精妙

何有湖

近日细读《文章学概论》,说及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时,有五个要求。

要求之一:朴素。朴素不但美,而且是真美。当然达到朴素美,有一个过程:初学写作者往往喜欢用“好词儿”,往越后越会过渡到朴素之美。过多的修饰,仿佛老太婆涂了很厚的脂粉,至于那些装腔作势、矫揉造作的语言,则只能令人厌恶。怎样才能使语言朴素?用老舍的话:“老百姓听了上句就能想到下句,不然叫人家在心中紧着翻筋斗,忽东忽西地去猜测,就无法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这个解释本身就很朴素,我就不多讲了。

要求之二:准确。即选择什么词进行精准表达的问题,古有一字千金之说,后有“推敲”的佳话,都说明用词准确的必要。

这里我要记录一下近日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的灵感。

之前备课时,我也没有注意到“三问”“三答”用词问题。讲完了第一段,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问同样一个问题,邹忌问妻子和妾的语言却不同?

我一愣,仔细一看,还真不一样。早上在镜子前穿戴衣服时,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面对丈夫的询问,妻子回答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吾孰与徐公美?”她的妾回答说:“徐公何能及君也?”第二天,有客来访,邹忌又问客人说:“吾与徐公孰美?”客人直接回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这就是“三问”“三答”的全过程。

这就涉及用词是否精准的问题,作为老师分析时则要反过来分析,脱袜子原理。不同的用词,肯定涉及不同对象、语境、语气、心理、目的等。于是我问学生:“邹忌问妻子时,用‘我’;问妾时,用‘吾’,说明‘我’与‘吾’有不同,大家思考一下有什么不同?

学生七嘴八舌,有一个学生说:“我”是口语,“吾”是书面语。这个思考是对的,于是我又问:“为什么问妻子时用口语,问妾时用书面语?这涉及口语与书面语的运用情境。哪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1:邹忌喜欢妻子,不喜欢妾。(我说,文章有证据吗?学生说好像没有,我说:“但你注意到了妻子与妾的不同,大家再想一想,封建社会中,丈夫与妻,与妾的关系。

学生2:说明邹忌与妻关系亲密,说话比较随和;而与妾而不同,要保持一定的威严,而且邹忌的身份是丞相之类的官,他很注意区别大老婆与小老婆的区别,也是礼教的要求。

这个回答很对。我又问:“再看看妻与妾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学生1:妻用了两句,妾只是重复妻的话。

学生2:说明妻不怕邹忌,“君美甚”,这是亲密的话,结发之妻的赞美,先赞美肯定自己的丈夫,再来徐公,而且用得是反问句,说明妻子不认为徐公美,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道理。

老师:那妾就不喜欢邹忌吗?

学生2:喜欢是喜欢,但妻在边上,只能重复正房的话,不敢表现出来。更多的是畏惧。

这个学生分析很到位。分析完了前“两问”与“两答”,我说:“的确细微之处见真功,换一个词,不仅所表达的意思不同,而且所揭示的言外之意也不同。我要补充的同,问妻妾时,邹忌用的句式是“我孰与……”和“吾孰与……”,有强调自己的意思。而第二天问客人时,用的问法是“吾与徐公孰美?”,注意这是坐谈之余的随口一问,用的句式是“吾与徐公……”,语气稍平和,也是“不自信”的表现,有向客人求证的意思。

对这个课堂片段小结一下:用词的分析,要联系语境、人物身份、语气、表达目的等诸多要求进行分析。朱光潜在《咬文嚼字》里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此言不虚也!

回到对文章语言的要求,要求之三:简炼。有一个成语叫言简意赅,说的是语言要简炼,所在表达的意思却要完备,这很有一点辩证的味道。如何做到简炼?

一要努力压缩。如“年老口中无齿”这不如“老而无齿”来的简炼,为什么?“老”就包含“年纪”的意思,“齿”自然是在“口中”,自然没有必要重复“口中”。

二要努力增加语言容量,使语言有言外之意、弦外音。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中,一句“原来如此!……”,内涵丰富,有爱,有恨,有怒,有惜。又如“今天,您吃点什么?”和“还是老价钱。”中,“今天”和“老”字的运用,表面是询问,实则把对方看成老主顾的意思。

三可以适当使用文言词语。文言词语,多“一字千钧”,要学会使用。

要求之四:流畅。如何做到行文流畅?要连贯,这是前提。行文如流水,由上而下;如串珠,句句相连。不能写一些忽东忽西、意思跳跃的话。然后是语句合乎语法,合乎逻辑。这不用多讲,语句有病和逻辑混乱的文章,没法读。最后,要讲究声韵。为什么我们习惯讲“张三李四”,而不说“张三王七”?因为“张三李四”的是“平平仄仄”,念起来不累,听起来舒服。而“张三王七”则是“平平平平”,语调单一,听起来像催眠曲。这可能就是有些领导的讲话,令人昏昏欲睡的原因之一,秘书的语文水平太低!写作文时,可以有意无意在一些停顿处用韵母相同的字,形成音韵美,好听的歌,其歌词的每一句的最后一字,都是押韵的。平仄相间的文字有错落之美,押韵的文字则有整齐之美。

要求之四:新鲜。朱光潜说“套板反应”就是讲用语不新鲜,都是陈词滥调。我们平时讲“学生腔”很浓也是如此,这里没有批评学生的意思。

要求之五:活泼。语言活泼的作文,总会给人愉快之感。如何做到?一要造句短,用字活;二要幽默;三要感觉充沛。

以上便是昨天读书的随感与教学片断的记录。有灵感,且为记,恐忘记!

作者
何有湖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书笔记】读《文章学概论》随感兼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用词之精妙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