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呐喊》读后感

折桂八4班 龚俐陈

鲁迅先生的《呐喊》, 用犀利的白话文形式喊出了一个黑暗的时代,道出了一个深处泥泞的国家,话出了一个“吃人”的社会,而《药》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药》讲述了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为小栓治病,而当时的民众当他的血为“灵药”,耻笑他,辱没他。

全文的氛围中透着深深沉重。令我感慨最深的是二点。

一、民众耻笑。夏瑜身为革命者,为人民的解放而牺牲,到死都希望人民能得到自由,而却被人们认为 “疯了”, 认为他是 “贱骨头”, 认为他被阿怜打不值可怜。封建统治下的人民愚昧、无知、 麻木被揭露得丝毫不剩。

二、 家丑外物。夏回奶奶的小儿子夏瑜身为革命者被杀,不论如何,他也是个夏家人,同身为夏家人的夏三爷竟以告发他、获尽名利为荣,实在是令人发笑!况且当瑜儿和小栓的墓并排排列时,一个 “供血者”一个“食血者”对头,何等讽刺! 夏回奶奶 “供血者之母”与华大妈“食血者之母”一同扫亲儿之墓,又是何等尬然凄楚。

封建残酷下,革命者的牺牲不被理解,幸而仍有那圈红白小花予以他们最后的温暖和慰藉,对他们示以敬佩和感激。

《呐喊》以勇猛,悲哀、可憎可笑的喊声批叛了黑暗社会,揭露了残酷现实。但又何尝未喊出中华崛起的希望,中国人的觉悟和傲骨呢?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呐喊》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