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这次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与历史上的一位皇帝有关。他在位期间几十年不上朝。没错,就是万历皇帝,我要分享的是《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作者:黄仁宇。

黄仁宇:191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美籍华人,教授、学者。2000年去世。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路,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国研习历史,曾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书籍,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其中《万历十五年》在1982和1983年获得美国国家书卷奖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

作者为什么要以万历十五年命名呢?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第十三位皇帝,9岁被立为太子,10岁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后期,曾经28年不上朝。《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在1587年发生的种种事件,表面上看起来虽是细枝末节,但实质上是大事发生的前兆,如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般使明朝逐渐走向崩溃。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最终的牺牲品……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AUTUMN

本书分为七章,每一章介绍一个人物,以每个人物来反映这段历史;作者是通过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这些人的角度分别来写的,反映当时皇帝、首辅、地方官员、将军、哲学家的方方面面以及冷暖人生。

例如万历皇帝朱翊钧,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懒”皇帝,他创造了28年不上朝的世界纪录。历来大多数人们对他持否定态度。其实说起明朝的皇帝,人们普遍没有好感,他们不理朝政,就像一个个败家子,折腾着祖宗的基业,留下了无数的骂名。但在本书中,作者则明显地表达了他对朱翊钧的同情与悲叹。用他的“大历史”观向我们展示了万历皇帝的一生,并从万历皇帝的角度剖析了明朝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

我在书中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无奈,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有很多事情却无可奈何。例如在立储这件事上,万历皇帝想立皇三子为皇太子,朝臣竭力反对,双方苦苦斗争了三十几年。最后,万历皇帝被迫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从此以后,他深隐后宫,消极怠工。朝臣的奏议,他不予批准,也不加反对,就一直搁着,拖着,让朝臣的目的也达不到。万历在少年也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曾经励精图治,打算开创一个“万历中兴”,但由于一件件事的不能决断,他终于无法忍受,而立储之事就成了他的一个爆发。他终于在这件事上开始怠政,一个王朝也由于君主的怠政而渐渐走向没落的深渊。

读到张居正时,我更是感到了世态炎凉。作为首辅、太师,生前的荣华和身后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居正生前,皇帝一直支持他的改革,在改革中得罪了不少人,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在他死后,反对他的人开始反扑,纷纷上奏,要求清算张居正。万历皇帝对昔日功高震主的张居正也日益不满,于是他从维护张居正,到顺水推舟地开始了对张居正的清算。于是,生前忠贞不二的“元辅张先生”,变成了谋国不忠的大奸臣。

每章的人物都给我不同的冲击,黄仁宇的读者群几乎涵盖各类职业,尤以受过高等教育的非历史专业者为主。当然,有人也不买他的账,甚至说黄仁宇“是历史学界的琼瑶”,正如耿立群先生在《黄仁宇研究资料目录》一文指出的:黄仁宇在学术界却是毁誉参半,褒贬互见,未能获得一致的肯定,一些学者常质疑其半路出家,学术著作不够严谨;骤然处理数百年、上千年的大历史架构,总让一些学者觉得过于冒险,将历史解释简单化。

AUTUMN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史是复杂的,相同的历史,由不同的人去描述,也会有不同的历史观。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不同人发现的细节不同,所得感悟也就不同。若能从中有一点收获,也就不枉费阅读的时间了。

-END-

INTRODUCTION

教师简介

张晴晴

集英中学历史老师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