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跟着《平凡的世界》学写景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至今,40多年来,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热切捧读,成为中国文坛无可争议的畅销书和长销书。作为一部内容宽广、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重点不在写景,但其中的景物描写,技法高妙,耐人寻味,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助益极大,而且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如一块块“磁石”,迅速把读者“吸纳”到小说营造的氛围中去,让人欲罢不能。虽然是长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但对于我们在日常的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写景状物,也很有启示意义。

先看整部小说开篇的这段景物描写: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作者用平实而有深意的景物描写,迅速把我们代入到那个寒意弥漫的时代。这段景物描写,看似平实,实则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一是运用叠词。以“细蒙蒙”“纷纷”写雨之形,以“淋淋”从写雨之声,从视觉、听觉角度对冬日寒雨进行了生动、确切的描摹,把弥漫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的冬雨,写得砭人肌肤,让读者与即将出场的孙少平一切感受时代的荒谬和家境的贫寒带来的冰冷与痛苦,那个特有的时代风貌也呼之欲出。我们在写景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叠词,形象地描绘景物,使所描写景物富有画面感、稳定感、凝重感,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以更好地抒情达意。二是对比衬托。“冬天看来就要过”“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两相对比,寒冬之漫长更加凸显,“深意”也便潜藏其中了。几十年后的我们回望1975年,当然知道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快就会吹暖祖国大地,然而当时的人们又怎能先知先觉?那些目光深远的清醒者,必然会感受到无边的寒冷和难耐的辛酸无奈。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试着“蕴藏”一点深意,使之更耐品味,更耐咀嚼,也让我们的文章更有内涵,更有深度。

孙少平经润叶的邀请到田福军家做客后的一段简短景物描写:

“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到一个县上大领导家做客,虽然是同村人,但其紧张心情仍然难以祛除,更何况是一个敏感、自尊的孩子。幸好有温柔的润叶姐的关心和“回避”,才让他尽情地“吃得不像话”。多么难得的饱腹感和弥漫身心的温暖,让他十分陶醉。走在了大街上,紧张的心情已经开始舒缓,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也让少平感到如此美好。短短五十余字的写景文字中,作者灵活运用了两大抒情方式,有间接抒情,借灯火、风、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抒发舒畅的心情;有直抒胸臆,一句“多么好呀,春夜”,看似直接赞叹春夜,实则蕴含着少平美好的心情,蕴含着润叶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也作者对自己笔下人物的珍爱与赞美,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都是写景,但写的是人眼中的景,写的是景的中人和情。我们也要讲两种抒情手法充分调动,更好地写景、抒情。作者还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灯火是视觉,闪闪烁烁的,美!泥土和青草芽的味道是嗅觉,新鲜,美!风抚摸脸颊,温和地,美!多种感官的调动、运用,写出了美美的心情,也写出了少平逐渐适应高中生活后的那种心情舒展的感觉。我们写景时,也要学着调动感官,立体地写,让我们的文章更加饱满,有味道。短短的文字,就运用如此丰富的艺术手法,我们真得向作家路遥细致深入地学习!

孙少平在煤矿为救那个醉酒的“协议工”,重伤入院。在即将出院时,作者进行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在这里,春天的讯息比北方的山区早来近两个节气。寒冷不知不觉消退了,户外的阳光有了一种暖烘烘的感觉。风带着潮湿的柔情,开始亲吻这座城市。杨树和柳树的枝条已经泛出了鲜活,绿色的生命浆汁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涌动。谁都能感觉到,春天迈着轻盈柔曼的脚步走来了。那是一个无风的阳光金黄的中午,孙少平无意间向窗外瞥了一眼,突然看见外面院墙下爆开了一丛金灿灿的迎春花。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起身走出病室,来到这丛迎春花前。他久久地凝视着那丛黄亮耀眼的花朵,由衷地喜悦使他不由自主满脸堆起了笑容。”

这里描写的不仅是客观之景,更是少平“心中之景”。为表现少平对生命的感悟与“重获新生”的欣喜,作者让“春天的讯息”早来了“近两个节气”。于是,风带着“柔情”“亲吻”城市,“春天迈着轻盈柔曼的脚步走来”,“绿色的生命浆汁”在涌动,“阳光金黄的中午”“黄亮耀眼的花朵”,拟人手法的运用,色彩的渲染,烘托了少平重新焕发的阳光心态,喻示少平着将要开始一段明媚的、充满希望与机会的崭新生活,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迫无奈。我们记叙类文章中描写景物时,也要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多运用绚丽的色彩进行渲染、烘托,让我们的文章充满生机,让我们欲抒发的情感、想表达的思考跃然纸上,直抵人心。

“只要春天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哦,迎春花……他在那片黄花中依稀看见了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的母亲。为什么此刻想起了母亲?母亲……他抬起头,一群白鸽掠过蔚蓝色的天空,羽翼发出了嗡嗡的震荡声……他听见远方传来海的呼啸;他看见,晓霞偏歪着脑袋,微笑着,赤脚踩踏光滑如缎的浪脊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跳跃着奔来,鬓角上插一朵金灿灿的迎春花闪射着耀眼的光芒……”

承接上一个片段,看到怒放的迎春花,身心皆受伤但也都接近痊愈的少平,眼中产生了幻象,眼前之景引发了心中之景,二者融合为一。少平想起了给予她生命的慈爱的母亲,想起了给予他爱情的美好的晓霞。一位正走向衰老,一位却以另一种形式将“青春”永恒地铭刻在他的记忆中。一切都是这么令人伤感,但也启示少平,要带着母亲的殷切期望,带着晓霞的纯美爱情,好好地生活,努力地绽放生命光彩!这段景物描写,作者运用的是“联想法”,虽然也是少平“看见”的、“听见”的,但一切皆为心中之景,是虚景,是联想。虽然不是客观真实的,却蕴藏着一种更加令人震撼的真实,一种令人动容的真实!在写作中,我们也要展开联想,用“虚景”写出我们内心的真实之景!总之,我们认真品咂这段文字,无论是写景、写人还是记事,都可以展开联想,尽情地写,写出最真实的心中之景,抒发最真切的情、思、悟!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这是整部小说最后一章中的一段景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段文字表面上写景,实质上写的是“情”与“思”。如何写好情景交融的文字?路遥通过这段景物描写告诉我们,要融入真情,酣畅地写。选煤楼、矸石山、煤堆皆为眼中所见,这在常人眼中未必觉得美的矿区之景,在孙少平眼中却美不胜收,是“高耸、雄伟、黑油油”的,何等壮美,让他“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因为这里有他的奋斗,有他的追求,有他流下的血与汗,还有给予他温暖与欢乐的人。“口哨”是耳中所闻,常人也未必会留意,但此刻“庆幸自己还活着”的孙少平重回挚爱的矿区,所见所闻皆染上了激动、热爱和欢乐的“色彩”,自然口哨就是“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而所见、所闻,皆汇入心中所感,整个世界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整个世界都响起了“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我们写文章也要学习这一手法,融情入文,调动感官,努力把文章写得富有节奏感、立体感,把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富有冲击力。

本期主编:陈莉霞

小编:刘芳芳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跟着《平凡的世界》学写景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