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墓志充实着历史

墓志充实着历史
文/叶少波

翻阅北宋仁宗(1022-1063在位)年间由状元郎宋庠整理的《杨文公谈苑》一书,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张洎家居,忽外有一隐士通谒,乃洞宾名姓,洎倒屣见之。洞宾自言吕渭之后,渭四子,温、恭、俭、让。让终海州刺史,洞宾系出海州房。让所任官,《唐书》不载。”这是后世人们对“八仙”中的“吕洞宾”的身世的推断,不仅如此,在稍晚的北宋哲宗(1085-1100在位)年间进士范致明撰写的《岳阳风土纪》中也有类似记载:“岳阳楼上有吕先生留题云:‘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今不见当时墨迹,但有刻石耳。先生名岩,字洞宾,河中府人。唐礼部尚书渭之孙。渭四子:温、恭、俭、让。让,终海州刺史。先生,海州出也。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

吕让墓志铭
上面两条记录都提到了吕洞宾是唐代礼部尚书吕渭之孙,海州刺史吕让之子。查阅正史《旧唐书?吕渭传》里写有“(吕渭)贞元十六年(800)卒,年六十六,赠陕州大都督。子温、恭、俭、让。……恭、俭皆至侍御史,让至太子右庶子,皆有美才。”证实吕渭第四子吕让曾经做过辅佐太子的属官,补充了《杨文公谈苑》里“让所任官,《唐书》不载”的疏漏。

时间一晃就是近千年,1927年前后在洛阳孟津平乐翟泉附近吕让的墓志铭重见天日——

唐故中散大夫秘书监致仕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东平吕府君墓志铭并序

长男焕撰;第四男炫书

先府君讳让,字逊叔,其先炎帝之胤也。名德继承,载在国史;胄绪绵远,详于家牒。

曾祖讳崇嗣,以经术闻,征授秘书郎,不就。显祖讳延之,越州刺史、浙江东道节度使。皇考讳渭,礼部侍郎湖南观察使。皇妣河东郡夫人柳氏。外祖识,屯田郎中集贤殿学士;名高四海。府君七岁在潭州,七日之内,继失怙恃,号慕如成人。伯兄故衡州刺史,与仲兄等所不忍视。既祥,念《春秋左氏传》,日五百字。衡州伯父抚其首曰:“聪明厚重,吾家之宝也。”亲授文章意气,经传宗旨,志学之岁,著《娄纳言墓表》、《衡州合江亭记》。伯父见而惊曰:“佐王之才也。”风清月朗,必具酒馔资谈论,未尝不以“生人为先,社稷次之”之义应对。声誉日在于王公大人之口,若洪澜东注,势不可遏。故柳州刺史柳公宗元为序饯别,具道所以然者。

十八,经伯父哀苦,涕慕成疾,逾岁而平。初从乡赋,韩吏部、皇甫郎中、张司业方闲宴见,出《贾珠赋》云:“洞庭方圆七百里,其澜浸日月,土出金入”之句,环目惊视,不浃辰传乎万人。二十三,进士上第,解褐秘书省校书郎,以支使佐故相国彭原李公程于鄂岳。岁余入京奏,相国崔公植以公文章名重,欲特以右拾遗史馆修撰授公,公以年少谦辞。即日除蓝田县尉,邠州高公霞寓,以勋业临边,欲重府幕,强公为书记。改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府罢,除三原县令,改检校尚书仓部员外郎兼侍御史。以留守判官佐相国彭原公于北都,转检校都官郎中,府君随表赴阙,授海州刺史,罢郡西归。时彭原镇大梁,以军司马留公,改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未半岁,彭原公再领河中,公职如故。其冬,奏赐金紫,才出强仕,极命服之贵,时论荣美。洎彭原公南镇岘首,亦请公从。府罢,除膳部郎中,改万年县令,疾免。既平,为司农少卿,迁右庶子。

公佐三府,倅三镇,皆以重德大度,仪刑宾阶。三原剧邑,多豪强。公春秋三十有三,人以为难。既下车,杖磔黠者一,他皆屏束。大旱环都,公精诚祈祷,独注甘泽。大京兆刘公栖楚手札称美。东海远皇都三千余里,承平不轨之后,人多不知法制,州无律令,无紫极宮。公下车则命备写而创置之,揭以碑铭,连境知教。去豪右,恤茕独,收葬枯骨万余所,招复流庸五千余户。未数月报政,周岁乞留,清在人谣,著于州状。宾客因远而至,日月相属。公理务之暇,接以和颜,间以酒馔,博弈诗句,靡不尽其欢心。赆行悉以俸钱,唯恐不至污俗,军士咸知雍容,里社小儿亦能吟咏,化之所至也,于今称焉。在郎署每欲直疏时病,润色王言,竟不遇。至公退,叹古道万年。承浩大之内,自三署已下,悉资以细。故公一切不应。故给事中李公中敏言于众曰:“谅直不回,才大用小,惜乎哉!”两贰卿寺,不以冗屑而忘勤恪。中庶旧官,拜命之日,涕感乐居浩然,不复以得失为念。时故相国赵国李公德裕以公孤介,欲授文柄者数矣,寒苦道艺之士,引领而望。

