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金星 |《野花》| 重复的力量

“森林消失了……城市,水泥…垃圾…塑料在叠加,叠加,没有积累。”

好像什么都没变,但就是变了。一开始我还能找到形容词,后来只能沉浸在那个情境中。

金女士光是站在那里就赢了,我坐在二楼八排都在她强大气场范围内。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现代舞现场,出乎意料的,我看到了很多阿叔观众。

《野花》意向性拔得很高,其实出场后我看不懂,相当迷茫。

十四个舞者跳了全场,用金星的话说,就是在舞台上跑马拉松。舞者的身材像油画里走出来的,骨肉分明。

跟印象中整齐划一的身高相似的脸的舞蹈团不一样,每个舞者都很特别。甚至头发还有染了发长长后的布丁头。

一切都好像没有变,但是确实是变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发生可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动作幅度就变大了。

舞蹈动作超乎我的认知范围,因为用的大多是看似极其简单大量重复的律动,用我粗鄙的描述,就是地狱美丽芭蕾+草裙舞+植物大战僵尸。

这种重复,可以试想使劲甩十分钟头,抖二十分钟胯。演员真的太辛苦了。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往往最难,看一个多小时,我没有一次感到这种重复不耐烦,就很直接地能体现舞者们的专业素养和表现力。

但我还是看不懂。

这就要提到一段妙不可缘的缘分了。回学校的路上要转车,在觉得末班车无望的情况下,旁边一个姐姐突然跟我说要不要拼车?就这样遇到了同校的学舞蹈的研究生学姐。

我说:这个舞蹈真的好有张力啊。
她说:重复才有张力。

她说,这个舞很有皮娜的感觉。

于是我就去看皮娜的视频。那是一种需要屏住呼吸看的表演。带着一种原始的情绪。
当初初中的时候风行丹布朗,《达芬奇密码》里神圣而原始的仪式,就有这种感觉。

关于皮娜的作品知乎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368160

我说:这种舞蹈好有那种生命的力量。
她说:这也是重复的力量。身体律动是左右上左右上,任凭风吹雨打仍昂扬向上。

这个左右上的规律,果然是专业的角度。一被点醒,感觉就像是窥探到了编舞世界的小小角落。

我说:为什么要一直重复呢?
她说:重复为了显示焦点。

看过一个悬疑剧的讲解,说的是一个密室杀人案。杀人后在舞台上横穿过去以制造不在场证明。如何在几百号观众眼皮底子下穿过去?当道具。两个小时,以极慢的速度移动,这时候人眼是不会注意到有变化的,而是会去关注那些动态的东西。

所以当十四个舞者各干各的时候,有些是大动作的伸展,有些是含有微小变动逐渐走位的重复,有的完全的在一段时间内的重复。大动作很容易让人注意,完全重复会让人无法忽略,而微小变动会让你在两次目光停留时感到惊奇。三种形态,会让你的注意力完全在台上的十四位舞者身上,甚至觉得眼睛根本不够看。

前两段实在是顺不出逻辑,我只是想表达重复给我的震撼。重复性的相对静止和相对应的重复,让舞台在显得无序的情况下动态感十足,像个漩涡。

这张图就包含了三种形态。
男舞者是微小变动,女舞者是大幅变动,
背对着我们的粉色野花便是一段时间内的完全重复。

现在是第二天早上,这个repo太难写了。
没有剧情,音乐没什么旋律,但是还有很多表达不出来的东西写不出来。

刷知乎,看到林怀民一段话:现代舞是肢体的语言,叙事能力很低,“它最好的状况就是简单。观众如果带着‘求知欲’来看舞蹈就会很辛苦。”

皮娜作为剧场舞蹈开拓者,所以我们看到剧场没有故事,只有灵魂的战栗和无助的身体。
这么大的剧场,《野花》有如此庞大的情绪感染力,也就不难理解皮娜对金星的影响之深了。

音乐其实主要就是鼓点。在70分钟内渐强,在最后达到高潮后截然而止。

我记得最后十分钟,那个鼓点让我有种整个剧院被包到一个鼓中的感觉,以一种不让人难受的振幅在鼓我的耳膜。

仿佛那时我们都是泥石缝里的野花,水泥敲击风声雨声,都没办法让我们倒下。偶尔鼓点中会划来一声吱呀撕裂声,短暂地让我担心野花会不会被水泥钢筋摧毁,而野花更加用力地律动。

我带着望远镜,镜筒里视野不大,每次在扫过每个演员的时候,笑容都很鲜活很纯粹。身体上汗津津的,灯照下来,雕塑出走了。

服装设计总监也是金老师,审美真的一流。男舞者的裤子很素的练功服,女舞者也是很素的各种颜色裙子。材质像是莫代尔那种有质感不轻飘,甩起来又有重垂感又可以在空中滞留的好看。一开始外边还有个红蓝小西装,小西装一脱下来舞蹈动作就没有服装遮瑕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金星 |《野花》| 重复的力量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