公常语小子等曰:“吾始以生物为己任,不幸多疾,今虽未老,意绪已索然矣。自尔杜门,唯以经典为娱。”由是为德王傅,因中书叱阍者,降太子洗马,分司东都,复为濮王傅,改秘书监致仕。大中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弃养于归仁里之私第,享年六十三。辍朝一日,赠左散骑常侍,赙一月俸。粤以十年四月十三日龟筮叶吉,归祔于洛阳邙山清风原大茔,礼也。呜呼酷哉!公自志学,以至于宦达,未尝语利,济穷恤孤,虽日散百金无悔。两院世母豆卢氏杜氏姑,奉邻色养。宾倅六府,宰二邑,刺一州,在朝行十余岁,分洛八载,未尝舍书而不校勘。呜呼痛哉!文翁之教化,班马之文学,荀黄之德量,羊公仁爱,山公俭节,不掌乎纶綍文柄,不显乎相印将坛,不至乎遐视永年,天乎天乎!不知所以然而然也。其余非小子所宜拟议。

公夫人陇西县君李氏,外王父桂府观察使、宗正卿、魏国公扞泣训诸子,称家卒事。公五子,长曰焕,抱病无囗,永负慈训,长号向天,泪尽继血;次曰熀,前乡贡进士,克嗣门业,能成家道;次曰煜,曰炫,修文绍进,已获时誉;季曰烜,不幸染劳疾,先公十有二旬而夭。女四人,二人早亡,二人在室。嗣子熀等恭以前训,不假词于人,泣以焕无以报罔极之恩,推为撰述,执笔泣血,敬为铭曰:

太岳之后,四履之大,我公缵承兮!祖考积德,兄弟传芳,我公绍修兮!

不跻三事,不享眉寿,神理胡昧兮。清风之原,松槚凌寒,子孙式瞻兮。

透过这方墓志铭,我们对吕让的生平有了详细的了解:吕让7岁时父母先后离世,兄长吕温抚养其长大。23岁中进士,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三原县尉、司农少卿、太子右庶子、海州刺史、德王傅、濮王傅,最后以秘书监致仕。大中九年(855)去世,卒年63岁。有五子,分别为焕、熀、煜、炫、烜,第五子烜早于父亲四个月去世。而第三子吕煜正是后来更名为吕岩的吕洞宾,也印证了《杨文公谈苑》和《岳阳风土纪》里吕洞宾自称为吕渭之孙,吕让之子的记录。当然墓志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吕让并非是终老于海州刺史任上,而是以秘书监致仕。

少年吕让当时令兄长吕温忍不住赞其“聪明厚重,吾家之宝也”,他未中举业之时,韩愈(韩吏部)、皇甫湜(皇甫郎中)、张籍(张司业)在宴席上对其《贾珠赋》一文展露的才情也赞叹有加,“环目惊视,不浃辰传乎万人”,“浃辰”指的是十二天,意思是吕让所写这篇文章十天左右功夫就被上万人知晓。而吕让的母亲柳氏是河东人,是柳宗元的表姑,吕让兄弟与柳宗元是表兄弟关系,志文里写“故柳州刺史柳公宗元为序饯别”,指的是柳宗元写下的《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一文,称赞表弟“吕氏子得贤人之上资”,勉励他“贤士大夫为宰相卿士”,终于到816年,时年23岁的吕让中进士。而表兄柳宗元仅仅活到47岁时即819年就去世了,表弟此后的宦海浮沉他也没有能够见证。

结合《岳阳风土纪》写吕洞宾“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唐武宗李炎的年号会昌(841-846),若吕洞宾二十多岁两次参加进士考试不第的话,他出生的时间可能在820年左右,而柳宗元已经不在人世了,以此看来,表叔柳宗元与后世的这位神仙表侄可能没有碰过面。吕洞宾在父亲吕让855年去世的那年已经三十来岁了,“修文绍进,已获时誉”,这些对于从祖父吕渭到伯父吕温与父亲吕让到兄长吕焕吕熀都获得功名的整个家族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几次应举而不第的吕煜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吕煜转而一想,即便如父亲吕让23岁得中进士又如何,其才华与能力自不必说,但处在“牛李党争”、“宦官乱政”的社会背景下,最后仍然“不跻三事”,岂非“神理胡昧兮”!我们不难看出,父亲吕让的人生际遇对吕煜有重要影响,加上自己在科举上接连遭遇挫败,可能让他对仕进之路心灰意冷,在经历“会昌法难”后,求仙修道便成为他合理的选择,当年父亲吕让在海州任职时也为当地创立紫极宮的举动,都会是促成吕煜由儒到道转变的诱因,他也就此更名吕岩,渐渐又成为后世位列八仙的吕洞宾。

吕洞宾流传后世的故事中有不少是展示其蔑视权贵、为百姓除暴安良的品行,还多有表现其扶危济困品格。我们读吕让墓志铭写他在任职三原时“三原剧邑,多豪强。……既下车,杖磔黠者一,他皆屏束。”、为德王傅时”因中书叱阍者,降太子洗马,分司东都”;为海州刺史“去豪右,恤茕独,收葬枯骨万余所,招复流庸五千余户”、“自志学,以至于宦达,未尝语利,济穷恤孤,虽日散百金无悔”,这些可以看做是父亲的品行对儿子的耳濡目染,也可以视为后世人把吕洞宾视为吕让第三子的内在原因吧。

2003年出版的《中华吕姓》明确了吕让第三子吕煜为吕洞宾的说法,而且《洛阳吕氏金石列传》里延续了这种观点,同时还明确了洛阳吕姓的起源是吕洞宾的堂弟吕镇,吕煜和吕镇皆为吕渭的嫡孙,同时两本书还记录着吕镇迁居洛阳是在唐宪宗末年(820)。

自洛阳出土的这一方吕让墓志铭,不仅完善了史籍中关于吕渭、吕温的相关史料,弥补了吕让在正史中资料不足的缺憾,修正了对其人生经历的错讹记录,而且让前朝关于吕洞宾与吕让的父子关系,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证。八仙的故事传说固然很精彩耐读,而吕让作为凡俗之人的人生经历不也同样让人难以忘怀吗?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墓志充实着历史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